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末代皇帝电影引发的感想

昨晚看完的电影,其实当时就有很多想法,但是并没有太多想记下来的冲动,今天因为几件意外的事情,想到了之前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一并记下。

下个月,德国汉堡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了。我网上搜了一下,勃兰登堡州还在等待欧盟的接种许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疫苗的临床测试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根据德国政府官网的解读,通常疫苗的上市,需要经过五个阶段,动物测试,剂量测试,大规模的人群接种等等,需要十年,政府投入7500万欧元加快了这个进程。与此同时,国内义乌其实已经可以接种了,200元一针,但是中国政府官网明确说了,疫苗还只是在第三个测试阶段。真正的大规模接种可能要明年中旬完成。美国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有人感慨,白人真的特别喜欢作,黑暗中世纪以及二战。我觉得白人喜欢冒险,追求自我实现。于是就提到了郑和下西洋,说实话,我觉得那很有可能是炫耀国威,和欧洲地理大发现在动机上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郑和是个太监。如果叔本华,弗洛伊德,还活着的话,一定会连连惊奇,觉得不可思议。具体来说,他的根本性的动力变得非常难以解释。

说了这么多,我想很有趣的一点,自由意志。在电影末代皇帝里面,溥仪喊了三次 open the door,第一次是乳母离开,第二次是母亲去世,第三次是妻子产下的孩子被日本人带走。他虽然是皇帝,退位的皇帝,但是连自己的行动自由都无法掌握,自由意志被禁锢的死死的。可以说这是西方导演独特的视角,我成年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慢慢意识到,其实中国人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或者说,没有人会去引导他思考这些问题。孔子讲了伦理纲常,君臣父子,已经足够了。自由在哪里呢,在菜市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就是一种自由,在超市里面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是一种自由,在天猫京东商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同样也是一种自由。

换句话说,有些豁达的中国人到了耳顺的年纪,可能会觉得自由无处不在。心理学对此的解释为,道德的内化,一个人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在苦海里挣扎。

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中西方主流观念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拿家庭来说,东方人可能把家人放在第一位,有些时候为了家庭牺牲了事业。而西方则对于家庭看的很平等,无论子女与父母还是配偶之间,双方都有很大的自由自己选择。还有就是功劳,中国一般归功于集体,而欧美归功于个人。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会经常生出人生无奈的感慨,觉得自己被社会,被道德绑架了,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而视国外为自由的乐土。我后来找到了理由,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说明了问题。欧美富足的物质生活,为社会自由平等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胡思乱想,只不过不同的社会灌输了不同的观念。一个人,索离群居,他的存在对别人毫无意义,对他自己也毫无意义。不管是别人的目光,还是自己的要求,那都是一个目标,用一个从社会习得的价值观去评价。冲破道德的禁锢,只不过是用另一套价值观取代了现有的价值观。自我实现的道路漫长而遥远,犹如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孤独地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所以西方大多数人任由脂肪自由地生长,任由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如果不是太过于邋遢,可能有点像得道之人。与其这样,不如放弃一些观念上的自由,做一些自己不情愿的事情。慢慢,也就习惯了。非要说胖是自己的权力,我也无话可说。

回到电影里面,西方知识分子从他的角度解读了末代皇帝 ,讲了一个令人悲伤又带点魔幻的故事。但是我看到是,一个享尽人间繁华大起大落的一生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