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 果 仁 眼 中 的 神 秘 中 国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在印象中,他们对中国人似乎总是充满了不友好的刻板印象。
    但仍有这样一群摄影师,他们以“外来者”的视角,深入到实际生活中,以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与起居。
    从他们的镜头里,西方认识了中国,我们似乎也能够再度认识自己。
    纪实摄影师的作品无疑是观察与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的一个快捷通道。
    当西方普遍对东方的印象还停留在“落后的东亚病夫”时,却也有摄影师们以他们的镜头展示出那些年代中更加生动鲜活的中国人。


    东方女人身上的神秘气质

     摄影无法改变世界
    但能够展示世界
    尤其是在世界本身不断变化之时
    ——马克 · 吕布
    马克·吕布无疑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了。从195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后,他从此与这片土地有了不解之缘。他曾20多次到访中国,深深地被这个国家所吸引。
    马克·吕布镜头下的女性,她们或许平凡,但却展示着属于东方女性的优雅与高贵。
    1956年,香港赴广州的火车上马克·吕布
    拍摄了在中国的第一张照片
    在拍下这张照片后,马克吕布说:
    “国外人们看到的亚洲某些地方的人,是连一点人的尊严也没有的,他们往往处在一种完全被抛弃的状态。”
    而这张照片立即完全改变了。
    亚洲女性的优雅姿态,在这样平常的场景之中隐秘的展现出来。
    1957年 北京 王府井大街,《最后一个贵族》
    叼着烟的老太太,以气质不凡地走在王府井大街。就算是街头的普通人,也能称之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贵族”。
    1971年,上海芭蕾舞学院的一位女学生
    1971年,马克吕布在拜访上海芭蕾舞学院时,拍下了这张照片。
    照片中的姑娘是一位上海芭蕾舞演员,她的“神态里跃动着只属于那个年纪的特有的青春气息。”
    而多年后,在一场展览中这位女性来到了现场,虽然她已不如过去那般风华正茂,但气质仍存。马克·吕布急忙以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
    1993年,巩俐
    马克·吕布也与当时的演艺圈关系密切。
    这是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片场所拍摄的照片。照片里的巩俐眼神清澈,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了。
    中国80后童年:橘子汽水与眼保健操
    拍孩子也就是拍大人,看到孩子就看到希望,
    也看到我们大人负面的东西。
    照相拍的是瞬间,为捕捉那一瞬间要做很多努力。
    ——秋山亮二
    许多摄影师镜头往往聚焦成年人的生活,但秋山亮二给予了我们不同的角度——观察中国的少年儿童。
    在那个还没有手机互联网的时代,小朋友们的生活可能是最富有趣味和童真的。即使双方的语言不通,但你仍然看到摄影师对于中国小朋友们童趣的捕捉。
    秋山亮二大家所熟知的作品一定是摄影集《你好小朋友》。
    这本写真集记录了80年代昆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中国各个地方儿童的日常生活。
    照片由于采用胶片进行拍摄,因而也显得更为有质感。
    老鹰捉小鸡、街边的“枪战”、河边捉鱼
    80年代的小孩生活丰富多彩
    照片里的小朋友们或是在街头调皮地玩耍玩具、或是端正地坐在椅子上写作业;在夏天捧着椰子大笑,在冬天穿着大棉袄站在家门口……
    这些活泼有趣的瞬间,有没有让你想起你纯真的童年?
    陶瓷缸和陪你一起调皮捣蛋的小伙伴一样值得怀念
    舞蹈课也成为风靡一时的潮流
    有趣的是,秋山当时到中国拍摄时,由于不会中文,所以会随身带上一位翻译。
    而在拍摄时工作人员往往都会让小朋友提前准备好。尤其是父母,他们会给孩子们穿上好看的衣服,甚至给他们化个妆。
    但秋山却并不喜欢这种形式,他更想拍摄小朋友们更加日常的样子。
    所以他会让工作人员把小孩子的妆擦掉,或者自己偷偷拍下更加自然的小朋友们。
    在夏天喝汽水,做眼保健操时悄悄睁开眼睛
    你是不是也做过同样的事
    说起中国,那一定少不了的就是各种各样美味佳肴,八大菜系各有不同,也各有特色。好吃的美味当然最为吸睛,外国人对此也尤其地着迷。
    神秘的“Chinese food”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歪果仁镜头下的中国美食。

    中国人在吃上能有多讲究?

