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冰”问题:冰川科学中的基本方法和模型或被推翻
当地球温度升高时,冰川开始融化,水释入海洋,并使海平面上升。这就是我们眼下发生的事。当全球温度骤降(冰河时期)时,海平面下降,因为本该流向海洋的水,被困在内陆冰原之中。
自远古时代以来,这种史诗般的、持续的冰起潮落的循环,周流不息。
但有一个问题。
多年来,追踪这些周期的科学家们感觉有“失踪的冰”:大约2万年前的极低海平面与同时储存在冰川中的冰量之间存在神秘的差异。
从本质上讲,问题是这样的。根据古代珊瑚沉积物的证据,在地球上一个冰河时期的最高峰——大约2万年前结束的最后冰川期(LGM)期间,海平面被认为比今天低了约130米。
但是模型显示,此时冰川的冰量还不足以填补如此大的海平面落差。那么,丢失的水或者说冰,哪去了?
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埃文·高万(Evan Gowan)领导的新研究,似乎找到了答案。
借助名为PaleoMIST 1.0的复原项目,研究人员能够对全球冰盖演化模型进行建模,甚至可以追溯到比LGM还要久远的历史时期。
高万说:“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来重建过去八万年前的历史。”
最新模型表明,bug并非来自丢失的冰,而是海平面的数据。
根据PaleoMIST 1.0的冰物理学模型,上个冰川期,海平面与现在的落差不超过116米。
研究人员解释说:“因此,我们找不到丢失的冰,因为我们的LGM模型与历史冰川数据相互吻合。”
研究团队认为,有两大误导性因素,让地球物理学家走上“失踪的冰”的歧途。首先,过度依赖远场指标(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珊瑚沉积物证据),这可能无法准确代表全球平均海平面的数据。
另一个是冰川质量的估算方法,氧同位素方法是有缺陷的,当被用于估算至少LGM之前的海平面高度和冰川质量关系时,似乎会产生较大误差。
荷兰皇家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Paolo Stocchi说:“同位素模型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多年,直到我们之前,一直被用于估算数百万年的冰川冰量。我们的工作令人们开始怀疑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尽管“丢失的冰”问题似乎已得到解决,但研究团队承认,归根结底,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基于氧同位素比率循环的重建方法不兼容,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新的失冰问题”。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需要某种第三方的裁决,来确定哪种方法更加准确。
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just-solved-the-mystery-of-where-earth-s-missing-ice-disappeared-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