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时寂寞先后九次自杀——中国的梵高徐渭

  徐渭以其独特的笔触,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将传统的文人画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无论是清初的八大山人,清前期的“扬州八怪”,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无不深受其影响。

  历来“科举”这东西,堪称是凌虐“才子”们的“大杀器”!不信我们可以仔细看一看历史上,有“才子”之名的人,走到“科举”这一关大多都要碰壁,倒霉点的(如唐寅),能让“科举”毁一生!即便是在“才子配佳人”的传统文化故事里,男主角“才子通常”也得被“科举”这个“大杀器”伤的七零八落,一地鸡毛以后才有机会可以得偿所愿。而且这个“大杀器”对“神童”来讲,通常更加不友善!徐渭既然年纪轻轻的就有“神童”之名,在这个“大杀器”面前,当然也要更惨一些。

  徐渭还用放风等的动作比喻人在欲望驱使下的愚蠢行径。风鸢组诗写道:“风微欲上不可上,风紧求低不得低。渡海一凭侬自渡,可怜带杀弄饧儿。”徐渭自注云:“海上人相传,一儿将食饧,寄线于腰,忽大风拔鸢向海,儿竟堕死,收其骸,饧犹在掌中。”他又有诗道:“爱看钻天鹞子高,不知前后只知跑。风吹昨夜棠梨折,卧刺如针伏板桥。”滚滚红尘中,到处都是陷阱,人稍有不注意,就会落人其中。风鸢组诗更突出风筝凭风飘飞的特点,徐渭说:“村庄儿女竞鸾嬉,凭仗风高我怕谁?自古有风休尽使,竹腔麻缕不堪吹。”风筝是借风而上,风停跌落,徐渭认为“风”最不可信,最不可依,其中体现了徐渭对独立人生价值的体认。他也有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渴望,但到头来都一一破灭,惟有一个南腔北调人,蹉跎于世界中。

  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的一个官宦之家,与前两位大才(解缙、杨慎)相同,徐渭自小便有神童之称。传言徐渭六岁便能读书、九岁就能作文,十岁时便仿照汉朝思想大家杨雄的《解嘲》作《释毁》。当地的人们都将他与东汉的杨修(东汉文学家)和唐朝的刘晏(唐朝宰相)相提并论。

  徐渭聪明机智的故事很多,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智斗地主员外,仗义帮人的。二是纯粹显示自己聪明机智,多计善谋的。三就是利用自己的“小聪明”促狭捉弄人的。从这些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徐渭性格的多面性: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斗智好谋,逞强好胜,狡黠善变,爱捉弄人。

  徐渭被评为“大力摆脱传统束缚、另辟新境、追求新意的典型书家”。历来作书讲求法,故称“法书”或“书法”,独徐渭能黜陈规、鄙法度,独立于书法大家之林,所以他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当别人在徐渭的书画中专研徐渭一生模糊的身影时,还不如投身于徐渭的诗中研究徐渭那不为人知之事。徐渭的诗虽然没有像其他有名的诗人一样出名,但是,徐渭的诗在明代文学史的评价上也是极高的。从袁宏道将徐渭的诗合成一本书也可以看出,徐渭的诗是很有文学价值的。徐渭在他的一生中,一直追求创新、变化、奇特,他的诗亦是如此,别具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