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听到“素三彩”,很多人就会问:“素三彩”和“唐三彩”有什么关系?首先唐三彩是唐代一种低温釉陶器,主要使用黄、绿、白三色,器型多以陶俑、陶马为主,而“素三彩”是景德镇烧制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器物纹饰以黄、绿、紫彩为主,不用或少用红彩,始于明正德年间,并流行于清代。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好的纹样内,然后再经低温烧成。但素三彩使用的刻划填彩工艺也与唐三彩有承袭关系,因此素三彩早期发展也可追溯到唐朝。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云龙纹大盘 高7.3厘米 口径40.9厘米 底径26.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素三彩”一词先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出现:“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同唐三彩一样,素三彩之“三”不是具体的数目,而指颜色之多,无特定含义。“素三彩”之“素”有两种含义:第一,因为此类瓷器不用或者少用红色釉,而古人认为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第二,因为这种瓷器都是用素胎上釉烧成。
清康熙 素三彩花果纹盘 高4.2厘米 口径2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工艺
明正德、嘉靖、万历时期,素三彩工艺已取得较高成就,万历素三彩器出现色地叠烧工艺,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等。素三彩工艺至清代康熙朝得以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康熙时期具有特色的瓷器品种之一。
明正德 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高12厘米 口径15.9厘米 足径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紫地素三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高2.7厘米 口径14厘米 足径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期素三彩按照不同的装饰工艺可分为白地三彩、色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等。白地三彩是以划出纹饰的素白瓷为底,后绘黄、绿、紫三彩图案,二次低温烧成。图案有花果纹、云龙纹等;色地三彩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加彩,再加黄、绿、米、紫等色地,以大瓶、大罐、大盘、香薰等陈设瓷为多;墨地三彩先施绿釉再施黑釉,后填黄、绿、紫、白色图案,较为少见;虎皮三彩以黄、绿、紫三彩相间点染成虎皮状斑块。
白釉地三彩牡丹碗 清康熙(左) 民国仿制(右)
清康熙 素三彩镂空熏 高17厘米 面径20厘米 边长7.8厘米 底径2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康熙年间创烧了集青花、釉里红、豆青三色于一器的釉下彩新品种,称为釉下三彩,又称“釉里三彩”与“素三彩”易混淆。其制作是在瓷坯上以蓝、红、豆青三色描绘图案,后吹上白釉,入窑高温烧造而成。
清康熙 景德镇窑釉里三彩海水双龙纹瓶 高41.6厘米 口径10.9厘米 足径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特点
明代正德时期的素三彩器虽不多见,但制作精细,其色彩有光亮与不光亮两类;嘉靖素三彩色调浓重沉闷,不够鲜艳匀净,显得古旧,胎体上多有粗线条的暗刻花装饰;万历时期三彩器有各种色地,其彩均直接施于坯胎上。此间另有一类以茄皮紫为地的器物,刻暗花后填以白、绿、黄等色彩,茄皮紫面多不鲜亮,底部也施茄皮紫釉。
明正德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紫釉地黄龙碗
明嘉靖 白地素三彩缠枝莲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
明万历 素三彩团龙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素三彩器极富盛名,继承和发展了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多种色地套叠的传统工艺,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再绘以图案,涂施彩色釉地。此间色地有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斑等,其彩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清康熙 素三彩茄式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素三彩海马八吉祥纹罐
清康熙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 故宫博物院藏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细节图
价值
民国初年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同一年代,而三彩之品视他彩乃腾踊百倍。”可见素三彩器颇受当时欧洲人的青睐,且身价颇高。
明正德 三彩孔雀绿地勾莲六方花盆
清康熙 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黄地三彩梅鹊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