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环形思考?为什么要用环形思考代替线性思考?
这几天看邱昭良博士的《如何系统思考》一书,收获非常多,特别是其中提到的关于从思考的“角度”(时间范围)来进行系统思考的观点,更是收获颇丰。
从静态思考向动态思考转变
在传统思维中,人们经常习惯于采用静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世界是在不断流变的,但是由于人体如同一部存储容量和待机时间有限的智能手机,不可能7*24小时无休止地对这个世界进行摄像,更多的时候是对自己所直接接触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拍照,也就是说人们能识别、记忆、理解的是感兴趣的部分“相片”,而非连续变化的信息“流”,这样自然会丢失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每到春节,朋友圈就经常出现很多从城里回老家过春节的人发出的物是人非的感概。为了弥补这一生物方面的缺陷,就要求我们在意识方面进行代偿,在思考问题时采用动态变化的方法代替原有静态的方法,避免将思维固化停留在某个时间片段上。所谓星转斗移,唯有紧跟时代步伐,打通过去、现在、未来发展的脉络,才能避免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来。
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相
从线性思考向环形思考转变
邱博士认为,系统思考还表现为要从线性思考向环形思考转变。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人们假设因与果之间是线性作用的,即“因”产生“果”,有“因”必有“果”,只要找到了“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例如对于组织内“沟通不良”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其原因是人们缺乏沟通技巧,因此就给大家进行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试图通过消除或缓解这一原因来解决问题。
传统线性思维模式
不幸的是,在真实世界中,问题往往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多、更大的问题,而且造成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问题与问题之间、问题与结果之间、结果与结果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动态作用,要想找到单一“病因”并施加影响,甚至是不可能的。实际上,系统思考者将世界视为各种“反馈过程”的组合。前面提到的“沟通不良”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可能与部门职责不清、汇报关系紊乱、甚至人际关系复杂有关,而人际关系复杂又可能是人们沟通不良造成误会的后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对沟通不良原因的环形思考
与传统的线性思考相比,在系统思考中,人们采用了一种动态的和相互作用的视角,这一视角具备以下两个特质:
(1)不只是看到当下的因果关系,而应该拉长思考的时间维度,看到事物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可能性,即我们的思考不是静止的;
(2)不只是看到单向、线性的因果关联,而是应该认识到所谓的“因”与“果”之间有可能是环形互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思考不是单向、线性的,而是环形、动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