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给我们的启发:少谈信仰和素质、避免实体化和先入为主 2024-06-18 15:19:45 不少国人脑子里,都有一个词:『 科学 』,在我们的语境中,这个词几乎已经成为了真理的代名词,人们常说“你这个东西不科学”——科学,就是关于『 正确 』的学问。但科学,按照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的说法,其实是关于『 范式 』的学问:一个人提出一个理论,后人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不断完善;如果发现了一个更优的模型,就使用这个新的理论。新旧理论之间,我们只是看哪个理论能更好的对现象进行解释,简言之,旧理论不是被『 驳倒 』,而是被『 替换 』了。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因为这样就不用一系列错综交杂的本轮均轮模型来计算天体运动了,但本质上以地球或太阳为中心只是参考系问题,没有对错之分。所以当别人问你的信仰是什么,如果你回答『 我信仰科学 』,那便大错特错了,信仰这个东西,正像奥古斯丁所说的『 正是因为荒诞我才相信 』,它是不需要任何论证以及理性来支撑的,之所以叫『 信仰 』,就是啥证据都没有还要信,有理有据的东西,不是你信仰不信仰的问题,是承认和不承认的问题。『 科学 』不是信仰,因为它永远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理论:科学从来不相信工具,因为工具在不断进步;科学甚至都不相信事实,因为自己用现在有限的观测手段看到的事实,一定是不完整的。您要问科学到底相信什么,它会告诉你,它也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 什么是科学 』这个问题的讨论,得出的就是这样一个结论:从一开始,研究者的思路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只要能够被『 证实 』,就能够算是科学;但波普尔提醒我们,『 证实 』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归纳所有的情况,所以与其试图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天鹅来证实天鹅都是白的,不如试图找到一只黑天鹅,来『 证伪 』这句话,你有理论尽管说,你给出一个预测,然后咱们看看你的预测准不准,这样我们便能确定你的理论到底有没有用。反思之后,又有对反思的反思,波普尔刚刚拍完别人肩膀提醒完,转身就被汉森拍了拍肩膀,他提醒我们,要对一个预测是不是准确进行观察,是难以做到真正『 客观 』的,我们的观察方式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理论,所以如果你的观察证实了一个理论,也许这个理论确实有效的,但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也可能是因为你的观察方式和这个理论同属一系。所以,你这个方法还是不太靠得住。这样,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正当波普尔和汉森陷入沉思,库恩站出来,把两人的肩膀同时再一拍,说小伙子啊,你俩的思考方向就不对,科学研究从来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大家一直都是吵来吵去的,最终谁的嗓门大,谁影响的人多,等到那些支持另一种标准和理论的少部分人都去世了,留下来的也就成为了『 标准 』了——也就是说,科学标准的确定,不是理性的裁决,而是『 历史 』的裁决。不难看出,科学也许才是最“缺乏信念”的那个人,具体的科学研究当然要遵守严格的实验标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但为了保障对信息和理论的开放性,它不能把自己框定在任何的框架概念中。如果非要坚持一个所谓的原则,那就是迷信了——迷信本质上一种无奈的『 决定 』,所谓知识止步的地方,迷信就会登场,因为缺少信息甚至没有信息,没有办法搞知识,搞科学,但必须得有依据才能行事,所以便只有凭空造出一些原则。古代人不明白刮风下雨的天气原理,便要拜神,今天我们虽然有了天气预报,但是有的不确定性是没有办法计算和预测的,在各个行业,都还广泛存在着各种“迷信”,运动员非要垫某种类型的鞋垫或垫两层,赛前的特殊的动作,喝水用什么样的杯子……每个人都有点自己“小迷信”。而这种莫名其妙,不讲逻辑的『 信念 』,科学是给不了你的,说科学是自己的信仰,本质上还是迷信。这就是笔者所说的『 聪明的思考者,都是“没有信仰”的 』的意思,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仅仅是分析问题的时候,信仰的意义是独特的),如果你想要避免陷入某种程度上的迷信,你就必须抛弃掉死死坚守一个方法论的思维。库恩分析科学哲学的思路,还给了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启发,波普尔和汉森都在寻找一个客观标准,最终走进了死胡同,而库恩却发现可能并不存在这样的标准,可以看到:如果你的思路无法推进,那肯定是入手点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元素。比如国内的抄袭问题,一直彼落此长,屡禁不止,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件,我们总会归因于创作者的素质和道德。某些人确实是道德问题,明明已经被法院判决为抄袭(要知道抄袭能被法院判决是很难的,因为很难界定),钱都赔了但还是一口咬定自己没抄;直接挪用他人的故事核心架构,却用所谓『 融梗 』混淆视听……但也有不少的时候,很多堂而皇之的『 抄袭 』,其实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很多综艺抄袭节目模式,是因为受到限制,没有办法进行版权交易,那就只有先抄来用了,如果被告上法庭了,赔钱就是。