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不断地学习呢?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用一首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都致力于弘扬“理学”思想,穷尽四十年的光阴,著成了《四书章句集解》,办学演讲,成果丰硕。

他的思想、文章和教育方法,对南宋至清末600年间的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极为重大、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理学的大宗师,朱熹五岁能文,十九岁就中进士了。三十三岁开始著书立说,并通过讲学成名。

所以,按照普通人的观念看来,朱熹应该是一位精通学习与考试之道的高手。那么,他有什么读书的秘诀呢?

朱熹认为:读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要熟读精思、虚心涵泳。为此,他曾经作了《观书有感二首》,以诗歌的形式,用感情的比喻为理性的学习过程作了说明。

一、《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赏析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话翻译:

半亩水塘,就好像镜子一样打开了,天空中的光线和云影,在水塘流动着。若问这水塘,为什么如此清澈,只是因为那水塘的底部,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进来。

“半亩方塘”,是指这个水塘不大。它象征的则是人的心,人心就像是“水境一样”。在我们“观书”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自己心中的“水镜”。

放下一切的偏见,以自己的心去“照见”书籍中的知识。千万不要让固有的思维,妨碍了你对书籍中文章的理解。

诗中第二句的“天光云影”,是指“观书”的要“观”的,是那本书里面的全部精髓。你打开了心中的“水镜”,将知识照进心里。

那么,要照到哪种程度呢?答案就是“共徘徊”。让你学到的知识,在内心里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状态。

将新吸收的知识,和你的心中原有的知识产生连接,并与之发生“碰撞”,不断地修正你的认知和思想。只有这样,你的书才算是“观”进去了。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介绍了读书最理想的状态。第三句用一个设问,提示大家注意到打开“水镜”的阀门。

要打开心中的“水镜”,我们的心就要像水一样清澈。如果水浑浊的话,是任何东西都照不出来的。

然后问题又来了,我们要怎么才能够做到“心清如水”呢?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让心清澈的秘诀,就是源源不断地向那“半亩方塘”中注入“活水”。

现在的人常说,我们要小心“思维固化”,因为它就是偏见的源头。我们在学习了一些知识以后,大脑为了省力,经常会形成了一套固定的逻辑思维方式。

时间一久,如果知识没得到更新的话,我们在某些问题上就容易形成偏见。这些偏见,会妨碍我们接受新鲜知识和想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读不同立场的书,就像在池塘中注入“活水”一样,让自己的思维灵活,不受偏见左右。

必须要认识到,我们“观书”不只是为应付某一场考试,或者达到某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把它看成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就像是当呼吸和吃饭一样,每天都必须完成。

二、朱熹强调的是非功利的“观书”

朱熹的这首诗,用感性的语言,讲述了一种理性读书的方法。不过,他讲的却不是读某一本或者某几本书的方法,而是一种终身读书学习的办法。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讲的是“观书”的境界。但是,一个人要真正达到这种境界,其实并不容易。

那么,一个人要怎么做才能够保持心清如水呢?要全无杂念,注意力集中。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时,态度必须是认真的,谦逊的。

我们必须做好,花上一两个小时,听作者讲枯燥无聊课程的心理准备,先全身心投入,完全接纳作者的思想再进行下一步。

绝不能像阅读娱乐小说一样,一开始心里就期盼着找到自己需要的“爽点”。其实,朱熹这种读书方法和苏轼的“八面受敌”法看起来有点矛盾。

苏轼有一种“大面受敌”的读书法,是“带着目的去书中找答案”。他认为将一本书读八遍,每一次都带着一个不同的目去读,就很棒。

但是朱熹却认为:你最好不要有功利的目的,最好一开始什么都不要想。直接把对方的东西像“照镜子”一样,照进你心里,再用你已经有的知识去与它产生“碰撞”。

让不同的知识和见解,在你的心中像云影流动一样融合。在吸收知识方面,朱熹强调的不是“观书”的实用性,而是对不同思维的包容性,他强调的是一种广泛、深入的阅读、理解。

换句话说,朱熹强调的是“精读”一本书的方法。他认为要保持“心清”的状态,就要不断去吸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知识,让它们流进你的心底。

