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花式”印章 2024-07-30 19:26:20 我们最常见到的印章样式大概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也有圆形和椭圆形印(我们平常说的“随形印”一类)。但是在古代,印章的样式却比现代丰富的多。西周时期的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印(西周三角、椭圆双联玺)春秋时期的两方“士君子”双圆+三角形玺(春秋的双圆+三角异形玺)春秋时期的“王戎兵器”菱形玺(春秋异形玺“王兵戎器”)战国时期,异形玺则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战国时期的异形玺)有方形玺加凸出榫状玺、曲尺形玺、正八角玺、盾牌徽章玺、树叶形玺、三菱扇叶玺、心形玺、多榫凸出形玺,应有尽有……其实,后世印人还创制了很多别致的印式,比如葫芦状玺、琴状玺、鼎状玺、竹叶状玺、钱币形玺、壶状玺等,不一而足,只要能力求高雅,避免低俗,都算合适、妥当的印式。比如下面这些名家玺印:(名家的异形玺)以上列举的所谓印式,实际上是从印面形状来界定的,下面来说说整个印章的样式,从整个印章的样式来说,较为特别的有以下几类:1、汉魏穿带印。穿带印因左右有孔可以穿带而得名。印的上下两面都刻有印文,大多是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号的私印,所以又称“两面印”,其式样如图:(汉代两面印)2、五面印、六面印或多面印。五面印,刻印文于印正面和四周,合计五面;六面印,则第六面刻于印顶,因为还需为持印留有余地,因此第六面印面一般较小,其式样如图:(颜綝六面印)这是非常著名的“颜綝”多面印,另外还有一方非常著名的“独孤信”多面印,如图:(独孤信多面印)3、子母印。子母印又称“套印”,最早应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也有四方者)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深细朱文,一般为私印,内容刻姓名、表字等。其印钮,母印多为母兽,子印多为子兽。也有母印钮为兽身,子印钮为兽首者,套合成整兽形。比如:(三合一的子母印)后世也有多面嵌套的紫檀木套印,也是私印,比如这套雷铁厓为山本祥云刻紫檀套印:(紫檀套印)这套印,边款是“祥云阁主清嘱,乙丑秋九月,铁厓。”,印文分别为“祥云阁主人”、“祥云”、“卧龙堂主人”、“无奇但率真”、“囗浮云”、“见一少佳趣”、“祥云山人”、“山本氏”、“祥云”、“山本权”、“山本”、“祥云”等,姓名、斋号、别号、吉语……全部集于一套之中,出门只须带一套,诸印俱备,可谓匠心独运,构思精巧。4、烙马印。烙马印是古代用于烙马的专用玺印,属于官印一类。这种形制很大的朱文印为铁质,印钮的上部有方孔可纳入木柄,是为烙火方便的设计。比如这方战国时期燕国著名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古代的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烙马玺印特征鲜明,风格独具,在我国印章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据文物考证和文献记载,自战国开始,各朝历代都有烙马印。5、带钩印。带钩印最早出现在秦汉时,就是将印文镌刻于带钩的钮上,一多半为圆形,也有长方形的,这种印称为带钩印,带钩长一些的有数寸或尺许,短些的约为寸许,实际上,有多少带钩类别,差不多就有多少种带钩印,因为带钩印上所镌的文字多是吉祥话或姓名。如图:(金属质的带钩印)也有部分带钩印,材料名贵,比如这个玉质带钩印:(玉质带钩印)带钩印将名字铸或凿在衣带钩的钩纽上,既可以作皮带钩,又可以兼作私人印信,一物两用,很为便利。当然,古代的印章还在陆续出土,而古人的智慧结晶的各种玺印的精美程度,常常让我们叹为观止,本文所涉及的印章样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信未来还会有新样式的古代印章不断出现。 “佩印”是真的吗? “述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先说中国最早的印章,这实际上是要讲“中国篆刻史”,中国人学习事物,总要先要把事物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要“刨根问底”,这跟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囫囵吞枣,讲“实用”,学东西,学了再说,管它咋来的呢。