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玉:文艺评论不能轻评重论

关于评论,毋庸置疑,要有“评”有“论” 。如果非要给它们排个顺序,或分个主次,笔者认为,则应先“评”而后“论” 。也就是说,对于评论而言,点评、品评、批评,应该是第一位的,是评论的首要任务,也是基础和根本。第二位的,或者说其次才是论述、论理、论证。

但现实中,很多评论家,尤其是学院派的一些专家、学者,却大都在坚持以考据为主的学术传统。他们过分注重“论”的部分,重理论、重考据、重引证,而轻评价、轻判别、轻分析,总认为“论”比“评”更重要、更严肃,也更显深度和厚度,以至于经常会拿现有的宏大理论谱系来“套”评论对象,可想而知,所写文章与评论对象往往是“驴唇不对马嘴” “风马牛不相及” 。或者干脆把评论文章直接写成了中规中矩、不折不扣的学术性论文,而其中真正属于“评”的部分,诸如作品究竟好与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对此类现实问题的看法,所占篇幅则寥寥无几,更多的是“纵观艺术史……”“古人云……”“研究发现……”“资料表明……”等所谓“论”与“述”的段落,似乎以此才能显示和证明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而始终欠缺一种明确的、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式的评价、批评。

明明三五百字就能讲清楚的事情,非要写成像老太太的裹脚布那样又臭又长的文字,表面上看似旁征博引、娓娓道来,颇具学术风范,实际上却是在“掉书袋”“兜圈子” ,玩弄文字游戏,或纯粹为了史论而史论、为了考据而考据,久而久之,也便丧失了评论中最可贵的问题意识、批评精神,以及敏锐的洞察和判别能力。试想,倘若一篇文章既没有鲜明的观点、态度,又难以起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和效果,还破坏了评论文本应有的规范,助长了“轻评重论”的不良风气,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够算作是合格的评论呢?

殊不知,评论最重要的就在于“评” ,只有“评”的准确、精彩,“论”才有价值,才有可能出彩。评得不深入、不到位,则很难具有说服力,也自然失去了评论的真正功能和意义。务必要清楚,“评”是“论”的前提和基础,它为“论”提供必要的价值判断。而“论”则是“评”的补充和延展,它是为“评”服务的,为其寻找一定的理论参考或事实依据。所以,一定不能混淆了关系、颠倒了主次,否则对文艺评论工作的开展,以及评论文本的建设,都将十分不利。

另外,相对于“论”而言,“评”的难度则更高,也更需要眼力、胆识,更需要真知灼见,来不得半点含混、玄虚,远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而当下,普遍欠缺的也恰恰是“评” ,而非“论” 。正因为鲜有优质的、耐读的品评类、批评类文章,才使得文艺评论一直为外界所曲解和诟病。因此,“评”才是当下评论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亟须关注和重点开发的版块,它对于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以及提升大众审美、传递价值观念等,都有着直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千万不能对其轻视,或抱有偏见。

尤其在快节奏的当下,大家对冗长的论述类、考据类文章,已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一方面由于今天的我们,自主支配的时间的确有限,大家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尽快掌握更多真正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当下太多所谓的学术性论文,格式化、套路化等问题严重,行笔中缺乏应有的立场和态度,文章里真正有质量、有价值的部分实在不多,读罢要么令人感觉晦涩难懂、一头雾水,要么则感觉平淡无奇、枯燥无味,如此一来,不如不读。倒是单刀直入、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式的评论,恰恰是大众所欢迎的,也更加符合新时代对学术、对文艺评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的确,有价值的、优秀的评论文章,并非写得越长越好,也并非将学术词汇、专业用语堆砌得越多越好,最主要的还在于能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关键、要害,能否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地予以指出、评价、批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需刻意经营文章的篇幅,以及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

总而言之,“评”才是评论的主体,也是当前文艺评论的短板和弱项。一定要重视起来,在“评”上多下工夫,力求评出水平、评出见地、评出特色。当然,“评”和“论”其实有着不可拆分的关系,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本文也并非在说“论”不重要,相反,作为真正的评论家,在论述、论理、论证等方面同样不容忽视、不可偏废,只有具备足够的理论、史论等知识,熟练掌握一定的论述、论证等方法,才能为“评”提供更为充分的学理支撑,才不至于“评”得偏颇或走样。而对于那些胡诌乱扯、闪烁其词、隔靴搔痒、泼妇骂街式的评论,则理应予以反对和杜绝。(注:作者王进玉,知名艺术评论家;来源:中国艺术报)

(0)

相关推荐

  • 苗雨时 ‖ 文学评论家的坚守与发现 ——评《周纪鸿文学评论》

    周纪鸿的文学评论集,近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大学生,如今也已年逾花甲,长期以来孜孜以求地在文学评论的园地上辛勤耕作.我是他曾经的老师,真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周 ...

