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霍春阳:“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 画家霍春阳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正是他人品、画品追求的理想境界。几十年书海笔耕探寻,几十载砚边沉思修炼,深悟出中国绘画之真谛。反映到他的画作之中,无论是他的梅兰竹菊,还是他的虫草秋荷,无一不显现出静寂、沉凝、淡雅、清纯。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对于霍春阳的成功探索,美术界一直评价颇高。当代著名的写意人物画家赵星说:“最简单的一花一草在他的绘画中,都以境界的营造融入了画家已有的思想和情怀,这样的'因心造境’,显示了画家厚重豁达的性格内涵和人格修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正是他人品、画品追求的理想境界。几十年书海笔耕探寻,几十载砚边沉思修炼,深悟出中国绘画之真谛。反映到他的画作之中,无论是他的梅兰竹菊,还是他的虫草秋荷,无一不显现出静寂、沉凝、淡雅、清纯。

霍春阳出生于河北保定清苑一个没落乡绅的家庭。堂伯父药铺的后花园是他最开始描绘草木枯荣的“百草园”。生活虽然困窘,但从来不会难倒真正的有心人。幼年的霍春阳硬是凭着一股“不画画,宁可死”的狠劲和对画画深入血液的热爱,最终克服了生活给予的强大考验。

霍春阳从记事起,一直到大学,最感兴趣的就是绘画,记得星期三是图画课,每周最盼望的就是星期三的到来,也可以说就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材料,霍春阳就跟家里表达如果不让他学画,他就去死,有个哥哥看到这么激烈的反应之后马上就去给他买材料。

但小时候在农村,家里需要种地、要劳动,需要帮着家里干活,而哥哥又总给他分配任务;当时农忙收玉米,需要把玉米运到房上去晒,霍春阳负责装筐,哥哥在楼上负责往上提,在哥哥往上提的期间,霍春阳就赶紧到屋里面去画画,当听到哥哥把筐往下一扔的响声,霍春阳又马上跑出来往筐里装玉米,装满挂上勾又跑去画。对于绘画的喜欢就是舍不得浪费任何一丝空隙时间。

1965年,年仅19岁的霍春阳经过多年习画之后,决定离开生活已久的家乡,报考天津美院,背负理想的他将在自己的绘画道路上迈向新的阶段。刚开始学画的霍春阳什么类型都画:人物画、动物画、花鸟画,但花鸟画接触的更多。

20世纪70年代中期,霍春阳和其师合作《山花烂漫》,崭露头角。之后他苦读传统经典,到南开大学学习中国文学史、唐宋诗词,到北京大学研习中西文化比较学,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如饥似渴地从经典中寻根溯源,释疑解惑。20世纪80年代以后,霍氏进入创作丰收期,并确定了其在当代中国画坛“逸品”画家的地位。

霍春阳的画室具有浓郁的自然氛围,认为在城市里这种房子更安全;在他的画室里有很多收藏的奇石,对于石头古人讲究瘦、透、皱、漏,但也不能锋芒外露,要方中欲圆,圆中欲方,就像一个人的人格、人品一样,要求内敛不张扬,张扬就野了,就像什么样的心境对应什么样的形象,石头的形象是无休无止的,叫物我两化。

霍春阳,淡泊名利,追求简淡,在绘画上,他固守简洁,形成了不求繁芜、不重尺幅、以少胜多的独特画风。

霍春阳喜欢这样的句子:“多瞻仰前辈一日,则胸中多一分丘壑,多一分丘壑,则少一分鄙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它流淌了五千年延续至今从未贫血,可谓道统深厚,道统者,即文化传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之骄傲并欣喜不已。

画品即人品,画品的高低正是人品高低的展示,欣赏霍春阳的画作就如欣赏霍春阳的人品一样。他得到于“自强着强,至柔为刚”的老庄思想,取法于中庸、中正、圆通的孔儒文脉,修炼于简淡冲和,即静虚空灵的理想境界。这一切无不在他的画中渗透泛溢出来,他固守“以淡寓浓、以简寓繁、以疏寓茂、以轻寓重”的创作理念,不求繁芜,不重尺幅。

