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人如换刀,招商蛇口的逆袭

01

最近翻看半年度权益销售榜,赫然发现绿城成了大白马,招商则成了大黑马。

▲2021年上半年,房企权益销售额排行榜(中指院数据)

绿城大白马好理解,中交入主发力之后,绿城2019上半年权益销售额仅200多亿元,至今年三年翻了三倍增至700多亿元,无论是战略、融资、拿地等,都得到了一系列的央企实力支持,以前的实控人、资金链等不确定性问题,都被中交移除了。现在的绿城,是一家业绩确定性极强的房企。

而说招商大黑马,则是源于其最近一年内业绩的爆发式增长——2019上半年,招商蛇口的权益销售额仅600亿元出头,2020年上半年,权益销售缓慢增长至730亿,2021上半年,就增至1100亿元。

虽然从增幅看,招商蛇口的涨幅似乎还没有绿城快,但结合过去五六年招商蛇口的业绩,可以说,如今招商蛇口能够获得跨越式发展,一扫过去的阴霾,有点出乎意料,说它是黑马,也至允至当。

02

坦白说,招商蛇口其实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房企。早在N年前,“保招万金”的美名就名动天下。

同时,它还背靠着一家“天字第一号”央企——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总资产均位居央企第一的招商局集团,这是中国少有的老字号世界500强。

▲招商局集团拥有150年历史,首次来招商局集团访问的客人,第一站都会选择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在这里,看招商局的历史,就像在读中国的近现代史。

由此,招商蛇口既拥有辉煌过往,又拥有一个超级给力的“爸爸”,说它是超级白富美,并不为过。

对此,我还记得1978年,61岁的袁庚在蛇口画了一个圈,决定引进外资,利用内陆较为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投资开发工业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有着示范性意义的产业地产项目,同时,蛇口工业区的开工建设,也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而在这个产业项目中,招商蛇口可谓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实行人才公开招聘、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第一个实现住房商品化、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蛇口地标——海上世界

03

然而,尽管在地产界探索最早,但在2015以前,招商蛇口并没有像招商银行那样,成为业界的翘楚。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跟当时招商蛇口领导人的保守策略有关。

对此,我找到了2014年,时任招商地产董事总经理贺建亚的一些语录,从中我们可以一瞥当时招商的保守:

1,现在业内评判招商地产特色不鲜明,我们自己也觉得,招商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特别突出,业务有多方面,并没有哪一项做得特别好。这是30年积淀的经验,也是个教训。

2,股东经常质问我们,说过去黄金十年,你们跟万科一起起步,人家现在都2000亿了,你们怎么还是几百亿?我不想辩解我们过去发展慢。实现千亿并不是核心目标,我们还要强调塑造招商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竞争力。

3,我们跑到今天,会有遗憾,回到当年也有愿意做出的变革,也许可以在资源配置中适度进取些,杠杆利润率稍高些,那肯定比现在更好,但时间是追不回来的。招商局一直要求我们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现在业内有个不好的倾向,就是非常强调规模,这样早晚会出问题。

4,过去十几年,招商局集团对地产领域投入是不够的。现在集团在参与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建设,有港口同事跟我说,我们现在先给你占着码头,20年后你来开发吧。我相信招商局带来的产业协同力量很强大。像前海,未来我们一定会在那扮演业务开发的重要角色。

5,招商是智慧增长,不是野蛮、粗放增长。未来我们不是靠简单增加负债率或不断买更多土地,让规模迅速扩张来体现增长。行业内跑赢大市是很难的,但只要你跑得快,不一定要比跑得最快的那个快。

6,招商地产既不会像融创只聚焦6—8个城市,也不会像万科30—50个城市铺的那么广。我觉得未来8—10年,能发展到30个左右城市就足够了,不需要把红旗插遍中国。

7,我们已经5年没有再融资了。其实到现在,绝大多数上市房企都没有做过再融资,这是房地产行业的不正常现象。

8,小股操盘,这种开放式跟很多企业的合作风险很大,我们更愿意找志同道合者长期干,会尽可能减少短期内合作一单一单的生意,因为管理风险大。

由此,可以说,正是这种当时弥漫在招商内部的保守风气,拖慢了招商地产乃至招商蛇口规模化的步伐。

然而,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2015年,招商局集团内部地产业务整合的关键时期。招商地产进行了一项“未有先例”的重大资产重组,最终完成了与蛇口工业区的合并,随后招商地产在这一年底退市,并以 招商蛇口的名称重新上市,股份代码是具有改革开放意义的“001979”。

与此同时,完成整合重新上市的招商蛇口,也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此前主导招商地产业务经营的林少斌、贺建亚等人相继被免职,取而代之的,先是德高望重的孙承铭,然后是精干有为的许永军。

▲招商蛇口对孙承铭评价极高,称其担任公司董事长逾14年,履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带领公司通过实施无先例重大重组,完成招商局集团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服务板块整体上市,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受到市场高度认可。