  • 夜读|这一扇窗温暖我心

    人这一辈子,只有走到头的时候,才会回头看看,到底走成了个什么样,得也好,失也好,总结一下,宽慰自己.路途中时,有人会阶段性回头,有人彻底就不回头,也不想回头.我是个轻易不会回头的人,从来都是清零每一个 ...

  • 2019年的最后一天

    2019年的最后一天 2019年12月31日早6点半,我从金台路站坐14号线,在望京站转乘15号线,在北沙滩站地铁站下车,从B2东北口出来,跟着导航,要去的地方是北沙滩一号院32号楼,地点是中国文联4 ...

  • 头版■《中国青年报》李星:要鼓励青年人爱文学(视频+多图+文字)

    魏锋专访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李星:要鼓励青年人爱文学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4月16日01至03版) 文/魏锋 李星,文艺评论家,曾担任 ...

  • (新书推介)竺洪波:《西游释考录》

    内容简介 对<西游记>的阐释自古繁夥,然而由囿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论者立场的偏颇,所论多显穿凿.僵化. 该书引入阐释学等"他者性"现代西方视阈,借用"文学-文化 ...

  • 【城市阅读生活圈】魏锋:用眼睛和心吃字的评论家李星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用眼睛和心吃字的评论家李星 独家专访       文/魏锋 2018年3月26日,铁凝在李星家细心倾听他谈论陕西文学,赞扬赞赏老一辈文学工 ...

  • 被淡忘的文学评论家

    韩侍桁(1908-1987) 现代作家  评论家  文学翻译家 早年曾留学日本,1930 年参加"左联" 次年执教于广东中山大学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  是中国共产党于2 ...

  • 【名家专栏】顾骧老大哥【阎纲散文杂感(插图)连载61】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顾骧老大哥 文/阎纲 顾骧也走了,知己半零落. 心里老惦着,一幕又一幕. 历尽劫难,<文艺报>1978年7月复刊,我归队. & ...

  • 匠人创作是最低级的文艺

    看到这个标题,我心里愤愤不平:看完文章,我心底暗暗叫好.暗暗叫好的同时有点不解,为何? 文中有一"匠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的创作,这是文艺的最底端"的论述,匠人创作不应该是艺术创作吗? ...

  • 王进玉:艺评家不要做有损形象的事

    笔者曾写过<艺评家是否首先要是个艺术家>一文,主要观点是艺评家不一定首先是个艺术家,也不一定非要具备专业的艺术创作能力,这完全取决于评论的视角与层面,取决于所选择的评论风格和评论语言.当然 ...

  • 王进玉:传统中国画创作已经开始力不从心!

    原标题:在传统道路上不妨再大胆一些:作者:王进玉(艺术评论家):来源:书法报 不可否认,一提到传统,很多时候就被认为是守旧.也难怪,在传统道路上,我们的确总爱拾古人牙慧,在古人所设定的条条框框里,在传 ...

  • 王进玉:审美是一种需要培育的能力

    毋庸置疑,审美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分先天自带和后天养成两大类.天生的审美力与天生的创造力一样,都是天才的标志,但这类人极少,大多数具有审美能力的人,都是在后天逐渐培育起来的,非先天性的.本文主要谈的 ...

  • 王进玉:“画什么”比“怎么画”更重要!

    一直认为,"画什么"比"怎么画"更重要."画什么"主要考查一个人是否有思想头脑,而"怎么画"则更多验证一个人的手头功夫如 ...

  • 王进玉:要继承发扬古人身上具有的文化品质与人格精神

    原标题:书画的真传统是什么:作者:王进玉,艺术评论家:来源:美术报 当今书画界,几乎人人都在谈传统.标榜传统,甚至肆意地.过度地消费传统,那么书画的真传统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学习.继 ...

  • 王进玉:接受批评是艺术家的必修课

    关于文艺批评,当下实在欠缺,尤其欠缺锐利的.深刻的专业批评.很多批评家总喜欢轻描淡写式的批评,说话.行文,有意减轻问题的重要性,甚至有意将问题避而不谈,只赞扬,零批评.当然,很多时候,被"赞 ...

  • 王进玉:艺术不是任谁都能学成的,它不是简单的手艺,也不是纯粹的技术!

    原标题:才是天分,能是人为:作者:王进玉,知名艺术评论家:来源:中国网 从事艺术,没有才能,而只靠所谓执着.认真.勤奋.下死功夫是肯定不行的.艺术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家也不同于其他工作者,先天的禀赋. ...

  • 4-20收评:轻大盘重个股,精选热点标的!

    ★ 温馨提示★ 由于现在微信公众号实行乱序推送机制,为了您能更方便.更及时的获取每日最新内容,请将"李琦财经"添加星标★ 第一步:点击上方蓝字"李琦财经" 第二 ...

  • 6-23 收评 轻大盘重个股,把握低吸主流!

    大盘思路 周二上演了U型反转的走势,三大指数开盘调整后再度重回升势,创业板指数再度创出近期新高,酿酒股和金融股助力指数反弹,美股期货由跌转涨也是亚太地区股市拉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只不过指数纷纷翻红后个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