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古代平面铜镜的铸造科技含量极高

古董收藏领域,总是有人会提出一些外行的幼稚问题,于是有必要解释一番,方可让人明白一二。比如经常有人会说铜镜是平面的,铸造比较容易,因此等级就应该低。青铜鼎是立体的,铸造的难度高,因此等级就应该高。其实不然!艺术品的等级高低并不是以平面还是立体来定论的,而是以艺术造诣价值和科学工艺价值,再加上历史考古价值来综合审定的。绝对不是因为铜镜是平面的就等级低!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广东有个大观青铜镜博物馆吗?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青铜镜博物馆,馆藏青铜镜几乎都是艺术精品!该馆有400多件战国、两汉、隋唐的的青铜镜,尽管铜镜是平面艺术,400多件青铜镜照样被国家评定为国宝一级文物,可见国家文博部门并没有小看平面铜镜吧!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下邻国日本把中国汉唐铜镜也评为"国宝"级文物。再看千年前的大收藏家宋徽宗,他对中国汉唐时期的铜镜爱不释手、视如珍宝、并从那个时代开启了金石学,掀起了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收藏研究青铜艺术的热潮,当然也包括收藏研究平面的汉唐青铜镜。还有那几百年前的收藏家乾隆帝,更是确立了中国汉唐铜镜中的精品为"上上等"的最高等级。

再则、中国古代铜镜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世界第一之荣誉,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铸造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镜的精美程度相提并论!(青铜铸造工艺的科技含量远远高于铜雕工匠的熟练工艺)尤其是中国的青铜鋳造工艺最终也是通过战国、两汉、隋唐的铜镜铸造,才把中国青铜铸造工艺推向顶峰,从而使中国青铜艺术达到了极致。

凡是玩过青铜立体件和玩过铜镜的人,才知道原来是铜镜铸造的过程中,才解决了以往立体铜器铸造中无法解决的气泡砂眼问题,高浮雕厚薄悬殊的应力导致镜体撕裂的问题,热涨冷缩造成铜镜大平面变形问题,还有铜镜的映像效果问题等诸多疑难问题。由此可见青铜镜的铸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件青铜镜从构思图案、设计绘图到制范浇铸,都是美学与科学最完美的结合,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前功尽弃,真可谓:达到最终铸造完美的成品率非常低!故而精美绝伦的青铜镜太稀少了,目前在全世界古董市场上,几乎就是十年八年也不易找到一件纹饰精致的青铜镜。精致的青铜镜如此之少,说明在古代的几千年间,也没有铸造出多少件纹饰精致的青铜镜来。所以往往见过了几万件铜镜,也难见一件纹饰精美的青铜镜。

一般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收藏青铜镜的人,以及那些没有研究过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人,也许只是想象中以为立体的青铜鼎铸造难度非常大,其实,恰恰是平面的青铜镜铸造之难度更大!因为单是受热涨冷缩的影响,平面的铜镜就容易变形,所以铜镜的初创期都只能铸造直径六七公分的小尺寸铜镜。这一现象从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大约一千七百多年,直至春秋时期还只能铸造十公分左右的小尺寸铜镜,到了战国时期才算真正找到了解决平面铜镜大尺寸铸造的技术。可见平面铜镜铸造不是想像那样简单,要解决热涨冷缩造成的平面铜镜变形问题,以及导致铜镜纹饰的模糊问题,可想而知这其中包含了青铜铸造工艺极高的科技含量!

就好比烧造陶瓷的工匠说:平面的瓷板比立体瓷瓶要难做的多,并且平面瓷板越大越难烧制成功。每当平面瓷板烧到1300度以上,瓷胎就液化了,瓷胎液化成水状就容易变形了,这不同于立体的瓷瓶因为圆型,本身就有周而复始的支撑,故而不容易变形。再举例子:比如一块平面的木板受到空气干涩的影响就容易变形,然而,将木板做成一个圆形的木桶,那也是因为圆桶形有周而复始的支撑,就不容易变形了。再比如玻璃制品,中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制作立体的玻璃花瓶非常好,但是制作平面的玻璃却一直无法做好,也就是平面的玻璃做不平整。所以早期中国人制作的平面玻璃镜,在映照人面的时候往往会有些失真的感觉,这就是制作的平面玻璃不平整的原因,后来学习了外国人制作平面玻璃的科学技术,才解决了平面玻璃制作的难度。

所以从以上多种材质制作立体器物和平面器物的实际情况来看,就此可以得出结论:确实是许多平面器物的制作难度高于立体器物!就此应用明白了原来完成一件平面的青铜镜铸造,比铸造立体青铜器更有难度,难怪,工艺纹饰精美绝伦的古代青铜镜如此之稀少!

立体的青铜器,因为是圆形,有周而复始的支撑,所以就不会因热涨冷缩而变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