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3君子有本由仁义行

子》卷7离娄章句诗解3君子有本由仁义行

题文诗:
徐子:仲尼亟屡,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何取于水?孟子:源泉滚滚.不舍昼夜,

盈科后进,放乎四海.有本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使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

其涸也,可立而待.至本至源,至元至道,

真情永恒,无有止息.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几希也,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庶物,察于人伦,

由仁义行,真情自生;非行仁义.孟子: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正,立贤无方.

文王也者,视民如伤,仁义,而未之见.

武王,迩忘远.周公也者,思兼三王,

以施四事;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孟子:王者之迹,

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之乘,

梼杌,春秋,一也其事,齐桓晋文,

其文则史.孔子: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原文】
 
徐子1曰:“仲尼亟2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4,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5。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6,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7过情,君子耻之。”
 
【译文】

徐子说:“孔子好几次称赞水,说:'水呀,水呀!’他看中了水的哪一点呢?”孟子说:“泉水滚滚向前,昼夜不息,灌满坑坑坎坎,又继续奔流,一直奔向大海。凡有本源的都是这样,孔子就看中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即使七八月间大雨滂沱,把大小沟渠都灌满了;但是它的干涸,也就一会儿的工夫。所以声誉超过实情的,君子以它为耻。”
 
【注释】
 
(1)徐子:徐辟;参见《滕文公上》第五章。(2)亟:音qì,屡次。(3)混混:水流浩大的样子。(4)科:坎。(5)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尔,同“耳”。(6)七八月之间雨集: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雨多的时候。(7)闻:音wèn,名誉。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1,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2,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
孟子说:“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百姓丢弃它,正人君子保存它。舜懂得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类的常情,只是〔快快乐乐自然而然地〕走在仁义的路上,不是〔勉强地当作任务、责任〕贯彻实行仁义的。”
 
【注释】
 (1)几希:很少。(2)庶物:万物,众物;庶,众多。

【原文】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1。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2。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译文】
 
孟子说:“禹厌恶美酒,却喜欢有价值的话。汤秉持中正之道,能破格提拔德才兼备的人。文王总把百姓当作受伤者一样〔,加以怜爱〕,追求仁义之道又似乎没看到希望。武王不轻慢朝廷之中的近臣,也不遗忘散在四方的远臣。周公想要兼学夏、商、周的君王,来实践禹、汤、文、武的事业;如果有不合当前情状的,便抬着头夜以继日思考;若总算想通了,便坐着等到天亮〔就马上付诸实施〕。”
 
【注释】
 
(1)方:常。
 
(2)不泄迩,不忘远:泄,通“媟”(xiè),通“亵”,轻慢,亵渎;迩,近;这两句是说不轻慢朝臣和不遗忘远处的诸侯。

【原文】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1,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译文】
孟子说:“圣王的事迹成为绝响,《诗》也就消亡了;《诗》消亡了,孔子创作的《春秋》便应运而生。〔各国都有叫作'春秋’的史书,〕晋国的又叫《乘》,楚国的又叫《梼杌》,鲁国的只叫《春秋》,都是一个样:所载之事不过齐桓公、晋文公之类,而其文风不过一般史书的笔法。〔孔子的《春秋》有所不同,〕他说:'《诗》三百篇所蕴含的褒贬善恶的大义,我私下在《春秋》里借用过了。’”
 
【注释】
 
(1)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春秋》本为各国史书的通名,楚又别名《梼杌》(táo wù),晋又别名《乘》。此处“鲁之《春秋》”,乃鲁国当时史书名,而非孔子所修的《春秋》,只是他所依据的原始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