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尧 | 云南期刊《西南边疆》述评

《西南边疆》是云南解放前出版的一种重要期刊文献。该刊1938年10月创刊,1944年6月停刊。创办之初为月刊,自第五期起改为双月刊,后来实际上已成为不定期刊(如1942年12月出版第16期,1943年6月出版第17期,而第18期则相隔一年后至1944年6月才出版)。该刊为16开本.每期页数不等,少至42页,多至108页,以80页左右一期为多。

《西南边疆》1至12期在昆明出版,称为“滇版”,其编辑兼发行是“昆明西南边疆月刊社”,社址设在昆明昆华民众教育馆;12期以后改在成都出版,称为“蓉版”,出至18期停刊,蓉版编辑兼发行是“中国民族学会成都西南边疆研究社”,社址设在成都金陵大学文学院。从现存的馆藏看,“滇版”无论封面设计、印刷和纸张质量等方面都很不错、且印有照片、插图、图表,作为抗战时期出版的刊物,称得上是比较完善精美的了,每期定价只收国币二角;而“蓉版”则从封面设计到印刷、纸张等方面都显得质量较次,尤其是普通版,如第2期,其纸质已形同草纸,致使个别地方连字迹都难以辩认,定价也从原来每期国币二角提高到二元、四元,最后升至八元,但稿酬仍维持着创刊时“每千字酌酬国币二元至五元”的水平不变。由此观,《西南边疆》可能是受战乱时期的物价飞涨,经费来源难以为继而被迫停刊的。

据《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増订本)》记载,该刊只有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全套1至18期,其余各馆的馆藏均已不全。云南省图书馆藏有1至9期、11至16期,缺10、17、18三期。

《西南边疆》作为云南解放前的一个重要刊物,已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在云南省图书馆藏的期刊中,借阅率颇高。这是因为该刊在创办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术研究的立场,把西南边疆的一切介绍于国人,期于抗战建国政策的推行上有所贡献”的宗旨,因而留下了许多难得的历史性资料,在今天仍有较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而且,该刊的撰稿人和编辑大多数是边疆民族问题专家、知名学者、教授,如楚图南、方国瑜、熊秉信、陶云逵、马学良、徐益棠、江应樑、张凤岐、彭桂萼、李希泌、尹学建等,他们“都是特别有兴趣于西南边疆问题的同志”,治学态度又极其严谨。正如李生葂在《云南期刊录》中所指出:“其中很多文章是作者亲临边疆考察调査的总结,报道和搜集的都是第一手材料,而且有照片图片,图文并茂”。即便在今天阅读,仍可见当年作者探入边疆民族地区的艰辛和文章的份量。

为让广大读者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份具有较高参考研究价值的期刊文献资料,为今天大西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现将该刊1至18期的文章要目,分几个方面作一个综述,并对涉及云南的重要文章作些简要评介。

政治  经济

这方面多是一些总论性的文章,如凌民复《建设西南边疆的重要》、胡焕庸《国防后方的四川》、张其昀《广西之现势》、《今后抗战之西南经济基础》等。文章中不乏慷慨之词,呼吁政府和全国有识之士,从宏观上关注大酉南的建设。文章大多从发展交通、开发资源、边疆移垦和发展边疆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提出见解,指出“以前要研究边疆,而边疆不易来;要开发边疆富源,而资本缺乏。现在沿海的人才财力都已被迫流向边地,已是建设西南边疆千载难遇的机会,希望举国上下,切莫错过。”

反观历史,以史为镜,在改革开放大潮涌向大西南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应再次接受沿海地区的经验、人才和资金,抓住“千载难遇的机会,切莫错过”呢?此外,上述文章对大西南建设一体化的设想,对今天大西南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交通  矿业

胡焕庸《交通革命之云南》、周光倬《云南铁道建设冋题的商榷》、茅荣林《滇缅叙昆二铁路之轨距问题》等文章切中要害地指出:“一国经济的发展,交通犹如神经中枢”,过去云南之被视为边鄙,主要是交通闭塞所致。以清代驿道交通时代为例,“由北平至昆明,计程五干九百余里,依日行一站计算,需时六十日。自贵阳至昆明,凡一千一百里,普通陆行须十八天。自四川叙府经昭通东川至昆明,凡二十四站”。而且,滇省这三条对外的主要通道,路途十分艰险。自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1936年京滇公路贯通,1938年滇缅公路在一年内峻工,开辟了云南交通革命的新纪元。交通的突飞猛逬,使云南商业和进出口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由此而呼吁加紧滇缅铁路、昆广铁路以及昆明至重庆、成都等铁路的建设。当然,这在旧社会只是一种良好的设想和愿望,但从文献资料中可以见出,要发展云南经济,必须要先行“交通革命”。就今日来看,也是完全正确的建滇方略。