开头一句“或谓三代无印”,有人说三代没有印章。这是吾丘衍的论断,出自《三十五举》,就是说夏、商、周三代没有印章,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商代已经有了印章,西周、东周特别是战国玺印已经非常多了,三代无印的说法其实在明代已经被篆刻家朱简打破,后来的出土印章只是以实物的方式证明了“三代无印”的错误。(三方商玺)紧接着,邓先生引了很多证据,《说文解字》、《周礼》、《淮南子》、《史记》资料种种,要说明的是,在古代,最早的时候,印是用来佩戴的,主要是为了取信,证明身份、证明地位,所谓的“苏秦佩六国相印”,实际就是佩印代表他的身份。这里邓先生列了两方古佩印,细细检视,这两方所谓的“古佩印”上面一方实系楚系印章:印文“坪阿”,现藏浙江博物馆;下面一方实系秦玺印章,印文“左礜(yù)桃枝”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邓先生不小心把印面上成了镜像反图)。(《篆刻学》第22页所列两方佩印)这两方印究竟是否佩印,无法考证,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它们属哪个系列。不过,现在我们已经能见到大量的汉代穿戴印,如图:(汉代的穿戴印)从形制上来说,这一类印是标准的穿戴印,中空显然是用来穿带子用的,如图:(穿戴印的穿带)由此看来,古人将印章当作随身物品的可能性很大,苏秦佩六国相印,是可能的,注意,也只是可能。除了表示信用,正如邓先生所言“其用盖又与佩玉等耳”,它的用处差不多与古人佩玉相同。想想也是,在那样的荒蛮年代,身上佩戴一方这样制作精美的印章,的确可以当装饰品,与佩玉也的确相当,既美观,又证明身份地位。 “检封”的功用 接下来说“检封”。《周礼·地官·掌节》郑司农笺曰:“玺节即印章,如今斗检封矣。”贾公彦曰:“汉法,斗检封,其形方,上有检封,其内有书。”案:斗检封,即封书所用之印,形方如斗,上大下小,径方八分,高二分,底内外各四字,朱文。郑司农指郑众,不是后来的郑玄,“玺节即印章,如今斗检封矣。”这是对的,在汉以前,秦代,封泥是主要的传递公文的方法,在秦始皇时期,下面的官员要上奏文书首先需要很仔细地将竹简捆好,并在绳子的打结处糊上泥团,在泥上印上自己的玺印,然后放在火上烤,让泥变得干硬。随后,奏章被送到皇帝跟前,呈送秦始皇亲自验查,如果封泥完好,就是没有被奸人私自偷拆阅览,这时才可敲掉泥封壳御览。这是最早的“封泥”方法,没有后面的竹制或木制的“覆斗”,其大致情况如图:(秦时的封泥)注意,秦封泥的保密手法其实并不高明。于是到了西汉,就开始有了“斗检封”的方法,实际上是封泥技术的改良,保密效果更好了。“检”就是一块竹、木板,在其中间挖出上小下大的覆斗状空间以容纳封泥,两边穿孔打通以穿过系绳,封装时将封检和文牍按照一定的规则捆绑在一起,系扣结在封斗处,封泥厚度与封检齐平,再钤以玺印。覆斗状保证了封泥不会脱落,封检高度平齐保证了封泥不会意外损坏,提高了秘密文书封装的稳定性和保密性。(斗检封的保密方法)注意,这里的斗,指的是装“信(文书)”的空间是覆斗状空间,邓先生解释为封书所用之印的形状是斗状,是不对的。那么,往泥上盖的玺印是什么形状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秦还是汉,封泥的玺印,特别是官印,几乎全部是白文印,因为只有白文印,在泥上抑压之后,会形成凸出的阳文效果,文字更加清晰。比如:(封泥:卫邑丞印)为了适应封泥覆斗的方形,这时的印也大多是方形的,一寸见方大小,基本贴合封泥覆斗的大小。(秦汉玺印的样子)现在封泥出土物越来越多,我们已经能清晰知道封泥的样子,正面就是清晰的印面文字,就是阴文抑压之后的阳文效果,如图:(封泥:内史之印)背面,因为是封检捆扎的绳子的,所以,封泥背面一般的绳子的痕迹,如图:(封泥的背面绳迹)关于封泥,还有许多可以说的话题,比如后来吴昌硕和赵古泥(特别是赵)对封泥风格的深入研究之后的借鉴和创造。但邓先生说到这里就收住了话题,我们也暂时总结一下:由上所述,三代之印,统称曰玺,或曰玺节,有以为执信持佩者,有以为通商旅货贿者,其施于封书者,方为后世玺印之所自昉(读fǎng,这里作起始讲)耳。三代的印,统称为玺,或曰玺节,有的用来表示信用持拿佩戴,有的用于商旅通商表示诚信。到后来用于封书保密的用途的,才是后世玺印的起源之处。实际上这一段话并不完全正确,秦之前固然都称玺,但也有用途不一的情况。这些玺印都是玺印的发展过程,不可割裂来看。从族徽,到陶拍到图案纹样的标记,再到官名、人名、吉语、图案……从商代三玺开始,中国的印章史从末断绝割裂,是连续不断发展的。