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发话了!癌症、高血压、糖尿病都怕这1个字

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已经成为和现代人距离最近、威胁最大的疾病。近年来,医学家正在研究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肿瘤防治方法———

别不信,先听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程书钧教授下面这几句话,这几句话让整个微信圈都沸腾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程书钧教授

你生气,癌细胞就高兴!

50岁后

重视情绪管理胜用任何抗癌食物

谈到癌症,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些确切的医疗手段,却忽略了情绪变化对于癌症宿主——人的寿命的重要影响。程书钧院士说:

“我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人体宿主因素的变化不仅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更会对肿瘤病人的治疗有重大影响。”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40岁~4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比35岁~39岁年龄段的增加了一倍,50岁以上人群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80岁达到高峰。从数据可以清晰看出,50岁以后肿瘤发生风险大大提高。

为什么呢?一般来说,50岁以后人体从强盛开始走向衰弱,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快乐”在这个年龄段是比较少的,所以,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功能都在逐渐下降,使得肿瘤发生率迅速提升。

幸运的是,肿瘤与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硬化一样,都属于老年衰退的慢性病,发展一般需要二三十年,在这段时间内叫癌前病变

如果心态好、饮食平衡、生活习惯健康,整个机体状态就能保持平衡,这些潜在的肿瘤就不容易发展起来;如果遇到生活打击或者经常闷闷不乐,癌细胞才可能就会迅速发生发展。

笑,让你远离癌症、免疫恢复

严谨的德国人也认识到笑的威力

单靠笑容治疗癌症可能不现实,不过如果你还认为这个“大笑抗癌”的方法有点无稽之谈的味道,那么我们来看看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一样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排在前沿一些的国家他们是怎么看待的:

据报道,近年全球有多家“大笑俱乐5000部”相继成立。就连一向以“严肃有余、幽默不足”著称的德国人,也掀起轰轰烈烈的“笑声运动”,德国政府倡导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开怀大笑。

素来板着面孔的韩国人也在学习大笑,笑被一些公司视为员工的良好工作素质。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参加大笑俱乐部,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练习笑,让笑成为自然习惯,学会将生活中的欢乐放大。你笑得愈开怀,得到的幸福就愈多,笑有多种好处。

笑是最自然、最没有副作用的止痛剂。

当你笑时,脑中的快乐激素便会释出,快乐激素是最有(endorphin)效的止痛化学物质,能缓和体内各种疼痛,因此一些罹患风湿、关节炎的人,能因经常发笑而减轻病情。

笑能帮助免疫恢复

大笑给免疫系统的恢复和巩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今已经有部分研究证实,大笑可以通过抑制体内压力荷尔蒙的产生从而达到优化免疫系统的效果。

笑有利于清肺

实验证明,笑声对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甚有帮助,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在外国,有些治疗师在治疗气管疾病时常会引病人发笑,以清一清肺部,加强治疗效果。

强化心脏。

美国脑神经医师鲁宾斯坦也说:“一分钟的开怀大笑,等于四十五分钟的放松运动。”但是根据他的研究统计,现代人平均每天只笑五分钟,而五十年前人们平均每天笑二十分钟。

所以说:要有意识的练习大笑、主动的大笑,做一个幽默的人,谈笑风生,患有血管和心脏病的机会也较低。

总之,笑是全身的健身操。现在人们生活压力大,大家聚在一起大笑一场,生活中欢乐的事情被放大了,忧愁、烦恼都被笑声驱散,对健康很有好处~

院士四句话,句句到要害

不怕癌、不怕病、好养生!

朋友圈都沸腾了~

程书钧院士实事求是地讲:我的心理状态一般,并不比别人高明,我调整心态的方法,不外乎三句话——总结自己,学习人家,耐心调节未来。

第一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现在的生活。

遇到事情,先想想过去遇到类似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结果如何,整理出来,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程书钧说,老了不能过分自信,还是要关爱身体:

“我特别爱运动,平时经常爬山。我以前住8楼,20年来坚持不乘电梯。常有人善意地提醒我注意保护关节,但我很自信,觉得自己的关节没问题,结果最近关节开始不适了。”

第二句:通过看书、读报、交流等途径学习别人的经验,然后再去实践。

老年人必须走出小环境,进入大自然,加强与环境和人的交流对健康极有好处。

人一定要多交流,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积极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文娱、旅游等活动。程书钧强调:

“我常看一些有科学道理的心理学科普书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能帮助自己的书。”

第三句:自我改变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

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要满足,别老觉得自己啥也不行。

人的很多习惯是一辈子养成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解决。从理论认识到实践有距离,但要坚持下去。另外,凡事不可以要求过高,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第四句:从精神状态来说,人最好永远不要退休。

即使离开了现在的工作岗位,也要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我并不是要求老年人都朝九晚五地上下班、挣工资,而是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的本领,换一种方式去发挥余热,继续奉献给社会。

继续阅读(剩余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