    The beauty of food.
    ——Wolf Reinheart

    Wolf Reinheart是一位来自德国的摄影师,他不仅在中国拍摄了各种食物,还去到了邻国日本拍摄他们的风味。看来……这位摄影师真的是一位标准吃货了。
    这些图片拍摄于80年代,Wolf Reinheart来到中国寻觅美食,回到德国之后便出版了摄影集《China's Food:A Photographic Journey》。
    他记录下中国人精致而考究的年夜饭。
    中国厨师尤其善用精美的技法将食物做出各种的花样来。龙、凤、鹤……这些中国特有的符号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每一道菜肴里都饱含着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
    对于一位外国摄影师来说,中国人传统的宗族理念与精神世界,都在这些细节里被展现出来。相信对于他来说,一定也是独特而重要的感悟。
    当然,在80年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吃到如此精致讲究的年夜饭的。
    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更多的仍然是在街头巷尾的菜市场之中。
    用最朴素的食材,做出最为家常、最温暖的味道。
    虽然在我们的眼中这些食物平平无奇,但外国摄影师却看到了食物背后的烟火气息。
    一餐一食,唇齿之间,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与心血。

    养活14亿人的秘密是什么?

    中国如何喂饱14亿人?
    ——  George Steinmetz

    相比于关注食物本身的Wolf Reinheart来说,George Steinmetz则关注“中国食品产业的运行”。他拍摄了一组相片,名为“中国是如何喂饱了14亿人”。
    “吃了吗?”成为人们打招呼的日常用语,足以见得中国人对“吃”的关注。
    中国在近40多年来,是全球成长最快速的经济体之一。而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上海菜市场猪肉,猪肉从这里运到各个地方
    自动化农场,300万母鸡每天约产下240万颗蛋
    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又通过怎样的渠道到了我们的餐桌上?这大概是普通人并不会思考的问题。
    而George Steinmetz来到中国,探寻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以及农产业发展状况。在他的镜头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我们的食物、我们的生活的运作方式。
    黄海畔荣成市的工人将海藻挂在旋转架上晾干
    海藻在中国饮食中十分常见
    George Steinmetz也非常热衷于航拍,他的组图里最具冲击力的照片是一张航拍作品,从高空俯拍下江苏盱眙县成千上万人聚集在一起庆祝小龙虾节的热闹场景。
    这一组照片也获得了2018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当代热点类二等奖。
    上海西北的盱眙县一年一度的龙虾节
    一万人正在享用小龙虾
    山东蓝翔技师学院的学生学习如何炒菜
    中国山水竟真的如同水墨画?
    我只拍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所有人。
    ——久保田博二
    桂林,大概是最为符合外国人对于“水墨中国”的想象。
    这里宁静而美好,仿佛未被开发过的世外桃源。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也被这样的景色所吸引,记录下这缥缈的“仙境”,并出版了摄影集《桂林梦幻》。
    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夜晚归来的打鱼人、田间耕地的农民,似乎都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久保田博二的画面中没有激烈的冲突对高饱和的颜色对比,一切都是纯洁而宁静的,安静而美好。
    似乎能够透过这些画面看到摄影师本人内心的平和与关怀。
    除了桂林,久保田博二还去过最热的吐鲁番、最冷的佳木斯。
    他说,那个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特别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都有着积极美好的表情,即使从事着辛苦的工作,大家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中国建筑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文化魅力

    为何在看到中国建筑时从我们的灵魂中会升腾起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
    因为我们不仅为看到众多建筑和地面与周围环境和自然的统一……
    而且我们还感觉到那些建筑本身,不,甚至连同它们的装饰物,
    都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一种鲜活的灵魂。
    ——柏石曼
    柏石曼不是摄影师,而是一位德国建筑师。
    他从1902年途经印度来到中国,立即被华夏文明和中国古代建筑成就吸引。
    从他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对于中国建筑设计的好奇与沉醉。柏石曼的照片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材料,为研究中国建筑做出了许多贡献。

    四川省 广元县 武后祠上的石刻佛像
    四川省 广元县 千佛崖上的佛龛
    广东省 广州北部山(越秀山)上的镇海楼
    他走遍大江南北,行程数万公里,收集了全中国12个省份的建筑资料,并将他们汇集成册。
    出版了至少六本图书,这些论著现在已经成为后人所无法逾越的、中国古建筑史领域的里程碑。
    上海 银饰店
    浙江省 宁波 店铺

    北京 万里长城

    北京 皇城入口
    柏石曼在那个即将改朝换代的时代中,也不断思考着中国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去处——“古代的纪念碑和形式在不断地消失……中国现在也是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存在的事物瞬息万变,与此同时新事物在各个地方不断涌现。”
    当100多年过去,我们再度看到这些如同史诗一样建筑的存照,或许存留的更多是思念与乡愁。那是我们过去的精神家园。

    在这些友好的外国摄影师、学者眼中,中国人往往是勤奋用工的、富有智慧的、优雅的。中国的山水也都是如画一般的“水墨山水”。
    但我们仍然需要思考,为什么国际社会更承认外国摄影师镜头中呈现的中国。
    ——这背后折射出的依旧是西方的话语霸权。
    正如在萨义德的《东方学》中所认为,“遥远东方”是一个无法描述自己、只能被西方所描述的,这里的东方呈现出一种“他者”状态。
    在这个中西文明不断交汇的时代,我们仍需要发出自己声音。在交汇甚至是冲突之中,表达属于东方的情感、思想与美学。
     今日话题 
    你有没有喜欢的外国摄影师?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