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怎样超越比我优秀的人?
图画:焯焯
案例——
我是一位高中生,身在重点中学,周围同学都很优秀,我几次成绩都是垫底,压力很大,有时候想要改变,却不知道如何改变,有时候改变了却没有坚持下来,没有坚持下去的足够动力,还不够自律,内心很沮丧,一直在埋怨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
解析……
当我们处在一个优秀的团体,自卑和自信很容易被动建立和刺激形成,而这个时期可能已经从高中开始了,就像案主的情况一样,虽然很普遍,其实不常见,因为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多的关注还是孩子如何在这个团体里发光发热,少有去询问孩子过的怎么样;而孩子们大多数觉得都这样,谁不是经历三年的“非人类”的冲刺,去向自己心目中的学府,这期间就容易自己我忽略这份感受,每天机械式的学,程序化的刷题,按部就班的作息,有甚者在拼“夜车”,人生真的是就此一搏吗?顺着今天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的。
1、自知之明。
优秀的标准需要被确认,尤其要确认是不是自己的,而不是所有人的,因为大众标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是有共性,比如及格分,比如出勤率,如果分数是单一的优秀评估标准,这就没的玩了,只能自求多福吧!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智力和慧力都不同,而且起始点也都不同,如果更长远的讲可以追溯到怀胎受孕的时刻,这么客观的因素怎么去标准化呢?既然无法父母标准化,后天的优秀怎么标准化呢?去达到别人设定的标准,受挫是必然,打击是当然,达成才是偶然。因为没有人会实现别人的目标后而感到成就感,所以,这个目标实现之后不会变为成果。这是规律。标准自己立,目标自己定,和自己对比,这才是方向,而只有这个方向才能让你不断的建立信心,一步步达成自己的梦想。鸡头和凤尾,在大环境做选择时的确纠结,但只要坚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能够坚守到底,环境的因素不一定是首选。
2、坚持不懈。
年轻时我们都很有精力和活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改变也很快,有成的也有不成的,而这个过程是再正常不过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却总嫌弃这位“母亲”,更愿意接受那个“儿子”,稍加思考一下,这是正常的吗?年轻的优势就是任何不成的事儿,我们都有机会再来一遍(只要信念足,年龄可不服),很多人成年以后一件事不是能做好久吗?我们只是暂时没有找到达成的方法而已,只要你坚信自己能够达成,你觉得其他的阻碍还是问题吗?我们不就是从成到不成,再从不成到成的过程中度过一生的吗?千万不要相信你的达成是永恒不变的,因为永恒不变的就是变。所以,学生时期竟可能的去错,而这也是人生中最有利的“试错阶段”,现实就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做事的严谨,会让出错率越来越少,而前期就是学生时代,因为关于学习,一切都来的及!只要不断的去做,不断的做到,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己的体系,再去套用,不成都难?这就是“一通百通”的原理了。万事不要急,厘清才是器。
3、家庭动力。
高中生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自己可以独立处理很多事情,甚至比父母都处理的好(少年老成者),但大部分的高中生对于学业规划、学习计划、人生理想、情绪管理、目标设定、目标达成、抗挫能力等,还是“青少思维”,这是阅历限制了眼界和成长,所以,成年人和青少年本质上的区分也在这里。其中就包括学习压力的处理,在我辅导过程中,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说了也没用,他们工作都忙”“他们从来都不听我说的”“他们都是对的,我做什么都是错的”等等,“他们”当然就是各种类型的父母喽,但在学习压力这件事上面,好像是高度的统一,几乎都不知道孩子会有学习压力这种情况出现,总是告诉孩子再努力点,再考的分高点,你可知道“一分”的提高背后是怎样的精力透支和不可控的因素。很多情况,父母把自己当超人,以为孩子也是“超人”的孩子,有意思吗?当我们的双眼只有“分数”或“排名”的时候,恭喜你,从此你将看不到人生美丽的风景线。孩子的学习动力,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的肯定、理解、包容、接纳、支持和陪伴,人都是有共振的,何况是有血缘的共振呢?如果发现我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从父母自身探索,你希望你的孩子动力十足吗?如果你希望,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总结,青春期的孩子很少向父母发出“学习求救的信号”,案主的表现算是很好的,也是正常的需求,如果父母发现了要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孩子有需求,也要第一时间找到最能帮助你的成年人,父母最好,老师次之,专家其后。这样才是正确解决摆脱困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