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还是过家家,是个问题
小时候玩泥巴的多数是顽皮的小男孩,不过那也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的孩子是不玩那个的,改玩橡皮泥了。
玩泥巴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扎刀,一个是拍泥巴。
玩扎刀最好是雨过天晴,凉了半天,土地将干未干,土软但不滑,这时候玩扎刀最好。所谓的刀也多不是真正的刀,有时候就是锯条斜着掰断了,有个尖角就成了刀。小男孩们踩出一块平整的土地,两两一组,画个框框,分成两半,捏起锯条猛地向下掷去,刀就稳稳地扎在对方的领地。这时候赶紧抓着刀把,顺势一划,就将一块土地划归自己。
还有一种玩法是拍泥巴,两个人用水和好泥巴,捏成碗状,然后用一只手托着,高高举起,翻手向下,用尽力气猛地拍在地上,只听“啪”地一声,泥碗破了,一块泥巴飞了出去。这时候对方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泥巴将碗的缺口补上,破碗的自然赢了一块泥巴,碗破得越大,赢的泥巴也越多。赢了的也是相当地满足,有时候冒着鼻涕泡能玩上一下午。
而过家家就文明多了,也干净卫生了许多。这种游戏多数为小女孩主导,带有社交性质,可以说是社交的预演。这里面有当爸爸妈妈的,有当孩子的,有医生、护士、司机、售货员、老师、学生,可以生火炒菜,洗衣做饭,经商买卖,角色丰富,内容繁杂。在玩乐中冲突、博弈,建立秩序。
孩子们到了十岁以后就不玩泥巴了,但过家家的游戏虽已不玩,却一直在变化着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职场上,甚至在国与国之间也能看到过家家的影子。
玩泥巴久了,总琢磨着土地的事,土地上可以种粮食,解决生存问题,土地上还可以盖房子,玩大了就成了房地产。
房地产玩久了,尝到了甜头,就没了玩过家家的想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玩过家家的不玩泥巴了,改玩制造业,你还在玩房地产;那些玩过家家的开始玩芯片、操作系统、设计分析软件了,你还在玩房地产,并且还越玩越大;那些玩过家家的开始玩wto了,你挤进去还是玩房地产,并且玩出了新境界——金融地产;那些玩过家家的开始玩人工智能、生物工程了,你走过去看看,扭头还是玩金融地产。
然而玩泥巴,还是玩泥巴,技巧少,使蛮力,刀光剑影,泥片乱飞,终究赢来的也是一堆泥。而过家家靠情商、靠智力,众人分工,合作共赢。
停留在玩泥巴的阶段,要么是玩的太嗨皮了,到了忘我的境界,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游戏,要么就是只会玩泥巴,别的不会。
只能说,泥巴也不能丢,生存吃饭的土地要留住,用于居住的房子要保住,其他的就是一堆烂泥,洗洗手玩过家家吧。用玩过家家的思维去玩核心科技、制造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我们的游戏才能升级,走向全球化的大家庭。
这样一说,玩泥巴还是过家家,还真是个问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