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该不该接别人的话?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社交能力几乎等于零,别人说完话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接,完全注意不到他人的需求,几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不知道怎么去接话,所以自我封闭,当时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但是当有人注意我时,我又感觉到不自在,生怕给冷了场,脑子里想的就是:干嘛要提起我,跟我讲话呢?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接这个话?
明镜解析……
社交能力与社交的对象和环境以及自身状态都有一定关系。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比如你在家里见到爸妈和你在外地出差突然见到爸妈的反应就会不同,更何况是陌生人和普通关系的人呢?另外,反过来理解也是一样的,总有的人给你的感觉是舒服的,亲和的,温暖的,让你更容易与其相处、接近、互动,因此,有的人说这是气场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认为是同频共振的结果,既然是这样,不在乎他人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了,因为他不是你“同频共振”的那个人。
我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以偏概全和绝对化,但细细琢磨发现原来是把一个点放大到一个面,实际情况完全不是那个样子的。比如他人的圈子范围都是哪些人?是所有人吗?如果只要有一个人能被你注意到,也不是绝对的了,只要是绝对化的,就是以偏概全了。还有合理化标签,“不接话”就是自我封闭的表现吗?这样看的话,我们周围的人很多都是封闭的状态喽,那么这个社会又该怎么运转呢?你是不知道怎么接话还是不愿意接话?如果聊到你感兴趣的话题你还保持不接话吗?如果涉及到你的利益你还不接话吗?如果接上话能让你获得你想要的结果,你还会不接话吗?所以,我们总喜欢把一个负向的行为变成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贴上一个大大的标签给自己,跟真的似的,但经不起解读。
被别人注意就会不自在,这个情况也是和上面说的“以偏概全”“合理化标签”是一样的,如果被自己喜欢的人,中意的人,欣赏的人,在乎的人,允许的人注意到,还会不自在吗?还会怕冷场吗?这个部分表面看是自己“不自在”,其实背后的心理动因可能是曾经或长期被否定、被忽视、被打压,甚至是被抛弃的经历造成的。所以,先从爱自己开始,允许自己和接受自己现在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不同,只要对他人和社会没有造成伤害就无需过度关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有什么不好呢?这个评判又是从哪来的呢?所以,这都是自我信念惹的事儿,需要转换自己的这个“念”,这就是“一念之转”。因为转过之后自己会更轻松,所以多转,越转越轻松,生命状态就会越积极、乐观!
总结,从社交礼仪的角度来看,我们最多的与人回敬之礼就是说话(打招呼),但是,也不一定都是这样,有时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可以是“接话”的反应,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尝试选择其他互动的可能性。只要目的达到,管他用什么方式反馈呢?当慢慢地内心打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知道用什么方式会让自己更自然、更舒服、更顺畅了,尊重并支持自己的现状,在这个事情上,你没有什么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