暴涨暴跌中,哪些医药股最值得投资?
阅读所需约7分钟
2020年上半年,股市的热点是吃药。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以及海外疫情的愈演愈烈令市场提升了对医药医疗行业的关注度,上半年防护用品订单暴增,诊断、治疗涉及到的检测、影像设备、血制品及CRO等板块普遍拉动。
在2020年下半年,医药股没有延续上涨行情,反而整体快速下跌,原因很容易理解,前期上涨幅度太大,高处不胜寒。医药指数(CN6046.CN)从年初的1699.52点上涨至8月上旬达到最高点3124.97点,上涨幅度超过80%,然后一路回落到11月中旬为2423点,回落幅度22%。
不过个股的表现分化很大,英科医疗(300677.SZ)从年初至11月12日上涨957%,而上涨9倍后其PE(TTM)仅为8.77倍,看来公司的业绩上涨幅度更大。英科医疗从事的是在疫情中所需的防疫物资。有很多医药医疗企业的业绩、市值双增是由于疫情带来的双重提升效应。
在今年,有很多医药股主营业务呈现较高质量的增速,公司的净利率保持较高的水准,同时为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这样的医药权重股对市场的贡献较大。
《英才》综合ROE、销售净利润率、区间涨跌幅、市值规模、营收增速等多个因素,精选多个在2020年综合实力表现优异的分支领域,包括医疗服务、创新药、CXO、基因检测、疫苗等,精选其中的上市公司梳理该分支的成长逻辑。
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的复苏
上半年,由于爱尔眼科(300015.SZ)从事的眼科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业务受到疫情极大拖累,相关眼科需求普遍延后,直到疫情缓解后,其业务才开始恢复。2020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总收入85.65亿元,同比增长10.78%;归母净利润15.46亿元,同比增长25.60%。不过,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也与其新并表了30家眼科医院有关,并表的净利润有6000万元,这样看来,爱尔眼科自身已经恢复了业绩成长。爱尔眼科其业务逻辑是通过新设与收购方式获得眼科医院,也通过设立并购基金方式在体外培育眼科医院。随着旗下眼科医院数量的增加,形成规模效应及品牌效应。
通策医疗(600763.SH)从事的口腔医疗连锁企业,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4.52亿元,增长2.22%,归母净利润3.96亿元,下降0.98%。从收入来看,儿科是增长最快的科室,种植和正畸分别增长26.3%和23.0%。
无论是爱尔眼科还是通策医疗,两家企业的成长逻辑相同,患者原来对眼科和口腔的问题并不重视,普通患者不愿为改变生活状态付出更多的成本,随着消费升级,国人对眼科及口腔诊疗的接受度提升,因此之后的产业形态才造就成就千亿企业的机遇。
正是因为其成长逻辑相同,两家企业的市盈率、区间涨幅、ROE甚至毛利率都类似,不过通策医疗的净利率显著高于爱尔眼科,看来是期间费率不同所导致。爱尔眼科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与品牌知名度,而通策医疗的规模正在发展,同为ToC业务,面临市场极度分散的情况,形成规模效应才能聚拢更高的人气和品牌知名度。
基因检测:达安基因、华大基因受益新冠试剂检测
2020年新冠疫情下,市场对于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达安基因(002030.SZ)和华大基因(300676.SZ)赚得盆满钵满。
达安基因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363.61%;净利15.37亿元,同比增长1817.41%。华大基因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225.8%;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901.7%。两家企业从利润率的角度来进行对比的话,达安基因更胜一筹,可能的原因是华大基因的全球化战略,华大今年在海外共建火眼实验室58个,分布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检测的通量超过20万人份,同时华大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销往180个国家。业务的地理面积更广,期间费率更高也无可厚非。
达安基因和华大基因的ROE都很可观,59.11%、48.9%的高收益率令投资人乐得合不拢嘴。
与之业绩步伐雷同的是其股价,达安基因从年初的9.71元最高上涨至51.2元,上涨超4倍。华大基因从65.46元上涨至最高199.4元,后即使回调,也有92%的涨幅。看来,业绩的支撑是一大助力。
不过,新冠检测试剂对业绩的拉动能持续多久,也成为投资者的主要顾虑,鉴于新冠疫情的常态化及疫苗的普及率等问题,2021年其需求仍在,不过由于竞争格局、产品定价等不确定因素,核酸检测产品对公司业绩影响的持续性无法合理估计。那就要看,各家公司的常规业务的恢复以及发展潜力了。
疫苗: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受益HPV疫苗供不应求
2020年疫苗股非常“火热”,不仅是对新冠疫苗的预期,还在于面对愈演愈烈的疫情,投资者都将眼光放到唯一能消灭传染病的药品,那就是疫苗,而且疫苗的专业性以及准入门槛令投资人发掘这一领域的投资价值。