04

曾经听老天津卫人说过,“换人如换刀”,意思是说在关键部位换上得力的人,就能改变不利的局面,收到显著的效果。

我们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人与前任的思想观念肯定有所不同,思维方式自然也不一样。由于新人肩负着使命,因此更有危机意识和拼搏精神,会强迫自己去接受新事物,并且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而到了许永军这一届,面对调控大潮,地产狂飙突进的时代虽已过去,但地产国企化浪潮却刚刚开始。

▲许永军在招商局物流集团任职曾长达15年之久,历任公司市场总监、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15年,许永军通过公开选聘从招商局物流调任招商蛇口,成为蛇口工业区和招商地产完成“重大无先例重组”成立招商蛇口之后的首任总经理;2019年,许永军正式接过帅印,成为招商蛇口的第二任董事长。

不得不说,许永军“掌舵”招商蛇口的这五六年,也是招商蛇口转型变革动作颇多的几年。

2015年招商蛇口重组上市后,主营业务一变为三,除原有社区开发与运营即地产业务开发之外,新增园区开发运营、邮轮产业建设与运营。
随后,招商蛇口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前港、中区、后城”,分别对应以上三大业务板块。
▲ 招商蛇口“前港-中区-后城”模式(简称“PPC”模式)。所谓“前港、中区、后城”,许永军的解释是,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新区开发,从而实现成片区域的整体发展。在招商蛇口多元布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2017年招商蛇口冲进“千亿”俱乐部,交出了一份较为亮眼的成绩。
但显然,许永军并不满足于此,其又把改革的箭头瞄向了内部组织架构调整。

2018年,招商蛇口提出“重构总部、做实战区、做专兵种”,将总部的部门精简,并将权力下放。这是一场“手术刀”式的调整,公司总部架构从16个部门重构精简至8个部门,总部人数大大减少,且区域公司现在也拥有了更多的投资决策权。
进入2019年,许永军又将原有5大区域总部裂变为9大区域,从而奠定了如今招商的城市版图。
显然,从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我们能看到许永军雷厉风行、锐意变革的一面。谋求转型的招商蛇口,也进入了稳定增长的快车道。
05
说实话,除了许永军以外,推动招商蛇口迎来“第二春”的另外两个重要人物,是蒋铁峰和袁嘉骅。
▲蒋铁峰,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任招商蛇口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历任招商局地产南京公司总经理、上海公司总经理、华东区域常务副总经理、华东区域总经理、江南区域总经理、招商蛇口副总经理。
从履历可以看出,蒋铁峰属于招商蛇口内部培养的中坚力量,而招商也倾向内部提拔,曾经有一位高管曾对媒体透露了招商局选人的两个基本原则:同等条件下,招商局集团的高管优先;集团内部的高管中,招商地产和蛇口工业区公司两家公司的班子成员优先,因此蒋铁峰能够获得青睐,根正苗红是一个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蒋铁峰带领的华东区域,连续几年都是招商蛇口销售贡献第一的区域,蒋铁峰早就是实至名归的带头大哥,而这也直接促成了他的晋升。
而在蒋铁峰就任招商蛇口董事总经理之后,整体来看,招商内部也越来越重视业绩导向,可谓一扫2015年前人浮于事的阴霾。而招商也是在许永军、蒋铁峰等人的协力下,完成从千亿到三千亿的飞跃,最近四年复合增长率为39.2%,这在国内陆产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袁嘉骅,现任招商商管总经理,曾任凯德商用中国商场总经理、项目总、华南区、东北区、华中区、华北区董事总经理等职位。
至于袁嘉骅,虽然袁于今年3月才入职招商,但是,一方面,袁嘉骅拥有国际化视野,覆盖了从资产管理、业务拓展和投融资到项目管理、设计、购物中心卖场租赁及推广,涵盖集中商业管理的全链条,是商业管理领域为数不多既具备较强的管理统筹能力,又有过硬实操经验的行业领军人物。
另一方面,招商蛇口商业业务已布局全国超25座城市,持有商业项目近60个。同时招商蛇口还要继续投资更多商业项目,力求实现“100个购物中心,100亿经营收入”的最终目标 。
因此,站在人才端和企业需求端两个端口来看,袁嘉骅的加盟确实是一个“时也命也”的选择。毕竟,在当前,单纯的住宅开发天花板已现。在未来,谁能在商业地产、物业管理等多元业态上建立独特的竞争力和护城河,谁就拥有更好的未来。
而在袁嘉骅到来的4个月里,招商蛇口已在人才、管理等方面看到巨大变化,对此,我们有信心可以看到招商在商业方面有更大成果。
06
说实话,央企要资源有资源,要资金有资金,但并不是所有央企都能做得很成功,因为这里面变动最大、最难把握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
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央企,管理团队一旦靠谱起来,也就没其他公司什么事了。想要追赶同行甚至成为行业领先者,也并非什么难事。
因此,从这方面看,对于今年的地产国企年,我们多去看看这些国企的人事变动、战略变动,就会或多或少的了解到,顶级人才,确实在推动央企国企做大做强,这不仅仅只是资金、资源的硬性加成。
关于地产,希望能与大家有更多交流。
交流、爆料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加我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