矿业方面,大西南矿藏丰富国人皆知,云南更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抗战时期如何开发西南矿产资源,亦引起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其重要文章有赵丰《个旧锡业之概况》、何瑭《澜沧孟连公鸡厂铅银矿产》、陈祖酥《云南煤铁问题》等。何瑭曾于1935年随“滇缅南段勘界委员会”履勘,“凡边疆矿藏所在之地,如班洪炉房、金厂坝、西盟新厂、募迺老厂等处之铅银矿,均曾作一度之调査”,认为云南“矿藏之富非内陆所可比伦……公鸡厂矿质甚优”。进而呼吁“开发滇省蕴藏矿产,诚为救亡之大计”。有的文章指出,开发矿业,“目光要求其远久,不可小计近算”,只要重视滇省矿业之发展,定可出现一日千里之势。

农业  水利

关于农业水利方面的文章较多,重要篇目有丘勤宝《云南水利回题》、李孝芳《滇池水位之季节变迁》、周绍模《滇西边地农业现状及其发展的可能》、张凤岐《一个原始农业生产的边区——车里》、徐季吾《云南之小麦与面粉》、陆鼎恒《滇西边区牧畜事业现状与希望》等等,这类文章材料详细充实,立论颇有见地。

如张凤岐在边疆进行了九个月的调查,写出《一个原始农业生产的边区——车里》一文,生动地描述了车里(现称景洪)地区(即西双版纳),沃野千里,物产极其富饶,单就谷类就有白糯谷、紫糯谷、香糯谷、白粳谷、红粳谷、香粳谷、旱谷、软米等出产。再加上种类繁多的豆类,名贵的红木、樟脑,大宗茶叶(即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以及盛产的香蕉、雪梨、柑桔等等,真可谓是“云南的一富源宝库”。即便是对发展今日的云南粮食生产,亦可算是一篇很有参考价值的调査报告。

又如《云南水利问题》一文,全文分四大部分:总论勾划了云南全省水利之概貌,“言云南之水利史,当以赛典赤开凿金汁河排洪兴航为首”;第二部分是全省水利概况,附有极其宝贵的“云南各河流域之县面积及人口表”,列出了金沙江、西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等六大水系,流域纵横127个县的总面积、可耕地面积、旱地亩数、水田亩数以及人口总数等重要资料;第三部分云南水文与气候,有“云南各地平均雨量图”以及1928年至1937年“盘龙江逐日水位曲线图”;最后一部分是灌溉问题,作者以全文过半的文字篇幅,详述了云南全省各大水系和各大灌区状况,并对如何治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对解决宾川平原之灌溉,提出了“引洱海之水,入于宾川”的设想,进而举出“引洱人宾”的两种水利工程具体方案。这样一种统观全局的见解,对今天开拓云南大农业生产的观念,也是很有参考借鉴价值的。

教育  卫生

要发展西南边疆的经济,必须要注重文教卫生的普及工作,提高边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是这类文章的共同宗旨。如芮逸夫《西南民族语文教育刍议》、吴宗济《拼音文字与西南边民教育》、马毅《苗夷教育之检讨与建议》、刘国钧《今后边疆教育应取之方针》以及熊秉信《孟定——滇边一个瘅区的地理研究》、后晋修《思茅疟疾及其流行初步研究》、张凤岐《瘴疟与云南人口》等文章,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这一总体宗旨。

《西南民族语文教育刍议》和《拼音文字与西南边民教育》等有关边疆民族教育问题的文章,都着眼于西南各省民族众多,语言异常庞杂,要推行“边地民族教育”或“特种小学”,首先的问题就是要有统一的语言教育。有的文章大胆提出应借鉴英、法传教士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语文拼音教育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并一致主张应以汉语拼音作为发展边疆民族教育的基本语言使用。这些学者、教授的主张和呼吁,是发展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先声,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迹。

