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口天井,人人向往光明|张涛
霜降
我的伤口,
没有教堂门那么大,
没有井口那么深,
却足以要了我的命!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生活是口天井,人人向往光明
一年前,我听一位曾下过神木煤矿的兄弟说:
“在神木下矿,曾是一种时髦和荣耀。学校毕业后,我通过各种关系就去了。一位跟我年纪相仿,一起下矿的当地人,后来给我说,为下矿这事,他家里花掉了十万多。”
“每次下矿,看着井口的天,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井口那一点光明,对许多下井的人来说,意味的不仅仅是光。每每井上一旦有事可做,派活的时候大家都争着去,都不愿去下面。尽管下面挣的比上面多,有许多人很向往。
“在那里,我几乎每天都在痛苦中度过,常常以泪洗面。总想着,我为何与别人不一样。也总想着,什么时候我能多看到一些井口的光明……”
听这些时,我在想自己学校毕业后去“旭洲”上班的事,那时我十九岁。尽管人生从只有一张桌子、一副在墙上靠着的床板的宿办房开始,但我仍觉得,那是十分幸运的事。
而且,我还想到刘庆邦,写《神木》、让“傻根”成名的人,让人目睹了个别下矿的人为了钱财,而不惜致死同伴“猎物”的惊心动魄。
一年后,我又听一位育有双胞胎的同学讲:
“几年前,母亲患肝癌前,一直给我照管着孩子。查出后,没过一年,就去世了。我一直很内疚,总觉得母亲该享福的时候,还在为我的孩子操劳,这是得病的最大原因。我几乎是母亲的罪魁祸首!”
“母亲自查出病后,一直到去世,我一直生活在自责的阴影中。一度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上班,不出门,感觉都没脸见人了,甚至作出舍弃孩子‘报答母亲’的决定,几乎具备了抑郁症的所有症状。
“反复内疚与自责,换来的是以泪洗面。那种滋味是比死还要难受,而死却要比它轻松多了,也解脱多了。自己感觉自己很无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祸害……”
这些人事看似离我们很远,深埋井下,但人生的许多轨迹、心理、人性,却又与我们那么近,这一定不是个案,而是人生使然,天井使然。传闻也并非传闻,而是我们似曾相识的人生故事,在我们身上已经发生或必将发生的人生轨迹。
我们火炬接力般,传递着莎翁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珠语妙玑——“我的伤口没有教堂门那么大,井口那么深,却足以要了我的命”。
而后,我们发现我们并非我们,却是那洋葱似的包裹之物,等一层层褪尽,才发现我们自己那么小,那么如此这般,那么“同是天涯沦落人”。
然而,我们毕竟还是我们,生活在天井之下,仰望天井之光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转角,小心的遇见,积极的呈现,自然的造化,不甘的逝去。就像那昙花,梦境,天井之光。
要么,下过神木煤矿的兄弟,怎会对我说“重要的不是现在生活在阳光里,重要的是我知道阳光生活包含着怎样的阳光”。生活在母亲去世阴影中的同学,则对我说“我会告诫我的同事、同学及身边的人,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地多做敬老爱老事宜,未来总是充满变数,一点指望不上”。
界世的你
我从未走远
xiaoguchenai
摄影|文学|思想|旅行|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