很多人可能会问,制片方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找人搞原创呢?没错,制片是很有钱,搞原创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这个节目是不是会受欢迎,受到很多人欢迎后会不会因为其娱乐性太强被禁……为了稳妥起见,让钱好好的生钱,投资人都会选择那些已经被证明成功的模式。这才是行业内的人行事的真实逻辑,没有人生来就是道德败坏到以作恶为乐,其后的利益考量,才是其动机所在。同理,如果一个综艺节目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扫描饮料二维码投票,引发粉丝上街抢路人手机发短信或者在超市撕毁饮料包装,我们也许也应该承认,这些粉丝的素质确实不高,但到最后,这样的分析并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个时候,如果回过头反思投票方式本身,尝试引入专业媒体人投票,现场观众投票,取消粉丝投票,或由导师共同决定参与者去留,这个问题便能得到解决。思考时,凡是陷入了死局,就可以问问自己,这也许并不是所谓的“素质问题”,问题无解,是分析的思路本身无解。 | 理论从来不“指导”实践 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的反思,不仅限于『 什么是科学 』这个最基础的问题,他们对一些具体概念的思考,也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比如,对于心理学中的『 潜意识 』,很多人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潜意识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是人格中实实在在的一部分,由此,往往会得出类似『 我们被潜意识控制 』的结论。阿尔贝·雅卡尔在《献给非哲学家的小哲学》中对这个问题做了很不错的阐述,所谓『 潜意识 』,是科学领域典型的把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的体现,潜意识作为一种『 偶然性 』的调和剂,被用来解释那些用常用的心理学工具无法解释的心理现象,帮助我们完善对于人的心理的认知框架。但是,很多人却将这种偶然性的作用过度的夸大了,按照阿尔贝的原话,『 偶然性成为了活跃在状态转变过程中的演员 』,这些人显然忘记了,潜意识不过是人自己发明的一个心理要素而已。对于这种思维,笔者称之为『 实体化 』,很多原本并不存在的一个思维概念,被当做了一个实体,自然会引发更加错误的推论,笔者多次和大家提到的把『 表达能力 』当做实体,忘记了知识的积累才是其本质也是一个类似的例子。另一个我们思考时常犯的错误,便是『 先入为主 』,比如『 胡夫金字塔高度的十亿倍刚好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以此赞叹金字塔有多神奇,便是典型,为什么非要是高度,不是宽,不是底部周长?为什么非要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是地球到月球,到水星天王星的距离?可以看到,说这话的人不过是精心挑选了两个数据联系起来而已,金字塔并没有那么“神奇”。同样,所谓法语是最优美的语言,也是先入为主,很多人都是通过小学课本上《最后一课》这篇短文了解这句话,这话是法语使用者自己所说的,但仔细分析起来,从语音学的角度讲,法语多辅音和喉音,短促而不响亮,并且曲折词素很多,也就是单词本身包含大量语法信息,导致单词冗长,本身并算不上“优美”。这两种典型的错误思维,不管是『 实体化 』还是『 先入为主 』,其本质都是一样,那就是一种高傲的理论态度:所谓用理论“指导”实践,将事物分解得面目全非,最终得出一些看似很高维实则则错误百出的结论。理论本身的作用,其实是很有限的,比如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美国神病学会有一本权威的指南,叫做DSM,这份指南最早问世于1952年,对各种精神障碍做了详细权威的描述和诊疗建议,但仍然不断的在更新,最新的版本于2013年发布,称为DSM-V或DSM-5,反复的修订在说明心理学家的与时俱进,保持开放态度的同时,也证明了另一个事实:这个玩意儿,其实并不是怎么很靠谱。那既然所谓的理论效果如此有限,我们为什么还要有这些东西呢?一句话,为了给我们的行动提供启发。心理学从业者并不会照搬DSM-V,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也不会无限制套用某种解释框架,就像我们读到一本书,你可以对其中的观点不赞同,但只要它能带给你启发,甚至是你对它的批评和厌恶给了你启发,这些所谓的理论,就算是起到了它的作用。不过,在寻找启发的时候,也有一个度,不能成了大忽悠,在创业圈,就有很多这样忽悠,拿很多生命哲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模型来为佐证所谓创业模式的『 科学性 』,讲的人讲得很嗨,听的人也很嗨,但回头才发现其实事业是一次次具体的商业决策,并没有那么多所谓模型和哲学。跳脱被知识框定的圈,从知识中寻找启发,却又是另一个圈,读书,还真是道阻且长。 赞 (0) 相关推荐 何兆武逝世 | 人的一生无所追求,那就太没意思了 信息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深切 缅怀 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28日) 5月28日上午,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何兆武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何兆武,1921年生,原籍湖南 ... 