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00条吐槽留言里,我看到了中国父母真实的鸡娃生活

▲这是阿呆爸的第230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关于兴趣班的文章,《月薪3万,差一点没撑住儿子的40天暑假》。

大概是因为真实吧,这篇文字戳中了不少人。

在各家自媒体平台上,留言已经超过了3000条。很多人都来吐槽自家孩子上兴趣班的经历。

这些吐槽也许零碎,还有错别字,但它们来自生活,热气腾腾,真实存在。

从那3000多条吐槽里,我看到了中国父母的生活压力,为孩子倾其所有的苦心,对孩子能否成材的焦虑。

那是最真实的鸡娃生活。

一、兴趣班这件事,到底多费钱?

中国父母,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之后,迎面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

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

有很多人在生孩子之前,都会信誓旦旦的说:我只要孩子快乐长大就好,绝对不会给他报这个学那个,完全没有必要。

但事实是,从3000多条留言里看,绝大部分家长的回答都是:要。他们普遍的心态就是:只要孩子想学,砸锅卖铁也愿意。

真要问他们“为什么报,为什么学”,他们的回答也大多是:身边人都学了,你不学不行。环境的裹挟,身不由己。

网友“钱钱钱钱大姐”家两个孩子,大的高一,小的刚上幼儿园,大的补课4门,没时间学兴趣班,小的3岁也没开始上兴趣,但就是暑假、秋季补课,再加秋季学费,她就直言自己“感觉喘不过气了,天天都感觉在出钱”。

我们就先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砸锅卖铁”的吧。

这里列3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 网友“junsophie55555”

我儿子今年十周岁。五年级 ,我算了算 其实他花在搭乐高的钱最多了 2岁开始 乐高每一年差不多一万,到了7岁乐高搭完了就变乐高机器人了,其他的轮滑呀 游泳呀 画画呀跆拳道呀每一年好像都没超过一万 加起来好像平均一年3万左右吧!语数外没有参加培训班,幼儿园学费一万五,现在小学公办没学费中学可能贵点了 民办 上海一般都是一年8万左右吧。

我来划一下重点:坐标上海,孩子10岁,报过乐高、轮滑、游泳、画画、跆拳道。平均每年3万。幼儿园学费一万五。

据我的了解,这个报班和花费情况,在一二线城市,算是标配。一般的生活在北上广的普通家庭,教育资源丰富,报班也方便。只要精力允许,父母们都很乐意孩子学。

类似的留言里,还普遍反映了一种现象:

现在孩子竞争压力大,小朋友之间会有强烈的攀比心。如果不报一两个兴趣班,孩子融入小朋友群体的机会都少了。

2、 网友“沐春MU”

我女儿一节画画课95.一节舞蹈课80!一年下来三万多!我们是小地方,小地方,小地方!老公工资一个月八千多,一年下来折腾完。

再划重点:小地方,画画课一节95,舞蹈课一节80,一年三万多。

我们也是在三四线小城,一节画画课收费95不能说多贵,但也谈不上便宜,只能说是最普遍的情况吧。

如果经常去一些县城就会发现,一个地方经济再落后,民生再凋敝,这里的课外培训机构、医院之类的都会生意很好。

可能也正是因为太穷了,父母们都有了一个朴素的认识:只有靠教育,拼了命的鸡娃,孩子才能逃离这个环境,获得更好的发展吧。

所以,在一些小县城里,做教育培训的,收费并不一定就会比大城市低。相反可能因为靠谱的师资难找,反而价格会更贵。

3、 网友“Whisky22088”

我表妹在无锡上小学,一年各种补习班费用十万(一半是兴趣班),她在她们班上是正常的,大多数人都差不多要报这么多。再加上其他消费,光表妹一年消费就要二十万左右,无锡培养孩子一年十几万以上也是多数。

划重点:小学,无锡,补习班费用十万,一年消费二十万左右。

苏锡常是中国最富裕的区域之一了,开厂做生意的特别多。

江浙一带自古就重视教育,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

明清的时候,因为南方考科举太厉害了,还曾不得不一度南北分卷考试。这种教育优势,持续至今。

那3000多条留言里,有不少来自苏锡常的父母,他们普遍的反映就是:

收入不少,开销也大,一般都会为孩子买房、准备教育基金,每年花一两万,请一对一的家教很多。

我身边有好多这样的情况,夫妻是双职工,一年收入加起来三四十万。年底一算账,有一半都是花在孩子身上了。

接触下来,他们的孩子,不仅应试高考厉害,论起特长、兴趣来,也是毫不逊色。

二 、不要报多,两个足够

报班是肯定要报的,那究竟报几个呢?

