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140,考试全第一,学霸米桃的一生毁于一条蓝裙子?

颜子悠和妈妈和解,愉快的准备升学考试;

欢欢在家里和爸爸妈妈愉快的唱歌画画;

米桃跟爸爸妈妈愉快搬了新家,等待妹妹也来城里。

三个小朋友也打了视频,约着疫情之后,一起出去耍。

这是《小舍得》大结局的几个画面。

这部霸榜半个月热搜,从一开始便持续不断的引发焦虑和话题争议的电视剧。

大团圆的结局设计,让很多人意难平,站在心理学角度上,确实是太过理想化了。

颜子悠太过压抑出现幻觉被带去看心理医生,欢欢因为学习挫败感选择离家出走和欺负米桃,剧中都用了不少剧情来展开两个人,两个家庭如何变好。

而唯独米桃,从她出现问题到大结局变好,却少有剧情。

所以,我更偏向原著中米桃命运:患上抑郁,被迫退学,爸妈带她回家养病。

她曾是爸妈的骄傲,她乖巧懂事,智商140,考试次次拿第一。

母亲的一句,“也让她长长见识!”,她进了欢欢家,从此内心再难平静。

学霸的一生,毁于一条“蓝裙子”,不免让人唏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学霸米桃跌落神坛背后的心理学。

长见识也会受伤

没有见过光明的样子,黑暗其实不难忍受,一旦见过,便难以承受。

米桃家是从农村来,爸妈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米爸开个水果摊,空了还要送快递;米妈是给钟点工,她其中一个金主,就是欢欢家。

穷与富,没有绝对的,但有相对的,跟剧中的其他两个家庭相比,米桃家相对来说就太穷了。

房子是租的老破小,除了校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衣服,书包破了缝缝也能背。

即便是条件差,但那会儿也足够开心,就像她说的那样,只有跟爸妈在一起,她就很开心啦。

后来,南俪妈妈受伤,米妈主动请缨照顾南俪妈妈,于是米桃有了进欢欢家跟她一起耍的机会。

在米妈看来,这能让米桃涨涨见识,开阔视野,然而对米桃来说,无疑是参加一场《变形记》,见识是涨了,但心也伤了。

欢欢的家又大又漂亮,像个宫殿一样,而自己住的房子又破又小;

欢欢家有想吃就吃的零食,一柜子的娃娃手办玩具,而自己连个童话书都没有;

放学回家,欢欢爸爸接他们回家,欢欢要去游乐场玩,票价一人398,欢欢爸爸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付了,完了后,还带她吃儿童套餐,而这些钱,是米爸米妈做几天活儿都赚不来的。

欢欢考倒数,父母依然会安慰她,爱她,回到家也是完全放松,而自己却被爸妈反复强调,跳出农门就靠你了。

欢欢有很多花花绿绿漂亮的裙子,都不用考虑耐脏和明年能不能穿,而她只能在梦里才敢穿这么漂亮的蓝裙子,肆无忌惮的跳舞。

欢欢有那么多才艺,而自己好像除了成绩好,其他的什么都不会。

等等……

欢欢的生活,于是一点点的侵蚀着米桃的心,在比较之下,慢慢走向失衡。

她自卑了,开始抱怨父母,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那么有钱,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那么轻松。

而米桃的父母,理解不了她的变化,于是从父母的骄傲变成了爸爸口中的“白眼狼”。

记得之前有一档节目叫《变形记》,城里孩子和乡下还都出交换父母生活一周,结果城里的孩子回去以后没太多心理波动,但乡下的孩子再返回乡下的时候,已经不能适应了。

甚至在《变形记》十年后的回访中,节目组再次采访到农村主人公的家人,其父亲表示最后悔的就是让孩子去参加这个节目,见识了城市的好以后,开始对农村的父母挑三拣四。

人性就是如此,一旦得到了看到了更好的东西,内心就再难平衡。

社会比较是人类的本能

这个现象,在心理学里面叫“上行社会比较”,指的是跟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

其实还有下行社会比较,指的是跟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

这两种比较统称为“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其实是一种本能,我们人天生就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尤其是跟做上行比较。

这种行为具有进化心理学的意义,比如可以评估自己的水平,以便做出改变,取得进步。

但又常常给我们添堵。

研究发现,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自卑、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