当思想改变思想时,那就是哲学;当上帝改变思想时,那就是信仰;当事实改变思想时,那就是科学。 物理学家李-斯莫林在其<物理学的困惑>一书中提到三句话:"当思想改变思想时,那就是哲学:当上帝改变思想时,那就是信仰:当事实改变思想时,那就是科学."如果人们既没有思想 ... 回答康德一生的三个哲学问题 1.我们能知道什么: 在今天的科学基础上,更准确的说,是在前沿理论物理基础上,我们能知道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般性规律,上升到哲学高度是世界观,这样的世界观让人们树立的是,让人认为正确的.主动追求的人生 ... 数科哲神学 数学,科学,哲学,神学 Moenova 来自专栏智能主体:从愚昧到智慧 本文来谈谈我对世界的理解. 数学 完备,一致,确定可以算是任何逻辑体系都想追寻,但不可获得的性质.虽然是数学逻辑上的概念,不过 ... 宗教的消亡与人的自我解放——哲学漫谈之十四 不得自主实现哲学化的人,一定是无知于人的,不论其世俗意义的成就多大.同理,不得哲学普及化的人类,也一定是最容易被愚弄的,因为哲学是信仰,这个世界不存在不需要信仰的人,而信仰却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六:托马斯.阿奎那1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六:托马斯.阿奎那1 13世纪,是罗马教会最强盛的时代.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 年在位)曾宣称自己是基督的代理人,教会具有绝对的权威.的确,在13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 ... 量子纠缠的具体机制之32:“确定性原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性分析 从科学史上看,每一个时代科学的基础性革命都发生在物理学领域,比如说牛顿力学.相对论力学.量子力学等.17世纪的牛顿物理学.20世纪的相对论物理学和量子力学都领先于它们那个时代中传统物理学哲学的概念发展 ... 哲学是科学吗 ———兼论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 龚时中 一.哲学既不是科学,更不是"科学的科学" 二.把哲学科学化或实证化.实用化,实际上是用科学来消解哲学,但哲学作为人类自觉的理性是不可能"终结"的 三.哲 ... 只可意会的“意会” 高宇 <科学.信仰与社会>是根据"洛德演讲"整理而成的,集中体现了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科学哲学和认识论,批判了实证主义科学观,提出以人性为基点的科学信念.科学直觉和内在创造 ... 像科学哲学家一样思考:不死守信念、避免实体化和先入为主 这是单华伟的第一百二十八篇原创文章 | 聪明的思考者,都是"没有信仰"的 不少人脑子里都有一个词:『 科学 』,在我们的语境中,这个词几乎已经成为了真理的代名词,人们常说&qu ... 张无虞《少谈些共鸣,多谈些启发》 少谈些共鸣,多谈些启发 □ 张无虞 快餐文学的特点,在于追求与读者的共鸣. 其短板,也在于此. 读者读罢,"恩没错,我也这么觉得." 而少有,"奥,原来是这样." ... 多看先贤之言,少谈痴心妄语打手要言主要讲... 多看先贤之言,少谈痴心妄语 打手要言主要讲在打手发劲过程中由内意.内劲到身法的要点,所谓行气如九曲珠,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为武禹襄所作,见于李亦畲抄赠郝为真的<太极拳谱>一 ... 你如何辨别:科学-哲学-宗教? 5分钟学会,终身受用! 你如何辨别:科学-哲学-宗教? 5分钟学会,终身受用! 理论是什么——科学哲学的回答 有朋友让聊点其他内容,作为文债先欠着.按照预告的思路,我们今天聊聊科学哲学是怎么回答科学理论是什么的. 科学理论的本质与结构一直是科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Suppe,1979:p.4).有关科学理论结构 ... 不管跟谁交谈,尽量少谈这3件事,时运会越来越好 交谈,是一门艺术!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大有讲究. 自古以来,流传了这样的一句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管与谁交谈,如果你无话不说,那么,你往后的时运也会变差. 正所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 ... 李展飞:读书日,赵丽颖冯绍峰分了,事实证明,要多读书少谈恋爱 去年的读书日,周扬青与罗志祥分手,今年的读书日,赵丽颖与冯绍峰分手,事实证明,多读书少谈恋爱. 这是我今天在网上看的段子,拿出来一笑.原本离婚这事不是啥好事,也不好笑, 不过明星们今天合了明天分,大家 ... 形意拳杂谈11:少谈发劲,多练身法,对抗思维练不了内家拳 有些人口口声声练的内家拳,但满脑子对抗思维. 这些人一方面看不起其它传统武术,咏春.披挂.翻子.莫家.字门,乃至于少林拳都入不了眼,认为这些是外家的东西:同时也看不起拳击.柔道.跆拳道.泰拳这些舶来品 ... 与人聊天,尽量少谈自己的“四件事”,否则,容易福报漏尽 众所周知,向他人倾诉其实是人最大的本能之一. 但是,细心的人,往往会发现,很多倾诉其实都是自己讲给自己听,根本就没有人会用心去听. 为什么? 因为人性本来就具有"逐利"的底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