从3000多条留言里看,大部分家长都觉得两个足够了,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否则孩子、家长的精力都跟不过来。

比如网友“宁静淡然T”就代表了一种典型心态。

“我两个孩子都学跆拳道,目的不在加分,在于锻炼身体,让孩子更自信。特别是女孩子,最起码反应灵敏,不容易被欺负”。

这种父母是多数,也比较理性。

但有些家长就很疯狂,他们恨不得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仿佛是要把自己当年的缺憾全部在孩子身上补回来一样,报班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比如,网友“愿你归来仍是从前那个少年”,就分享了一个亲戚的经历。

夫妻俩老公上班老婆专职带娃,娃从小学一年级:语文、奥数、外教英语、信息学、钢琴、架子鼓、围棋、足球,八个兴趣班,寒暑假白天140元一天的提升班,每天下课后又轮番送那八个兴趣班,现在四年级了,孩子成绩还不怎么样,补课费全靠女方回去啃老。

比如,还有一个网友,她家孩子是这个情况:

你这真的只能算毛毛雨了~奥数、英语、语文、书法、美术、舞蹈、小提琴、羽毛球~关键孩子喜欢,加之马上小升初必备,周围孩子只会比我们多的多,月收入1W的我也只能咬牙撑著。还有,出门旅游这项,每逢节假日带娃外出博物馆科技馆打卡,一次1W我觉得是常态,现在国内旅游真心不便宜~

我算了一下,估计报了至少八门,关键是孩子都喜欢。而且她所见“周围孩子只会比我们多的多”。

前两年我在南京住时,也遇到过类似疯狂的家长。

我们邻居一家祖孙三代五口人。

孙女上小学三四年级,放学了还要去辅导班上钢琴、跳舞。周末两天只有半天休息,其他时间也全是上数学、英语之类的补习班。一年光报班的学费就要五六万。

孩子的爸妈忙着做生意,日常的接送、上课都是老夫妻帮忙。当然只要孩子乐意学,有人、有钱无所谓,老夫妻两个也乐呵呵的。

只是我看他的孙女每天忙忙碌碌的,全然没有八九岁小姑娘的活泼灵气,神情木木的,也不爱和人打招呼,也不知道是不是补习班压的。

从这3000条留言里,我总结出来的规律是:

一般从幼儿园起就会报班,少则报一两个,多则五六个。

但有趣的是很少有长期坚持下去的,一般上到中学,特别是高中以后,该考的证也考完了,高考的压力也大了,大多数就偃旗息鼓,真的成了业余爱好了。

有不少父母,看到当年花了不菲的钞票,孩子却一事无成,心里面也挺不好受的,觉得学了那么多,最多一样没有坚持下来,有点可惜。

所以,在孩子学兴趣这件事上,我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

多尝试、多报班固然重要,但嘴难得的还是找准目标,长期坚持。

三、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父母的上限决定孩子的下限。

这句话在网上传播很广,大意就是父母打下的见识、财富基础,是孩子的起跑线吧。在学兴趣特长这件事上,这话也很有道理。

夸张一点说,学校教育教的是一些知识,对孩子的性格、兴趣、语言启蒙、养成作用最大的还是家庭。

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他们平常日子里的言传身教,胜过了课堂上的短短四十五分钟。

我一直认为,给孩子报兴趣班,如果家长不太懂的,最好不要报。

父母会什么,就优先考虑给孩子学什么,这样试错成本低,好处大于坏处。如果恰好父母还是个高手,那有家学打起怪来那就事半功倍了。

我看到了一种家庭,非常让人羡慕,比如一位叫“xxxctyi”的朋友,她的老公就非常厉害:

我给孩子报的英语班,数学辅导,孩子学习不好,能进步一点算一点!体育类的就简单了,我老公有各种教练证书!住海边就带娃,玩帆船,皮划艇,学游泳,踢球,登山!一分不用花!我家除了老二费钱,因为要学声乐和英语!其他的也不花钱!