在《思茅之疟疾及其流行之初步研究》和《瘴疟与云南人口》等文章中,作者均以大量详实的资料,说明了当年疟疾对云南边疆地区的为害之烈,“以云南思茅而言,流行十年,居民死亡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村落及区段.竟成为灭种之境”。这个“在昔颇称乐土”的迤南

重镇,当年“几成荒墟”,成了提起思茅就让人惊心破胆的“瘴烟”恐怖区域。疟疾确实已成为当年云南人民生存的最大敌人。文章还各抒已见,对治标、治本提出看法,如改造地理环境、消灭疟蚊滋生之地、讲究卫生、急救医药等等。上述疟疾流行的可怖惨象今日已不复存在了,但从这些血泪铸成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反观今日之云南边疆.已真正成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乐土”了。

边疆民族问题

这方面的文章最多,为今天我们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如楚图南《中国西南民族神话的研究》、江应樑《云南西部僰夷氏族社会之经济》(僰夷指傣族)、董彦堂《僰夷历法考源》、马学良《宣威㑩民(白夷)的丧葬制度》(㑩民指彝族,白夷指彝族平民或奴隶)、岑家梧《云南嵩明之花苗》、震声《耿马土司地概况》、君子建《滇西野人山》、任乃强《喇嘛教徒的圣城——拉萨》、王光瑞《海南岛黎人来源试探》、胡良珍《小凉山倮倮之社会组织》、彭桂萼《顺镇沿边的濮曼人》(文中指崩龙族)、陶运逵《开发边民问题》等。此外,还有许多行记、边讯文章,也都是涉及边彊民族问题的,如方国瑜《班洪风土记》、《卡瓦山闻见记》、《倮黑山旅行记》(倮黑指拉祜族)、陶云逵《俅江记程》(俅人指独龙族、俅江即指独龙江)、李希泌《腾冲琐记》、徐益堂《西康行记》等等。从上列的这一大批文章篇目就可以看到,关于边疆民族问题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几乎无所不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像是一套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更可宝贵的是,所有这些文章都不是空谈议论或拾人牙慧写出来的。文章作者大多是学者、教授,有的随员勘界碾转边疆经年,有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考査访问,文章所述都是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风餐露宿、步行千里所得来的第一手资料。方国瑜教授赴滇边旅行八个月,“途中见闻,随时笔录,成数厚册”,后经整理,拟写八篇边地行记《班洪风土记》、《卡瓦山闻见记》、《倮黑山旅行记》、《摆夷地琐记》、《炉房银厂故实录》、《罕姓土司谱系录》、《行边杂识》、《旅行日程》。可惜《西南边疆》只发表了前三篇就停刊了,实在遗憾。

楚图南《中国西南民族神话的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通过对神话的研究,提出独到的见解,认为少数民族与汉人一样同是中国的旧主人,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化。这种弘扬西南苗夷优秀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文化史观,无疑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勃勃生机。作者认为,“在中国民族的古代史中,这些神话或传说也实在别开生面,丰饶而美丽。不单是在文学上极有价值,即就历史的、考古的或民俗学的见地说,也是极其珍贵的资料”。如文章中所列举到的“金马碧鸡的神话”,在汉宣帝时,就引起了汉代朝廷的注意,道使持节往求“金马碧鸡”之宝,开辟了京都经四川至滇边的道路。这个神话在中国文学上也留下了许多很美丽的章句,如左思赋,“金马骋光而绝影,碧鸡悠忽而曜仪,由此可见,金马碧鸡在西南民族史上,实在是一个最古老、最普遍、最重要、且影响最大的神话。作者对神话运用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不仅留下绝妙的文章,而且对解放后西南民族文学艺术的研究,也产生良好的影响和借鉴作用,它们的学术研究价值,在今后仍将放出异彩。

总之,有关边疆民族问题方面的文章,也是《西南边疆》最可宝贵和最有价值的精华所在。当然,该刊所涉及的内容还十分丰富,如《洱海的弓鱼》或《邓川乳扇》《云南三大名花》《贵阳的天气》《大理地理志略》《滇缅沿边问题》,以及《马可波罗云南行记笺证》和书评等等,就不再作一一介绍了。

载《云南图书馆季刊》1993年第3期
(0)

相关推荐

  • 【乡愁大理】喜洲商帮

    喜洲商帮是由喜洲人组成的以经营工商贸易形成的一个集团,它包括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还有三百多个行商.坐商.解放以前,这个镇的人口还不到五千人,在这种小地方发展形成了喜洲商帮.他们的代表人物是严镇圭 ...