所谓兼听则明,只有虚心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潜泳,才是正确的“观书”途径。比如眼前发生了一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是电影《罗生门》中的情节,你只有听取多数人的意见,才能综合线索,得到答案。

假如你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看书的话,那么你就只能看到那些,你自认为有用的答案。这等于是在给自己的阅读,自我设限。

结语

朱熹的诗理趣皆美,他用比喻生动的诗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假如你放弃了终生阅读,你的心就会和水塘一样变得“浑浊”,看不懂事理。因此我们必须一直不断地读书、学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放下一切成见,不为功利而读书终生坚持阅读,是一种破除愚昧的修行。不过要大家放弃一切成见,读枯燥的书,普通人很难办到。

现在的人,似乎更喜欢苏轼的“八面受敌”法。使用这种办法会读教材会比较省时间,而且它在应付考试的时候,很管用。

个人认为,假如时间充足,又爱读书的人,能做到朱熹诗中提到的“观书”境界,把阅读当成和呼吸、吃饭一样坚持下去,当然是最好的。

假如做不到的话,那就学一学苏轼。带着目的去书中找答案,一本书读个十遍、八遍,竭尽所能地多读几本书,也是可以的。

(0)

相关推荐

  • 朱熹:闲识东风面,水塘咏观书|唐宋绝句欣赏(29)

    朱熹画像 本文的主人公乃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尊为朱子.朱 ...

  • 古诗词日历 |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一块半亩大的方形水塘,仿佛是一面展开的镜子:天光和云影一齐倒映在水塘,来回地移动.       想问一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有源头在不停地补 ...

  • 理学大家朱熹《城南唱和诗卷》

    理学大家朱熹《城南唱和诗卷》

  • 史上最全的南宋理学家·朱熹《朱熹生平》

    史上最全的南宋理学家·朱熹《朱熹生平》

  • 鉴赏杭州南宋官窑青瓷瓷片标本 学习了解南宋历史

    有朋友在看了笔者这篇作文,作文链接:<杭州华雨农老师和笔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后发私信留言,希望笔者能上一些杭州南宋官窑瓷片标本学习欣赏,今天笔者就发几片南宋官窑底足瓷片标本给朋友们鉴赏. ...

  • 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草书《城南唱和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21-05-28 21:08:17) 转载▼标签: 书法艺术文化图片绘画分类: 古今名家书法长卷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 纸本,手卷 31.5×27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诗卷是 ...

  • 教你正确学习八字命理学

    琴鹤堂易学说:鄙人学命多年,历尽辛酸,到今天能真正为人论命,可谓体会颇深.想当初刚学命理时满腔热血,认为命理必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笈秘本.所以2001年为止,搜集了几百本命书,也拜访了不少所谓名人,十余 ...

  • 【林氏书讯】宋 林光朝《艾轩集》南宋理学家 人称“南夫子”

    <林氏族范>挂件等 林氏文创出品 <宋史·林光朝传>(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儒林三)人称"南夫子" ▲林光朝撰<艾轩集> 林煌柏整理▲ 目录 原国家 ...

  • 如何学习八字命理学

    八字命理学,俗称八字算命,也称八字批命法.用现在语音来说,它就是人生预测学. 这里边有几个关键词,做为初学者应该细心品味,搞清本意. 八字,就是生辰八字的四个天干与四个地支. 算命,是通过八字的组合格 ...

  • 南宋理学詹阜民生平述略

    南宋理学詹阜民生平述略 瀛山书院重建开院之际,同时成立新安理学研究中心,有学者提出,在重视和研究詹仪之的同时,要关注和研究另一位南宋理学家詹阜民.笔者在整理<遂安县志>时,曾经关注过詹阜民 ...

  • 南宋理学简介

    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历代儒客推崇.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简介 作为官方正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发展到宋朝,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也涌现出一批人们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