有这样兴趣广泛,上进心强的爸爸,孩子省了多少事,多少心!

从这3000多条留言里,我看到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秉持的原则是“一文一武”。

文的比如画画、乐器、棋类、书法,等等。报这一类班,为的是修身养性,培养一点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

武的就是体育类的,比如游泳、羽毛球、跆拳道、足球,等等。学它们,就当是锻炼身体,促进发育。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和老婆也认同这种理念。

我家儿子阿呆现在上幼儿园中班,文的我就给他报了画画和围棋,武的准备报游泳。

四 、爸爸去哪儿了?

翻阅3000多条留言,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好妈妈比好爸爸要多!

在那些留言里,能够条理清楚的说出来孩子报了哪些班、一共花了多少钱、学了有什么心得困惑,大部分都是妈妈。

我想了一想我身边似乎也是这样的。

选课、接送、随堂、辅导、家长会,身影最多的都是妈妈。爸爸们却不知道去哪里了。也许他们的作用就是掏钱包,负责买单吧。

虽然说家庭有分工,男女有侧重。

但在养娃这件事上,爸爸多参与一些,不仅可以分担妈妈的压力,夫妻感情融洽,也会更有利于亲子关系成长。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还有趣的一点是,在那3000多条留言里,也有不少父母持这样的想法,比如:

报培训班没用

张三儿子上了培训班考试全班倒数第一

我没学过照样上985

你们被环境裹挟了,为什么不问问孩子的感受

我初中毕业,现在手下管着500个人。

这些说法有些有一点道理,但大部分都不值得一驳。在现实生活里,我有一个观察,不一定对:

在真实的生活里,面对养娃,负责任、靠谱的父母,想的是我要报哪些班,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能这样想,这样做的父母,大多数会根据实际情况,点滴改良自己的额思维,迭代更新,生活的都不错。

而那些只会说“我们没报过兴趣班,照样很厉害”“某某上了兴趣班,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除了偶尔有基因逆天的,大部分都限在思维的墙里,走不出去,也不愿意走。

仿佛有毒。普遍的特点是过得不太顺,看谁都不顺眼,戾气深重,大家也不乐意和他打交道。

五、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成功?

其实大部分中国的家庭,生活压力都很大。温饱问题的大面积解决也不过三十多年而已。

现在为了下一代更好的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许多父母也都是咬着牙在努力。中国人吃苦耐劳,为了大局、下一代做牺牲的精神,可能全世界都无可比肩。

现在养孩子,是一件很费钱的事。特别是对城镇的父母来说,家里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己挣点钱,基本上就全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了。

兴趣班、特长就是教育里烧钱的一个大头。

对此,我的观点向来很鲜明,就是有钱就花,没钱也不必太羡慕。就像我反复说过的一段话:

不管学什么兴趣特长,为的都是在人生的海浪里,多一块可以迎立潮头的冲浪板。养孩子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兴趣班、去哪里玩、花多少钱,这些都是外在的助力因素。有最好,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

毕竟,在养娃这件事上,就像一位育儿前辈说过的:

父母的财富、学历、地位、为孩子选择的学校等等,像一只碗,有的昂贵有的便宜。

父母的修养、学识、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及细节等,像碗中的饭,有的营养好,有的营养差。

决定孩子健康与否,是取决于碗还是饭,大家都清楚。同理,把养儿育女的力量应该用在哪,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生活里,最怕的就是这样一种父母,自己一无所成,却整天逼着孩子出人头地,拿高分,疯狂报班。

为的也不过是一些所谓的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虚名。他们把这才叫做成功。

而实际上,他们不懂,也忘记了真正的成功,是帮助孩子身体健康,人格独立,自食其力。

更重要的是,在将来的生活中,无论是身处困境,还是山峰之巅,都能热爱生活,相信人间值得。不管在那里跌倒了,都还有爬起来前行的勇气。

往期阅读:

爸爸,你是不是很有钱?

别让迟来的性教育,毁了孩子一生

养娃像打仗:累到连性生活都顾不上了

父亲突然重病,让我瞬间明白独生子女的苦

那个2年前写下《感谢贫穷》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学特长的路上,最怕家长半途而废,孩子一事无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