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荔浦风清”景点在江北吗?
惠州西湖边的荔浦风清景区,近日重新建成开放了。新的荔浦风清景区比原来大了许多,也漂亮了许多。因为把原来的办公楼和宿舍楼全部拆除,改成了公园,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让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大家纷纷拍手称赞。
(图片拍摄:南国圃者。下同)
“荔浦风清”这一名称最早出自北宋治平三年(1066)惠州知州陈偁的“惠阳八景”,分别是鹤峰晴照、雁塔斜晖、桃园日暖、荔浦风清、丰湖渔唱、半径樵归、山寺岚烟、水帘飞瀑。近年有惠州学者提出:当时的荔浦风清并不是在西湖边,而是在东江对岸的水北。理由主要是后来是苏东坡在绍圣二年(1095)在《和陶归园田居六首》诗的小引中写到:“三月四日,游白水山佛迹岩,……浩歌而归,肩舆却行。以与客言,不觉至水北荔枝浦上。晚日葱茏,竹阴萧然,时荔子累累如芡实矣。有父老年八十五,指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苏东坡时水北有个荔枝浦,而陈偁也是北宋时代人,因此他们认为当时的荔浦风清是在水北村。
但是也有人对这个观点提出了质疑。网友“山巅一寺”就于2008年在风情版提出了探讨。双方各执己见,现在重新翻出老帖来看,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相关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山巅一寺网友认为,尽管苏东坡的诗引中提到水北村有个荔枝浦,但并没有足够理由证明当时的荔浦风清就是在水北村,也就是说,水北荔枝浦并不等于当时的荔浦风清景区。他的理由是:
首先,陈偁提出的“惠阳八景”中,除了“鹤峰晴照”和“荔浦风清”(存疑)外,其余都在西湖的周围。即使是“鹤峰晴照”,按张友仁《惠州西湖志》的看法“梌山公园望野亭望之,弥佳”,也是从梌山(今中山公园)望过去的景致,还是西湖边的风景。陈偁经营西湖,对西湖情有独钟,今天去黄塘丰湖书院的陈公堤,就是因他而得名。他所列“惠阳八景”,应该都是在西湖的附近,而不至于跑到隔江对岸的水北去。
其次,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写到:“龙塘、明月湾……孤屿亭、荔支浦……皆在丰湖”(宋代西湖又叫丰湖)。王象之的年代与陈偁相隔约150年,因此说明宋代西湖边就有一个叫做荔枝(支)浦的地方。既然西湖也有荔枝浦,那荔浦风清景区也就没有理由会在水北了。另外,与陈偁同时代的作者,比如杨杰(北宋嘉祐四年进士)在《丰湖歌》写到:“天高日暖荔枝香,风撼一川红玛瑙”;彭汝砺(宋治平二年状元)《丰湖二首》写到:“波澜雨过鱼儿出,草木春归荔子花”,说明在陈偁的时代西湖边是有不少荔枝的。这也是北宋荔浦风清可能在西湖边的理由之一。
第三,旧时东江对岸的水北还是博罗县管辖,尽管博罗也是惠州辖下的一个县,但既然“惠阳八景”的其他七景都在东江以南的西湖一带,不可能单单把荔浦风清一景放在东江以北的博罗县境内吧?
当然,由于时间久远,北宋时的荔浦风清是在西湖边还是在水北,无法穿越回去问古人,因此恐怕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那么,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