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黄陵庙记-诸葛亮
黄陵庙记
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位总师,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乱石排空,惊涛拍岸,敛巨石于江中,崔嵬巑岏,列作三峰。平治洚水,顺遵其道,非神扶助于禹,人力奚能致此耶? 仆纵步环览,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峦如画。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神像影现焉。鬓发须眉冠裳宛然如彩画者,前竖一旌旗,右驻一黄犊,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古传所载,黄龙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 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貌,目之曰黄牛庙,以显神功。
黄陵庙,原名黄牛祠 (欧阳修《黄牛峡祠》诗),又名灵感庙 (陆游《入蜀记》)、洺川庙 (范成大《吴船录》)。位在西陵峡中黄牛峡南岸的山趾上,面临长江,背依山岩。由于在庙后高峻的崖壁上,有黑迹如人,黄迹如牛,仿佛人牵牛的形状,神奇莫测,因此逐渐形成种种传说,所以人们立祠祭祀。
据地方志记载,黄陵庙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 (847)。宋仁宗景祐三年 (1036) 欧阳修为夷陵令,第二年曾至黄牛峡游览,其时庙名黄牛峡祠。陆游于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 入蜀时经过,据在《入蜀记》 中记载,已于宋高宗绍兴年间 (1131-1161) 改名为灵应庙。范成大于宋孝宗淳熙四年 (1177) 出蜀时经过,所见庙名又改为洺川庙。黄陵庙之名,很可能来自这篇伪托的诸葛亮碑记,后来却弄假成真、喧宾夺主,这个名称一直传到今天。按理推测,北宋的欧阳修,南宋的范成大、陆游游历时,既无黄陵庙之名,又不见此碑,作伪的时间至少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以后。
而且碑文的结构、文气不类汉人,内容也不可能出自诸葛亮之手。伪撰此碑者,并非通人,所以处处露破绽,下面酌加诠释剖析,以证其伪。
“仆躬耕”九句,写诸葛亮的身世及到黄牛峡的原因。大意是我原来在南阳隐居躬耕,不意受到姓刘的人亲到草庐敦请,情势不可推辞,谋虑事情又互相契合,于是关系日益亲密,以丞相的地位统领部队,奔驰蜀道,来到黄牛峡,因而得见江山的胜景。从来碑记文中,即使偶有作者自述经历,也决无如此表达的。且诸葛亮和刘备是君臣的关系,刘备生前,诸葛亮称之为陛下,死后称之为先帝,哪有可能以第三者的身分称之为“刘氏”的?遑论诸葛亮有无率兵来到黄牛峡的事实了。
“乱石”九句,写黄牛峡惊险的形势及黄牛神助禹治水的功绩。其中“乱石排空,惊涛拍岸”,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语,抄袭来放在这里,实在不伦不类。“敛巨石列作三峰”,据明雷思沛《荆州方舆书》:“又东为黄牛山,滩曰黄牛滩,江中有三石磥砢,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江中的三块石矶,称作“三峰”已不类,而且传说中的夏禹治水、主要是开凿、疏浚河道,未有垒石为山之说。因为即使是神话,多少要和现实有相当的联系或想象,如何能如此不着边际。
“仆纵步环览”至“信不诬也”,写黄牛峡崖壁上的影迹和黄牛神的联系,并以古书记载有黄龙助禹开江治水,证明其说确实不虚。这段文字尤其离奇,古书如《拾遗记》等,虽有“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的记载。可书中说的是黄龙,碑文作者也明明写的“黄龙”二字,这和黄牛峡的黄牛毫无联系,如何能张冠李戴,作出“信不诬也”的结论呢。以诸葛亮的明智,焉能写出这样不通的文章。即使理解为崖壁上人形的迹象为黄龙神,黄牛是神的坐骑或役畜,那么庙何以又称作黄牛庙呢? 实在莫可究诘。
“惜乎”十句,写重修庙宇的经过。按碑文的说法,神庙和塑像当建于汉代,至诸葛亮时已经废圮,所以要重修庙宇,再造金身。奇怪的是碑文说命名为黄牛庙,而题目又称《黄陵庙记》,推其涵义,该是原名黄陵庙,诸葛亮重修时改名黄牛庙。这个解释当然十分勉强,因为如果黄陵庙命名在前,碑记中宜有点明,且题目亦不应作 《黄陵庙记》。
综合有关情况考察,黄牛祠的建造,当由于黄牛峡水急滩险,航行的船只多覆溺,加以那里岩壁有黄牛的影迹,船民惊以为神,立祠祭祀,以祈保佑。陆游 《入蜀记》引北宋张商英有首庙赞,很能说明这个原因:“壮哉黄牛,有大神力。辇聚巨石,百千万亿。剑戟齿牙,磥硊江侧。壅激波涛,险不可测。威胁舟人,骇怖失色。刲羊酾酒,千载庙食。”可见因黄牛滩险恶,舟人立祠媚黄牛神,以求保佑,助禹开江治水之说纯属附会。所以庙的始建,必然在江上航行繁盛以后,方志记载唐宣宗大中元年之说,应该是可信的。欧阳修等人所见,可能仍为唐人庙宇之旧,因此虽记下种种异名,绝无黄陵庙之说。
所谓诸葛亮的碑文,自是宋代以后重修庙宇时所立。托古自重,是古人常有的狡狯,不宜盲信。但从碑文“目之曰黄牛庙”和《黄陵庙记》题目和正文不相应的破绽,可以获知重修前原名黄牛庙。重修后才以黄陵庙之名取代原名。
总之,研究黄陵庙的由来和兴盛,应该和川江航运的发展和繁荣密切相关,今天见到的黄陵庙,是明代万历四十六年 (1618) 重建的,宏大壮丽。已非宋欧阳修等所见和伪撰诸葛亮碑时的情状。这自是明万历间经济发展,川江航运高度繁荣的产物。否则黄牛峡地处荒僻,后民稀少,如何能集调大量的财力物力,兴建这样盛大的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