  • 茶马古道研究综述

    摘要:茶马古道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呈现多学科参与.多方法综合运用的特点,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资料已得到了深入分析,涉及了概念辨析.时空分布.物资贸易与商帮组织.文化交流.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内 ...

  • 滇缅铁路百年梦 飞驰电掣今朝圆

    图为中缅国际通道大(理)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贾翔 摄 中新网临沧12月30日电 题:滇缅铁路百年梦 飞驰电掣今朝圆 作者 缪超 滇缅铁路--最早由英国人提出,曾写进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 ...

  • 韩继伟 | 近代英、法远东殖民地交通战略对中国西南边疆的影响探析

    摘要:近代以来,英.法等西方列强凭借他们的坚船利炮,在世界各地攫取殖民地.在英国夺取远东印度.缅甸以及法国占有远东印度支那之后,英.法两国便以此为侵略基地,大力推行远东殖民地交通战略,将侵略目光投向中 ...

  • 明代云南边区土司与西南边疆的变迁

    洪武二十一年(1388)始,明政府在今雲南邊境以外的緬甸大部以及泰國.老撾北部設置了 11個宣慰司.1個宣撫司.1個安撫司.6個長官司.1個土府.這些邊區土司的設立將相關地區納入了明朝的統治範圍,拓展 ...

  • 杜香玉 | 明末西南边疆抚按救灾及荒政转型研究 ——以天启五年(1625年)云南大水灾为例

    明末西南边疆抚按救灾及荒政转型研究 --以天启五年(1625年)云南大水灾为例 杜香玉 摘要:明末西南边疆荒政由以中央政府为主转变为以抚按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为主以及民间力量参与的救灾模式.<抚滇奏 ...

  • 刘建莉 | 边地秩序:明代云南西南边疆地区的“内”、“外”之别

    作者 作者刘建莉,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邮编510275. 摘要:有明一代,云南西南边疆地区一直存在"内"."外"之别.从明 ...

  • 临床 | 针灸名家张善忱针灸经验点滴

    本文选自中医杂志,作者:刘乾和等 分享自中医集结号 [导读]学针灸的应该都读过张善忱老师的<内经针灸类方>,书中按照疾病系统地将<灵枢经>原文翻译并解释一番,给小编的启发很大. ...

  • “香港最美男神”张智尧隐藏富豪身份在娱乐圈打工:拍戏是为了玩

    "美,实在是太美了." 几天前翻到一张22年前的动图,这种感叹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画中人眉眼似月,唇形如勾,尤其是夺魂一笑,天都亮了. 神似颜值巅峰期的陈冠希,却又比他更清新纯真. ...

  • 古保论坛丨杨敏仙、张庆尧:藏文古籍修复的探索与实践——以纳格拉藏经的修复为例

    摘要:藏文古籍修复遵循古籍修复的普遍性原则,但由于藏文古籍纸质及装帧形制的特殊性,藏文古籍的修复技术和修复手法上有别于其它古籍.文章论述纳格拉藏经的抢救修复,尤其是人工纸浆修补法是古籍修复技法的创新, ...

  • 针灸名家张善忱教你如何“针下辩气”

    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辨别分析患者的机体对针刺后所产生的反应,从而根据各自不同的反应,给以或补或泻的刺激手法. 古人对此非常重视,描述也极为详尽.< ...

  • 针灸名家张善忱教你如何“针下辩气”【一点资讯】

    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辨别分析患者的机体对针刺后所产生的反应,从而根据各自不同的反应,给以或补或泻的刺激手法. 古人对此非常重视,描述也极为详尽.< ...

  • 张以尧:人生的意义

    作  者:Michael  Josephson 朗  读:张以尧 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有一天一切都会结束.不再有旭日东升,不再有灿烂白昼,不再有一分一秒的光阴.你收藏的一切,不论是弥足珍贵的还是已经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