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桓帝刘志的宣陵为何如此寒碜
东汉桓帝刘志堪称是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其在位初期虽靠着宦官的帮助诛杀专政的外戚梁冀,但宠信有功的宦官与荒淫无道却令朝政无从澄清。唐朝诗人韩翃之诗“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所讥刺的便是被汉桓帝优宠封侯的五名宦官。《后汉书》也提及汉桓帝、灵帝在位22年“自桓、灵之闲,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还有“逮桓灵之闲,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造成宦官与士大夫之间的激烈对立,于公元166年引发第一次党锢之祸,东汉执政的根基士大夫集团遭严重迫害,令政治愈加腐败、百姓生活愈处水火,最后令东汉走向末日。
汉桓帝的恶劣施政,给后世留下惨痛的警惕。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也提到刘备的痛心:“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以及晋武帝司马炎曾问司隶校尉刘毅自己像汉朝哪位皇帝,没料到刘毅不客气地答奏称“可方桓灵”,令自衿有统一三国之功的晋武帝惊呼称这太过夸张,刘毅则更不留情地直谏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指责晋武帝比桓、灵二帝还不如,显见汉桓帝与汉灵帝的负面形象有多给后人震撼。
长期以来,据《帝王世纪》、《古今注》对宣陵的方位记载,通过考古挖掘,汉桓帝宣陵被确认位于河南省洛阳白草坡。而今汉桓帝已崩殂数千年,不致再危害人民,其所葬的宣陵则成了考究东汉墓制的参照。
历史上,东汉帝陵乃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开启了帝后合葬的先声。相比西汉,汉桓帝刘志的宣陵封土尺寸缩减,顶多相当于西汉诸侯王的等级而已。陵园沿边则筑垣墙,或干脆以木竹栅栏所形成的“行马”代之,且把西汉流行的覆斗形改为圆丘形。宣陵内的墓室结构也相应缩减,更废弃了西汉崇信的金缕玉衣等厚葬传统,这既有汉光武帝“无为山陵”的要求,亦有汉桓帝掌控下的东汉王朝经济实力减弱而不能过度役使民力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