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不要紧,重要是增加次数!让所学变成长期记忆的本质方法
有我们实验班的学生,说抄写英语单词10几遍还是记不住。
这里做个解答。
抄写能记住单词,但是也要视情况而定,更必须满足3个必要条件。
第一是要知道自己擅长的认知属性。
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自己是对视觉敏感,还是对音色敏感,亦或是对感觉敏感,这也是高效学习前提条件之一的“知己”中必定的项目,有专门的的测试题可测试获知。
如果是对音色敏感的人,读则是他们应该采取的最主要方法,同时再辅助看和写,那么效果会很好;如果是对感觉敏感的人,写则是他们应该采取的最主要方法。
当然最好是同时动用五感来记忆,看、读、听、写(踱步记时可以用手空写)、走同步进行的暗记,适用于任何认知属性的人群,自然效果也是最好的。
第二是抄写时也一定要集中。
其实抄写不能记住的最多原因就是因为不能集中。
手在动,心思不在手笔聚焦的地方,再多的抄写都是无用的。
当然抄写的遍数也是关键,对于一些实在难记的单词,抄写50遍以上都不算多。
第三是一定要跟着抄写的动作,把所抄的内容读出声来。
这点尤为关键。
很多人只抄不读,记忆效果会大减。
好了,言归正传,以下我将介绍的是如何让所学变成长期记忆的本质方法。
一
先说一个日本某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经做过的一个跨度一年有余的有趣的实验。
实验的名称是“你能长期记住的是导游还是24小时店的店员?”
20名的参验者被要求固定每周去一次一家24小时店,都是由同一店员接待。
然后一段时间后吗,同样是这20名参验者被组织起来去旅游,由同一导游从始至终地为他们服务。
1、24小时店员的“情报”状态
参验者们能看到的同一店员的脸只是每周一次,拿了商品然后去结算,所花时间大约在30秒钟左右,一年有52周,52周 x 30秒 = 1560秒/年 = 26分钟,这就是这些参验者们1年中能接触到的店员情报的时间合计。
2、导游的“情报”状态
在之后,研究团队组织参验者们进行了一次旅游,行车时间总计5小时多,期间导游会介绍路上的风景名胜,和大家互动做游戏,介绍旅游的形成等,所有参验者能接触到的导游的“情报”,光单程移动途中就不会少于3小时(180分钟),如果加上下车旅游时和安排食宿时的接触时间等,则在这次旅游中,每一个参验者们和导游交流互动的时间不会少于10个小时。
3、1年后让所有参验者们从诸多头像照片中进行认知判断,能一眼知道的是哪个?
几乎每个人在看到店员的照片时就能马上下结论,“他是24小时的店员”,但是看到导游的照片时,大部分的人都忽略直接跳过去了。
即使似有印象的参验者,在经过好一会拼命想起后,最终也是“有点印象,但不知道是谁”。
就算一次旅游接触导游的时间以3小时(180分钟)来计算,接触店员的时间1年合计也只不过是26分钟,这个180分钟和26分钟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但是1年后能“什么都不考虑,马上就能让人想起的记忆”,反而是少的一方的“26分钟”的店员。
也就是说,能进入长期的记忆,绝不是一次的所花时间,而是“在一段期间内所花的次数”,这才是两者之间效率“分水岭”的重要指标。
学习中,如果想把所学内容变成长期记忆的时候,道理和上述实验的结论完全一致。
二
与一次花时间来记住想要记住的知识相比,接触这些知识的次数有多少—这才是能否让这些知识变成长期记忆的关键所在。
比如,一次重温的时间即使只有区区的10秒,但是只要接触的次数上去了,一样能变成长久不忘的长期记忆。
为什么说成绩好的学生,一道题目都能反复做10遍,因为他们深谙了“反复”回顾和复习才是学习好的最简谱也是最深奥的道理。
即使没有时间或者时间不足,尽可能多地高频次,用很短时间快速过一遍所学知识,也改变不了接触“情报”频度已经在增加的事实,“单纯接触效应”,“混个眼熟”等在这时候就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似乎都很相信遗忘曲线,但是遗忘曲线所告知的频度只能让我们的记忆保持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而事实上,我,包括我们学生按着遗忘曲线的频度来复习,记忆效果并不好。
要达到真正成为长期记忆的目标,一定要做到前期(比如一个月内)的高频次的反复,快速接触,还有就是让它们变成“能随时用到的知识”。
接触次数很少的知识,对于大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不能尽快被使用的知识,对于大脑来说“这些也都不重要”,所以,
单纯快速高频地接触 +大量使用(输出—回顾想起、练习等)
才是让学到的知识能否变成真正的长期记忆的关键方法。
很多自以为是的高人看不起“死记硬背”,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死记硬背”绝对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只不过要附加一些小条件才能获得保证,比如死记硬背+......,(如上面的高频次反复等),特别是小、初、高的学习内容的大部分和背单词必须要死记硬背,如背单词根本没有捷径可走,什么词根词缀记忆,什么记忆金字塔之类都属于记忆技巧,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基础做法,事实上只有把死记硬背做到实处,从发音入手,从读入手才能保证出成果。
(背单词肯定是会有一个从生到熟的过程,借用【耶鲁全奖女孩:背单词最好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死记硬背】的女主刘畅的说法(注,我非常赞同她的方法,大家可自己搜索这篇文章,讲透了如何实用地背单词),背单词必定是经由“形同陌路—>似曾相识—>一见如故—>刻骨铭心”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不同、目的,现有程度和认知尚属性不同,所对应的方法也肯定不同,在背单词APP上出现的背单词界面也肯定会不一样(但是现在的背单词APP从头到尾都是一个界面,而且同质化严重),比如第一阶段形同陌路的目标就是要对生词产生些许的印象,所以完全没必要去花时间无数遍地去死记,一个单词对应一个主要的中文意思即可,这个阶段的主要方法必定是从发音入手,所以听着音频,看着单词跟读上3遍即可接着下一个单词,这个阶段要进行全部单词的2圈学习,从英—>中,从中—>英,完成后就可进入第二阶段(具体省略,我设计了一个肯定能变成长期记忆的背单词APP思路原原稿,下次放出来)......现在市面上的所有背单词APP都是一个单词下面音标,例文,其他意思同质化严重,最重要的是根本没有顾及到背单词的那些重要关键点,所以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有点扯远了,总之,能否“时时使用,时时接触”是变成长期记忆的关键所在。
三
最后做个小小的总结,如何把知识变成长期记忆
要让让所学变成长期记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不是一次学习记忆的时间有多长,而要重视次数。
接触的时间再段,只要过目的频度在增加,复习的效果就会很快显现,而且次数越多,越是能做到经久不忘。
* 除了多接触之外,对一个知识点要进行大量输出回顾、练习,越是使用多的知识点,越是能变成长期记忆。
* 反复,高频接触之前,要先理解,用图像来理解是比较可行的理解方式。
* 关联、印象、词根词缀等都属于记忆技巧,能提升记忆的效率,但是做不到真正的保持长久,记忆的根本还在有条件的“死记硬背”。
学习很努力,却往往记不住的时候,请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增加接触所学知识的次数,时间可以很短,接触可以很快,但是绝对要重视反复,重视回顾,重视自测,可以大量利用碎片时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