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三会

宋代段子:这故事在早期本来没讲,因为原文损失严重,主要内容不好揣测,只能说是个梦征的事儿,但它谈到了的宋代科举制度的一个细节:每当秋试,各地要抽调官员去外地考场阅卷。人员一流动,故事就产生。

【原文】

汪安行为蕲州教授,乾道辛卯秋,校试庐州,得一卷,文理甚优,可居前列,而误用一夔字。

□□黄州教授时侠,坚谓当(原阙九字)未有以(原阙六行又十五字)三会也,(原阙十五字)旁僧解之曰:“此微事,与(原阙九字)”二方勉为书庭谢去,遂觉,乃验。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清塘石佛||兴国大乘佛||赵氏二佛||佛授羊肝圆||程佛子||更生佛||莲花栎||老僧入梦

【白话语音文字版】
汪安行做蕲州(现湖北蕲春)教授时,宋孝宗乾道辛卯年(乾道七年,1171年)的秋天,他去庐州(现安徽合肥)秋试考场阅卷,得到一份卷子,行文说理都很好,排在前列没有问题,但是误用了一个“夔”字。
□□黄州(现湖北黄冈)教授时侠坚持认为应该……(原文缺了九个字)没有用……(原文缺了六行十五个字)“龙华三会”的,(原文缺十五个字)旁边有个僧人解释说:“这是小事,与(原文缺九字)”这样一来,二位(阅卷官)这才勉强为他在庭院中写了所求之事,他(僧人?)感谢后离去。梦做到这里,汪安行醒了。最后结果,梦中之事应验了。
【祥宏点评】:本故事原文缺失严重,情节有点连蒙带猜,之所以尽量讲出来,是因为故事的标题“龙华三会”。龙华三会是有关佛法的重要事件,它是关系着弥勒菩萨或称弥勒佛的一个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以后,曾经说法40多年。他圆寂时说,未来会有弥勒佛来到人世间度化众生。弥勒佛是在龙华树下证道,而且要在龙华树下三次说法,这就是“龙华三会”之意,那些在释迦牟尼佛说法时没有成道的人,都会在弥勒佛的龙华三会上得度,所以“龙华三会”在佛弟子以及宋代读书人心中很重要,知名度也高;主人公汪安行在《国子监梦》这故事里出现过,他是真实历史人物,徽州绩溪人,做过很多官职,包括教授、县宰、通判和太守,他的履历都能查的出来。这故事说他做蕲州教授时被临时抓差去庐州做阅卷官,这种事情是宋代科考的常态,《夷坚志》多有记载:各地秋试(乡试)时,人手不够,会请很多周边地区的学官、官员来帮助阅卷,选拔人才,通常是每个阅卷官都有一些推荐卷子,最后综合评估,定出本地乡试的举人。故事中提到的时侠跟汪安行的情况一样,也是请来的阅卷官;看故事情节,两个人是就“夔”字是否用错的问题产生了争议,这个争议可能牵扯到了“龙华三会”这个佛教典故。汪安行梦里的信息应该还是有关此争议的,里面出现的僧人,恐怕跟“龙华三会”和“夔”的关系有关,他们三人的讨论结果是验证了这个梦,可以说,它还是个有关“梦征”的故事。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3-《夷坚志》中梦境的东西方解读-现场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