一枝寒梅,几棵翠竹,一捧兰草,三两点秋菊,无一不给人以悠远沉静、古雅之美,让人身心清爽、神志陶醉,通过他用笔之严谨,用墨之独到,去感受他的用情至真、表意至善、造型之美,去体悟他的心思,自觉地去净化灵魂,以达到人格的过滤,潜移默化中,回归于万物之本,领会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精致与意韵。

传统文化是霍春阳精神世界中的大自然,而绘画艺术则是释放这大自然中阳光雨露的最后纽带,也是霍春阳人格魅力的传神写照。他从未想过超越齐白石,也未曾攀比潘天寿,他只是想古人若见他或许会称兄道弟,他的人品、画品冲和圆融,清新得宛如新婴儿落地时的第一声啼哭。

面对他的画作,我们感受不到惊世的悲哀和骇俗的震撼,能感受到的是如沐春风般的中和之气,中则正、正则和、和则宽、宽则大度雍容,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是为中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正是这种安详冲和之气,才能真正孕育出中华文明魂魄中固有的元气—浩然正气。

(0)

相关推荐

  • 乔木的画品和人品

    南有乔木:乔木的画品和人品 2020-10-28 09:29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国风>里记叙着这样一个寓言:南方有既高且秀的乔木,人却不可在其浓荫下停靠休憩.汉水之滨有温婉清丽的 ...

  • 【砚边谈艺】单柏钦:潜心艺事

    我今年整80岁了,已到耄耋之年.我感到书画家和其他职业不同,不要说80岁,90岁还会有进步.我现在仍然有新鲜的感觉,仍然感觉到还有许多的东西可以挖掘,可以表现,可以画下去,仍然有上升的空间.回望我在国 ...

  • 【砚边谈艺】郭石夫:我们的文化更可爱

    ▲ 画家郭石夫 我走过很多国家,也很欣赏西方的油画,但是反观我们自己的国画,会发现我们的文化更可爱,因为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文化基因,有着对祖先创造文明的高度认同. 我们的文化更可爱 <牡丹水仙&g ...

  • 【砚边谈艺】张立辰:画好梅兰竹菊,一通百通!

    ▲ 画家张立辰 通过对梅.兰.竹.菊画中笔墨程式和审美内涵的研究实践,在练"技".练"气".练"意"的过程中得到"人格" ...

  • 【砚边谈艺】龚文桢:他是画王,更是花王,陪伴邮坛33余载

    ▲ 画家龚文桢 邮票设计者是画坛中的花界大佬龚文桢.他笔下的花花草草,透着一种古典主义的浪漫,堪称当代工笔花鸟画领军人物. 他是画王,更是花王, 陪伴邮坛33余载 看过了金黄的菜花 洁白的梨花.粉嫩的 ...

  • 【砚边谈艺】康宁:富于热情、重于生命色彩

    ▲ 画家康宁 康宁的花鸟画摒弃了古人忧伤.怀古的基调,给人们展现出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观赏感受,犹如春暖花开时一阵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洋溢着生命力和激情,这是他艺术气质的展现,是他对大自然感情的升华. ...

  • 【砚边谈艺】李燕: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 画家李燕 "我是有福之人,因为这辈子跟父亲不仅只是父子关系,还有传承关系.他教我画画,更教导我要立画品." --李燕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燕是李苦禅的儿子,也是他的学生.除了 ...

  • 【砚边谈艺】刘勃舒:从小神童到老顽童

    ▲ 画家刘勃舒 徐悲鸿的关门弟子.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刘勃舒,得大师真传又独树一帜,以书法用笔入画,赋予马以人格精神.擅长画马,兼人物,笔下的其他动物也个性卓然,写意随性. 从小神童到老顽童 文|鲁光 ...

  • 【砚边谈艺】陈家泠:中国画里的抽象主义大师

    在当代上海国画家中,陈家泠是敢于和善于变革者之一."敢变",是说敢超越自己的习惯画法和画坛通行的风格:"善变",是说这种变革讲究分寸和度,不抛弃自己的长处和水墨 ...

  • 【砚边谈艺】何水法:我自手中握神笔 水墨丹青诉佳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渔民长期生活在这里,面朝大海,感受到的那种美,他们会直接表达出来.他们带着一种喜悦的心情把自己生产生活的场景画了出来. --何水法 我自手中握神笔,水墨丹青诉佳画 初见何水法,他戴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