除此之外,上行社会比较还会严重打击自尊,导致抑郁。

而下行社会比较,是一种幸灾乐祸,往往收获的是愉快的体验。

上行社会比较的影响无处不在,作为成年人都难以幸免。

小孩子比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大人比的是别人的朋友圈。

我们很多人都会刷朋友圈,玩各种社交媒体,随便刷刷,看到的都是别人高大上的生活,这其实也是一种上行的社会比较。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那些频繁使用社交网络的人相比于那些较少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来说,表现出更强的妒忌心,更低的自尊,更高的抑郁水平。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还是孩子的米桃。

与欢欢家相比带来的巨大的落差,让她消化掉确实难为她了。

更要命的是,米桃的爸爸非但不理解,反而还激化了落差。

不会爱的父母

很多人觉得,觉得米桃一家是幸福的,虽然条件差点,但米桃成绩好,父母又恩爱,家庭很和谐。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没问题。

米桃和爸妈之间是缺乏情感联结的,他们一家三口,很少有打打闹闹,欢声笑语。

我们看到的画面,是米桃多么的懂事,以及米爸米妈反复强调的:跳出农门就靠你了。

当探讨理想的时候,小米桃跟南俪说,她以后要做一个妈妈,每天都陪在他身边。

一个人受了什么苦,就越不想自己下一代也受同样的苦,于是就想拼命的补。

很显然,在米桃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没能陪在她身边,而这导致了她们中本该建立的依恋关系中断了。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当孩子的需要得不到回应的后,孩子便不再表达需要。

所以,我们能看到,米桃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会撒娇。

书包破成那样,她也继续背着,就连报补习班,都是父母从别处打听来的。

如果没能看到其他家庭父母跟孩子相处的样子,米桃会觉得每个家庭都这样吧,没有打打闹闹,也不撒娇,也不表达情绪,不都这样嘛,很正常。

但去了欢欢家后,她忽然发现,家可以这样热闹,欢欢可以撒娇,可以表达情绪,可以肆无忌惮的哭。

那她为什么不行呢?

她爆发了,她想知道两个家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她拒绝去欢欢家了。

可米爸米妈却生气了,骂她“白眼狼”,还要动手打她。

在学校里,欢欢欺负她,米爸米妈不但没有为她说话,还说她没跟欢欢处理好关系。

米桃,安静内向,米爸米妈却希望她能像欢欢那样外向点,落落大方一点。

米爸米妈,对米桃的爱,那没得说,但爱不爱是一回事,会不会爱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们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看不见孩子的情绪,察觉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就是一种爱无能。

上行比较带来的巨大落差,本就让她难以平衡,单凭自己的认知,很难跨越。

如果,作为父母的还不能看到她的情绪,善加引导,反而指责她,怪罪她,只会把她推向深渊。

抑郁的成因,不就是自己认知上的无能和情绪上不被看见吗?

米桃,两者兼而有之,抑郁也就不奇怪了。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见识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身为父母的,总害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明明父母自己收入不高,却喜欢一掷千金把孩子送到所谓的“贵族学校”,美其名曰,长长见识,积累人脉,完全没考虑过孩子会不会有心理落差。

但同时,社会比较,尤其是上行的社会比较,这种自发性的比较无处不在,难以避免。

因此,作为父母,倾听孩子的需要和情绪,引导孩子如何在落差中找回自信非常必要。

当落差产生了,你可以这么跟孩子说。

1、装傻法

比如,你的孩子跟你说,谁谁家多么好,谁的爸妈怎么厉害的时候,你可以故作惊讶的说:

“真的假的,还有这样的,你再多给我讲讲!”

“哎,是爸妈不争气呀,让你受委屈了,不过你放心,你爸你妈,会好好努力的。”

这种说话的方式,会迅速拉近跟孩子的距离,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看见了,委屈自然就慢慢消失了。

2、引导法

就是讲道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懂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耐心的解释解释,拓展孩子的认知边界,认知水平提高了,也就容易消化了。

比如,对方厉害,那是印象管理做得好,背后不一定多厉害。

一个人的见识很重要,但真的不要盲目的去拔高孩子们的见识。

父母的见识和眼光,比给孩子很多钱更重要;

父母的放手和鼓励,比处处帮孩子铺路更重要;

父母的高效陪伴,比让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更重要;

因为,为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见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