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刚过不久,又遇盆腔淋巴囊肿,怎么办?

+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方法。虽然对于不同肿瘤类型手术的范围和方式有所不同,但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和手术分期的重要部分。然而,术后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盆腔淋巴结囊肿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很大,约1.3%-48%。

·那么,为什么手术后会发生淋巴囊肿呢?

关于淋巴囊肿的形成原因机制,目前并不是十分清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组织、淋巴管道及其中的淋巴液组成,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淋巴管道串联淋巴结,其内充满淋巴液,淋巴液来自组织液,最后归入静脉。而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等)和盆腔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淋巴结通常沿相应的血管成群成串分布。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时,腹膜后留有死腔,同时手术破坏了正常的淋巴回流系统,淋巴液回流障碍,从下肢回流的淋巴液由淋巴管切缘流出,滞留在盆腹膜后,在盆腔局部积聚形成淋巴囊肿。

·盆腔淋巴囊肿通常有哪些临床表现和危害?

盆腔淋巴囊肿多发生于术后2-6周,偶有术后2年发生。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并发症等,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囊肿较小者多无自觉不适感,囊肿较大者可出现盆腔压迫症状,如腹痛、尿路梗阻、下肢谁总、肠道梗阻、静脉血栓等,伴发感染时会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加剧、囊肿增长速度加快。有的患者以下肢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可能是由于淋巴囊肿形成于髂血管周围,继而压迫血管导致患侧下肢回流受阻所致。

医生查体时,可在腹股沟区扪及不同大小的包块,大多边界清楚,张力较大且固定,可伴有程度不一的压痛。

·临床多采用什么辅助检查手段?

1.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等,术后超声常规检查能早期发现盆腔淋巴囊肿,提高诊断率。

2.盆腔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多用于出现下肢症状的患者,检查患者盆腔血管有无受压变形,患侧下肢血流速度有无减慢、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等。

3.D-二聚体对诊断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需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呢?

临床医生需要与泌尿系统损伤、盆腔血肿、盆腔炎性包块和肿瘤复发转移相鉴别。

·怎样治疗?

盆腔淋巴囊肿的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及囊肿大小综合考虑处理方法。

1.体积较小的淋巴囊肿,多可自行吸收,不需特殊处理。当然也可在囊肿局部理疗,或口服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中药汤剂,以利促进其消除。

2.若囊肿体积较大,患者症状明显,有下腹不适感并伴同侧下肢水肿及腰腿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者发生感染时,需要予以积极处理,但不建议随便行穿刺术。

①大黄和芒硝外敷的方法,是很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淋巴囊肿方式。

②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囊肿引流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有引发感染的风险,应慎重选择。

③若淋巴囊肿较大合并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种类可选择根据医者经验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要及时行囊肿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或切开引流。

④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淋巴囊肿治疗中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具体手术方式应结合临床情况,治疗经过和手术医生的经验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

⑤盆腔淋巴囊肿伴有下肢症状者要警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有哪些预防措施?

1.有研究表明腹腔是一个重吸收能力强大的系统,因此淋巴清扫术中开放后腹膜,可使更多的淋巴液流入腹腔,通过重吸收防止淋巴囊肿的发生。因此,目前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后开放后腹膜,已经成为常规手术流程。

2.虽然传统观点认为术后放置腹膜后引流管是不错的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方法,但近年来对此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争议。比如,有研究表明在不关闭腹膜的情况下,放置引流管会增加术后早期和远期淋巴囊肿形成的风险。另有研究者也提出引流管放置于腹膜后间隙,等同于腹腔异物,破坏了腹膜原有的修复功能,不能减少淋巴囊肿的形成。

3.术中彻底结扎淋巴管断端,减少淋巴液的漏出,也是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一种措施,但是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其具体结扎点和临床效果。

4.近年来有研究提出网膜成形术、 术后开放阴道断端、使用生物材料、奥曲肽等方法亦可预防淋巴囊肿形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