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人们尊称“毛主席”。湖南湘潭(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诗人。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重要著作:《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主席诗词是毛泽东主席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1957年《诗刊》创刊号发表毛主席诗词18首;195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1963年出版《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选》,收50首,分为正、副两编(正编作品是毛泽东主席生前校订定稿的和正式发表过的,副编作品是毛泽东主席写成后没有最后定稿,一般是不准备发表或明确表示过拒绝发表的);1990年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收录众多专家、教授对50首诗词的鉴赏文章;2008年刘先银编著《毛泽东诗词》介绍毛主席诗词共129首;目前根据网络整理有毛主席诗词共160首(含联句、残句、布告,存疑作品)。毛主席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王若水点评: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于长征期间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遵义会议,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主席率领下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1936年2月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前委领导下(毛泽东主席任政治委员)开始渡黄河东征,奔赴抗日前线。1936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陕西省清涧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省石楼县,当时雪后初晴的黄土高原雄伟壮丽,冰冻的黄河别有一番独特景象,面对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遥想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历史,他不禁豪情满怀,填写下了这首壮丽篇章《沁园春·雪》。
上阕毛泽东主席因雪起兴,借红装素裹的晴雪美景抒写情怀,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起笔雄健,气势恢宏。“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苍茫中国,长城黄河,漫卷山川,飞雪一色。“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动静相伴,与天同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后初霁,色彩妖娆,诗情画意,浸染词章。
下阕毛泽东主席纵论历代英雄人物,赞美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伟大的抱负及胸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天衣无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代帝王,英雄辈出:秦皇一统,汉武开边,唐宗盛世,宋祖荣繁,蒙元霸业——皆惜才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睛妙笔,意蕴无穷,震撼古今,豪情万丈。
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以毛泽东主席为领导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组织架构到革命实践,完全彻底的独立的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和行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年7月,刘少奇在《清算党内的孟什维克思想》一文中,号召全党“用毛泽东的思想来武装自己”,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八年的中国共产党主导的艰苦卓绝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终于在1945年9月3日取得了伟大的全面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谈——重庆谈判。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谈期间,毛泽东主席拜访曾在长沙第一师范任教的孙俍工,孙俍工才华横溢且书法独树一帜,飘逸俊秀,毛泽东主席的书法曾得益于孙俍工的影响和指点。毛泽东主席这次拜访,送给孙俍工亲笔手书的一幅横轴《沁园春·雪》。1945年9月6日,国民党著名的左派元老于右任设午宴招待毛泽东主席等人,谈话间于右任极力赞赏这首词《沁园春·雪》。毛泽东主席把《沁园春·雪》抄赠给柳亚子,柳亚子唱和了一首:“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柳亚子还曾写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阙,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柳亚子将毛泽东主席的咏雪词和自己的和词一并送到《新华日报》,《新华日报》考虑到发表的作品须经本人同意(当时毛泽东主席已经回到延安),就在1945年11月11日只刊登了柳亚子的和词。重庆的另一份民营吴祖光担任编辑的报纸《新民报》副刊《西方夜谭》于1945年11月14日率先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这是这首词首次公开发表。
这首改变着一个古老民族在现代人类世界中积贫积弱命运的词,以她的核心宗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熠熠生辉。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风流人物,正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中华民族的人民。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动情地高喊:“人民万岁!” 他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真正的英雄。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程就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历程。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卜算子·咏梅》
引言: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李都蔚点评:
毛主席的诗词一向气吞山河、以慷慨激昂见长,这首词却隐隐透着一股清新俏丽之风。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前的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主席的创作契机。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篇重一个 “愁”字,毛主席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个“笑”字。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面对时不同的态度和心境。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