来源 | 邓散木《篆刻学》 赞 (0) 相关推荐 上海博物馆笔记(玺印馆小记) 原文地址:上海博物馆笔记(玺印馆小记) 原文作者:缁衣人 X "晋归义氐王"驼钮金印西晋 篆刻是一门高妙的艺术,它以篆字的形式上通远古,又以简单的功用价值下接时世,用最简单的虚实技 ... 极为罕见的周朝印章 极为罕见的周朝印章 展品连载:印学源流普及部分——不同制度下印章的分类称谓 由天津印社.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印象滨海2020--中国印学源流普及暨天津印社社员作品展>于10月24日-12月30日在天津滨海美术馆.滨海文化馆大港馆区.汉沽馆区进行巡 ... 孙家潭 | 葛欣收藏的古代图形印 古代图形印又称作象形印.肖形印,是指先秦及秦汉古玺印中铸刻有人物.鸟.兽.鱼.虫等图纹的印章,这类印章图像精美,具有远古的艺术气息,反映了先民的思想意识与社会风尚.下面介绍一组图形印,按照时代先后顺序 ... 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 来源:郑州美术馆ZAM 西周印章传世极罕,此次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展以三方西周印章打头阵,可谓先声夺人!在展览的官印系列,战国官玺中,"郢室官玺""许委粟玺" ... 古代玉石印章的收藏 中国传统印章文化源远流长,这种由汉字.篆刻及印章石组成的中国传统印章艺术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收藏雅好.正是由于传统印章所独具的深厚文化积淀与悠久历史渊源,使得传统印章的收藏与投资活动逐渐得到艺术品投资群体 ... 古代近东印章7000年 古代近东印章7000年 篆刻史话:古代对印章的称谓 学篆刻,该先弄明白:印中求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及“急就章”这几个 (2018-04-09 07:28:10) 篆刻史:古代对印章的称谓 原创 谈艺录 2016-04-0216:11:14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昨天有位朋友在我的<什么是"急就章& ... 中国篆刻:历代 “花式” 印章 (西周三角.椭圆双联玺) 们最常见到的印章样式大概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 也有圆形和椭圆形印(我们平常说的"随形印"一类). 但是在古代,印章的样式却比现代丰富的多. 西周时期的三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中国古代的印章都有哪些样式? 本文介绍古代玺印的样式. 现代篆刻界,我们最常见到的印章样式大概只有两种:一种正方形,一种是条式(实际上就是长方形).当然也偶有圆形和椭圆形印(应当包括在我们平常说的"随形印"一类 ... 艾达·斯莫尔·摩尔的古代近东印章收藏 北京珠迹美术馆 寻觅文明的足迹 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和耶鲁大学的滚印来自哪里? 30年前的80万人民币一件滚印是什么样子? 100年前美国"食物链"顶端的资本家收藏什么? 这篇文章,我 ... 论古代印章线条的文化渊源,不同时期印章线条的产生 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群体.一个艺术形态甚至一个小的艺术特征的准确把握,都离不开融入文化大系统中去思考和分析.线条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没有线条就没有汉字,当然也就无所谓印章.无所谓篆刻.篆 ... 古代铭刻文字印章边款、瓦当、铜镜、石刻砖文的阅读方式 古代铭刻文字的阅读方式之一: [印章] 印章的边款,如需刻几面,以传统刻法,把印章如钤印般(印文端正)竖在胸前桌上不动.刻一面,需刻在印章的左侧面:刻两面,从面向自己的一面即前侧面开始,然后以顺时针方 ... 中国古代印章样式大全(必须收藏!) 如今,我们最常见到的印章样式大概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印(我们平常说的"随形印"一类). 但是在古代,印章的样式却比现代丰富的多. 西周时期的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印 (西周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