不仅是市场热度,疫苗企业的业绩增速也飞快。智飞生物(300122.SZ)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0亿元,同比增长44.14%;实现归母净利润24.79亿元,同比增长40.59%。万泰生物(603392.SH)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92.61%;归母净利润为4.67亿元,同比增长273.23%。将两家企业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两家企业2020年的成长逻辑主要都是由于HPV疫苗。HPV疫苗是女性的福音,也是国内消费者认知度很高的疫苗,从进入国内市场至今,持续供不应求。智飞生物独家代理默沙东的HPV4价、9价疫苗,这一代理业务在2019年为智飞生物带来了80亿元左右的营收。国产2价HPV只有万泰生物于2020年1月正式获批,截至10月22日,万泰生物国产HPV2价疫苗批签量为220万瓶。
该市场也被多家疫苗企业看好,包括沃森生物(300142.SZ)、康乐卫士、瑞科生物的9价HPV疫苗都在临床研发阶段。
除去HPV疫苗,智飞生物还有其他自研疫苗,而万泰生物还有新冠诊断试剂业务的加持。另外,要引起投资人注意的是万泰生物的市盈率已经高出智飞生物一倍,请投资人注意风险的释放。
总体来说,疫苗企业的成长潜力与创新药类似,还是在于公司的创新实力。
CXO:凯莱英、泰格医药 医药研发外包受益
泰格医药(300345.SZ)从年初走出了一路上扬的完美曲线,从年初的60.59元到11月中旬的124.61元,股价上涨幅度达一倍。另外,在资本市场,泰格医药完成H股上市,发行价100港元/股,募资金额达到107亿港元,成为2020年以来亚洲医药生物公司IPO规模最大的项目。
对于CRO企业来说,国际化非常重要,代表企业市场空间的可能性以及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实力。“A+H”的模式,能为泰格医药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泰格医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13.27%;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同比增长149.57%。
凯莱英(002821.SZ)处于研发外包中的CDMO赛道,从业绩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19.53%;实现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38.12%。业绩保持稳定增速,但在资本市场,凯莱英一度炙手可热,获高瓴资本的大力追捧。
由于两家企业都处于研发外包企业,泰格医药主要做临床阶段的研发外包,两家企业的毛利率相较创新药企业来说均不高,约在50%左右,但是行业所处的赛道景气度较高。该赛道的成长逻辑在于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诸多利好制度包括优先审评审批、MAH制度等陆续出台,创新药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多,这也利好了CXO行业。另外国内鼓励创新药企,在资本和制度方面予以倾斜,因此内需增大。外需+内需造就了泰格医药和凯莱英在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
创新药:恒瑞医药 贝达药业 创新药带来的生命力
受疫情影响,国内的药企在上半年发展并不容易。恒瑞医药(600276.SH)作为我国的创新药龙头企业也是如此,上半年全国医院的手术量、门诊量双双下跌,恒瑞的医药造影和麻醉业务颇受影响,不过恒瑞的三季报还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20年前三季度,恒瑞实现营收194.13亿元,同比增长14.57%;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42.59亿元,同比增长14.02%。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能扭转乾坤,主要在于恒瑞一直保持高研发投入,目前几款创新药在市场竞争力极强。
2020年第三季度恒瑞研发投入33.44亿元,营收占比高达17.23%。恒瑞医药上市的创新药包括艾瑞昔布片、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马来酸吡咯替尼片、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和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已经获批四项适应症,在国内单抗产品中适应症类型最多。另外,仅2020年,恒瑞医药就有43个临床试验获批,其中有34个是针对恶性肿瘤的单药或联合治疗方案。
贝达药业(300558.SZ)被称为抗癌药第一股,核心产品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适用于肺癌这一大基数癌症疾病的治疗,自产品上线后为公司贡献了超80亿元的销售收入。因为创新药的竞争实力,其毛利率超过90%。10月12日,埃克替尼第三个适应症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另外,贝达药业备受关注的便是盐酸恩沙替尼的进度,盐酸恩沙替尼是新一代ALK抑制剂,有传言2018年就提交上市申请,但是仍未获批。贝达药业的市盈率超过恒瑞医药,不过其也经常因为单一产品为市场诟病,看来其未来的成长价值还要看公司的研发实力及研发进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