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童谣•与我之缘】08║这一群疯子
与我之缘
这一群疯子
那天,林子郑重其事的对我说,宗伦疯了!
我看着他,楞了一下。
你们几个都疯了!接着他又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表情里十二分的不屑。
我又楞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我明白了他说的“疯”。
是的,我们几个都疯了,我们是一群疯子!一群为童子童谣而疯的疯子!
可能这话听起来有点吓人,而事实它就是如此。
当童子童谣走进大家视野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短短两年时间它竟然能走进大家的心里。而有如此效果,真是离不开这一群为童子童谣默默付出的疯子。
这里所说的“疯”,不是讲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的那种病态的疯,而是一种狂热到极点的“疯狂”,也可说是“着魔”。
如果你对一件事情能够达到“着魔”的境地,那你是真“疯”了。
我知道,宗伦是真“疯”,而我们属于半疯状态。为什么会这样说,当然是有原因的。为童谣,他可是殚精竭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估计他对老婆的想都没有这么强烈和执着。文学协会每一次搞活动,或是各个行业和文学协会商谈合作事宜,甚至几个文友小聚之时,断然缺不了“王谣子”的童谣大餐。“王谣子”是大家赐给宗伦的外号,因为凡有他在的地方,定然就不会让童谣缺席,他诚然就是童谣的一位忠实传道之人。天长日久,你会被他的童谣大餐撑得饱胀,口中直想往外喷句子。潜移默化中,你就上了他的当,不自觉的就成了一个愿意为童谣付出的“疯子”。用俗气一点的话说,他就像一个媒婆,不断往你的大脑里灌输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让你生出好感继而与之交往然后慢慢爱上对方直至不能自拔。
(“王谣子”的童谣大餐)
随着童子童谣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距离之远、传播渠道之广,“疯”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桐梓文学协会成员是首先“疯”的一群人,继而全国各地喜好童谣之人也跟着“疯”了,更有甚者,就连老唐这样七十多岁的离退休干部也“疯”起来了。
这群疯子,每天除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忙碌于童谣的创作、收集、修改、编辑、审核等工作。起初的时候只有几个人,大家都是出于一份情谊,一份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相互支持的情谊。慢慢地,这份情谊就变成了一种责任,一种为桐梓文学的发展和为桐梓文学培养新人的责任。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文学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童子,乃人之初”,“童谣,乃文学之初”,这是大家的共识。聚童子之力,举童谣之旗,创桐梓文学之品牌,这是大家努力的目标。
要做好从娃娃抓起的工作,就得把目光和精力多投入到校园。于是乎,全县各中小学校爱好童谣的老师们被这群“疯子”带进了“童谣”包围圈,被相互感动和影响,也利用课余时间发动和指导同学们创作童谣,让“童子童谣・校园之声”越来越响亮。
课间十分、午间休息、晚上、周末的空余时间,都被老师们利用起来,为教育,他们义不容辞;为童子,他们心甘情愿;为童谣,他们毫无怨言。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童子”,抓住暑假这个空档时间,娄小倩、张旭霞、金方敏、梁光翔、潘洪云、陈冲、赵命元等15名“校园之声”的编辑又被组织到桐梓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微信文字、图片、视频的编辑培训。而鞍山小学校长曹大忠还带领老师们依据教材内容编写了大量的童谣,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
(童子童谣・校园之声)
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唐成海同志,应该是这群“疯子”里的年长者。由他牵线搭桥,将童子童谣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紧密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童谣创作中,不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教其怎样作文和做人。老唐还时不时的召集这群“疯子”聚在一起,自己掏腰包请大家吃饭,商谈怎样更好地利用童子童谣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学习童谣创作,成天沉迷于此,大呼自己收获颇丰,被大家称作“老顽童”。你说他一个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干部,不好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和这群人一起疯什么疯呢。
当然,为童子童谣,还有许多人在默默付出和奉献,他们不计报酬也没有报酬,不求回报却倍感心安。
“为童谣,我不疯谁疯”,正是这一群有忘我牺牲精神的“疯子”,演绎着各种感人的“疯”故事,童子童谣才能发展得如此之好,如此之快。
童子童谣,因桐梓而起,为童子而为,把桐梓打造成“中国童谣之乡”,是一个梦想,是这群“疯子”的梦想,更是桐梓文学的梦想。
(桐梓县关工委与童子童谣共同走进鞍山小学)
作者简介: 王霞,桐梓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贵州省作协会员。一颗童心,一份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