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自给率只有40%的日本 为何粮食安全指数还要高于我国

自2012年开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每年都会对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粮食安全排名,通过粮食购买力、供应力、品质与安全、自然资源与韧性四个指标来综合计算各国粮食安全指数 ,以衡量一国的粮食安全状态。

根据最新一期的2018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显示,新加坡、日本均排在我国的前面,作为对比的是,新加坡常年粮食对外依赖度都在90%以上,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也一直维持在40%左右,而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则一直维持在90%以上。

这是为何?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个排名就是瞎胡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在经济学人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中,还是在其他机构发布的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排名中,日本的排名基本都在我国前面。

其实,在作为一个60%左右的粮食需要通过进口满足的日本,其国内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也一直没有断过,特别是在日本议会中的农林水产族议员对政府决策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日本对其农业的保护主义非常强硬。

同时,同样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日本在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保障亦有学习之处。

说起日本粮食,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日本大米。没错,就是日本大米,不但在我们国内卖的贵,在日本国内也不便宜!

这是因为,日本对粮食进口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在日本,主张通过强有力的改革减少粮食进口、调整国内农地资源分配从而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保护主义声音也相当的多。一方面给予种植者更多的补贴,另一方面通过关税保证日本国产大米的销售。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日本并不是所有粮食都是享受像大米这样的待遇,所有的粮食品种中,只有大米最受政策支持,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促进大米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农业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关于大米价格提高还有另一种解释,大米价格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消费的增长,避免出现更多的粮食浪费现象。

相较于粮食自给率,日本更加强调潜在的粮食供应能力。

这是一个不太好解释的话题,但可以和我国的粮食生产政策相比较而言。在我国,政策对农业的支持更多体现在产量方面,无论是托市收购、种植补贴,目的都是让大家生产的粮食,因此,在2018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在“自然资源与韧性”方面位居65位——粮食常年高产对环境的压力不容小觑,所幸近来我国开始对耕地进行了有益的保护探索。

而在日本,则强调的是,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依旧能够保证国内粮食供应,而不用长期花费大量财政去维持高产的粮食。

因此,这些年日本粮食自给率一直维持在40%左右,一方面固然是耕地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有意为之。

由于大量的粮食依赖进口,日本更加注重国际市场的利用。

在国内粮食圈,一直都流传着四大粮商的话题,其实,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这几年来自日本的跨国粮商的发展才更值得关注——他们不但从传统的四大粮商手中抢夺市场,还给成长中的中国粮企带来压力。

数据显示,在过去约30年的时间里,丸红、全农(ZEN-NOH,全称为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等跨国粮商,在国际粮食市场后来居上,实力直逼传统的ABCD(ADM、Bunge、Cargill、Louis Dreyfus)四大跨国粮商。

其中,日本丸红对华大豆贸易一度达到1500万-1600万吨大豆,份额超过两成。

而这两年,以中粮为代表的国内粮企也开启了走出去的战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