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不能触碰的6条铁律,碰一条都会让你血本无归!

现在我们做农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像休闲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电商,总之就是农业+……等等。这些农业类的项目虽然好,模式也值得学习参考,但是,有些模式是需要建立在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才可以做成的。要想不走弯路,这6条行业铁律要谨慎触碰。

01
大规模流转土地
大规模流转土地有2种情况

第一是土地租金便宜,规模化经营,想着种什么都可以赚钱,如果你不懂农业种植技术和没有销售渠道,那你就算掉进坑里了,后期就算你后悔了,也于事无补。所以,大规模流转土地要谨慎。

第二种情况是想,多拿土地就可以申请更多的配套设施用地指标,项目怎么大就怎么规划,这样还可以申请政府的扶持资金,其实大多有这样想法的项目做得都不太好,你以为政府资金那么好拿,后边都迫不得已被项目牵着鼻子走。

02
靠关系随便搞建设

觉得跟政府关系不错,流转土地后,政府会支持自己的项目,不管是啥土地性质,说干就干,一不留神就把土地硬化了、还建了很多房子等。这样的思路现在千万不要有,是非常危险的,说拆就拆,没人保证你。

03
什么都种,什么都养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种有各种新鲜的蔬菜和养殖的鸡鸭鱼等等,还配有自己的农家厨房自己做,而事实上,要想多品种种植和养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再没有硬气的销售渠道,光人员工资就会把你拖死。

04
政府鼓励的产业

地方政府鼓励的产业,往往是当下热,或者具备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属性,但是农业的投资是长期的,要看5年后甚至是10年后。当下热,不代表长期热,当届政策鼓励,不代表下届政策鼓励,反而很有可能是个大坑。

政策的力量是强大,往往让一个产业快速起,也容易快速落,当下的香饽饽,搞不好5年后多到烂在地里都没人要,除了做种苗的企业笑眯眯地把钱挣了,作为企业来说,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吧。
05
一味的抄袭

外出考察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有些农庄的老板在考察的时候,拿着相机就是拍照录像,根本没有对接到项目负责人本身,反而从自我感觉出发,把一些不挣钱、设计不合理的项目也抄了回去,不管是大门还是设施、有的甚至连理念、定价也一起抄袭。没有系统分析人家成功的原因,有这样想法的老板一定要小心上了项目后没法运营。

06
干着干着,跟农业没啥关系了

很多投资农业的老板,把农业当成投机的一个途径,比如把大棚改成房子,可以租给城里人来消费,政府说这样不可以,但就是觉得自己还挺安全的,上上下下的各种关系也都不错,没人来查我,总是抱有侥幸心理。但凡有这样想法的人,就等着被拆被罚吧。

总结

农业是一个长期的产业,进入农业,不能单靠情怀、更不要被政策绑架、一定要做好调研,找准方向,不可盲目投入,而且投入要轻、用运营的思路来布局规划和设计我们要做的农业项目。

虽然农业有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是如何把优势发挥到最大,把资源整合变现,这是需要我们提前思考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