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人总说“割肉不割糟头肉,买鱼不买鲫壳鱼”?有何依据?

引言

前几天回老家看望了家里的老人,顺便起了个大早逛了一下早市,不得不感慨我国的农村发展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变化,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持续增长,这也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早市上各种新鲜的蔬菜与海鲜、肉类应有尽有,旁边的两位大娘一边采购一边念叨着:“割肉不割糟头肉,买鱼不买鲫壳鱼”。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割肉不割糟头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糟头肉”到底指的是什么?其实糟头肉指的是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颈脖肉,这部分的肉所占的比例还是较大的,上边的淋巴较多,属于垃圾肉的一种。
在国家生猪屠宰的操作规范中也有规定,对于屠宰之后的猪必须进行多次检查与整修,并且相关专业人员也要对猪肉进行检验。因为“糟头肉”内含有大量的淋巴,所以按照国家标准,这类肉是一定要割除掉的。
农村养猪的人常常会将剩菜剩饭作为猪饲料,这就导致其中的细菌与病原体大多数都停留在了猪的淋巴腺中,人一旦食用了这样的肉,很有可能会感染上这类疾病。

尽管这样,仍旧有很多商人在自己的肉里会将糟头肉去掉,但是在给别人的肉中就没那么注意了,很有可能会掺和上糟头肉。不过稍微有一些经验的买家一眼就能看出来,糊弄的就是那些没什么经验,不太会选购肉类食品的人。

还有一些黑心的小餐馆,为了可以降低一些成本,将这些糟头肉购买回来作为食材,作为包子饺子馅或者做成肉丸子,顾客完全看不出来,稀里糊涂的就吃进了肚子里。
在过去的旧社会时期,能有口肉吃就很不错了,所以很多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家也会选择吃猪槽肉。而且那个时候人们也崇尚节俭,再怎么不好也是几十斤肉啊,怎么舍得就这样扔掉。

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且随着人们的养生意识提高,就算是在农村,也没有人再会去吃猪糟肉了。所以古人才会说:“割肉不割糟头肉”,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也一定要多注意,千万不要让那些无良商家得逞。

02

买鱼不买鲫壳鱼

“鲫壳鱼”其实就是鲫鱼,只不过它是鲫鱼的幼苗,指的是那些一两以下的鲫鱼。
鲫鱼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鱼类,肉质细嫩,每一百克中就含有13克蛋白质,并且含有大量的铁、磷、钙等矿物质。鲫鱼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河姆渡与桐乡罗家角遗址中,就出土了很多鲫鱼骨头。

而且在先秦时期的很多文献里都有鲫鱼的记载,也有很多关于鲫鱼烹饪方法的记载,明朝有“法制鲫鱼”、“辣烹鲫鱼”,元朝有“酥骨鱼”。

在乾隆南巡时,100多位官员随行,菜单中就有一道叫做“鲫鱼舌烩熊掌”的菜品。据相关记载显示,我国光是收录的鲫鱼菜品就有83道。
说到这,一定会有人感到疑惑了,那为什么古人会说:“买鱼不买鲫壳鱼”呢?其实并不是说鲫鱼不好或怎么样,只是说不要买刚刚产了卵的鲫鱼,也就是鲫壳鱼。这种鲫鱼个头很小,去头去尾,再将肚子里的肠子去掉,就基本没什么肉了。这种只适合炖汤喝,不适合做大菜。

所以一般人都会选择那种个大肉厚的,吃起来味美鲜嫩的。古人认为,鲫鱼的最佳吃法是蒸,尤其是那种扁身带有白色的鲫鱼是最好的,肉容易烂,而且又没有那么多的刺,药用价值也很高。

但近几年因为捕捞过度,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放生鱼类出现,导致真正的“龙池鲫鱼”减少。为了能够让鲫鱼这道地方名菜再次走上餐桌,很多地方也开展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同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03

小编有话说

“割肉不割糟头肉,买鱼不买鲫壳鱼”其实就是老一辈通过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选购食材的小窍门。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提倡绿色健康的时代,大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挑选健康安全的食品。千万不要为了贪图小便宜而吃了大亏,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作者 · 阿杜

一个喜欢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历史长河,洞察社会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梦想家。专注文学,专注与你分享每一次新发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