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2019年中国债市违约金额已近千亿 民企违约率创历史新高

2014年的仅5家发行人发生违约,2018年为45家,2019年前十一个月为51家。


作者:涂鸦君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惠誉评级于12月10日发布《中国企业债市场蓝皮书》,惠誉评级认为,违约率的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而中央政府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措施导致信贷收紧,地方政府对于债劵违约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
据惠誉评级研究显示,2014年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违约债劵数量持续上升,从2014年的仅5家发行人发生违约增加至2018年的45家和2019年前十一个月的51家,导致违约率从2014年的0.17%增长至2018年的1.03%和2019年前十一个月的1.19%。违约债劵本金金额也从2014年的13亿元增长至2019年前十一个月的994亿元。
惠誉认为,违约率的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而中央政府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措施导致信贷收紧,地方政府对于债劵违约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
另外,许多民营企业未能在收紧的融资环境下进行再融资,激进的业务扩张,大肆收购和投资也导致其资产负债表过度膨胀。例如山东如意在过去数年间密集进行并购,十年来并购耗资不小于400亿元,将BALLY、Sandro、Maje等多个海外知名品牌以及作价26亿美金的莱卡品牌收入囊中。但过于密集的并购为如意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负债率大幅增加,多项债劵被列入信用观察名单,并遭到多家国际评级机构的连番降级。

民企违约率达4.9% 创历史新高

从违约发行人数量以及违约债劵本金金额来看,民企占比均超过了80%。尽管民企占发债数量和金额的比列远低于国企。以发行人数量衡量,民企的违约率从2014年的0.6%攀升至2019年前十一个月的4.9%,创下新高。2019年,国内评级为'AA+'的民企违约率达到3.8%,而2017年为零。'AA'或更低评级的民企违约率在2019年达到6.4%, 2017年仅为1.9%。
据惠誉评级中国企业研究董事黄筱婷介绍,大约有6成的民企在2019年中报时公告的现金数量不足以偿还其短期债务,约5成的民企在2018年年报发布的数据显示其自由现金流为负。
“这些企业没有办法靠自身的造血去还款,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而现在整体的经济下行会打击其经营业绩等。另外,外部投资人对非头部企业的投资也呈现谨慎小心的态度。这些企业在明年会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压力,因此我们认为明年的民企违约率会在今年的水平上略微升高,但不会有太明显的上升,”黄筱婷说道。
尽管宽松政策逐渐落实,但民企无法通过自身力量偿还债务,而银行所给予的支持大多为存量债务的放宽,例如对到期债务进行展期或者不抽贷等措施,但对于新增贷款方面,目前银行对于非头部企业的贷款请求十分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黄筱婷指出,因国内最近出现了一些场外兑付的现象,部分企业为了减少负面新闻对企业声誉的影响选择不通过托管机构,直接与持有人协商偿付,信息透明度降低。而惠誉评级目前统计的数据是基于交易所发布的公告而计算,因此真实市场上的违约率其实比当前数字还要高。

债劵违约后进展程序缓慢

关于债劵违约后的情况,惠誉评级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前十一个月期间违约的发行人中,约有25%的违约发行人已全额或部分偿债,28%尚未进入破产程序或进行任何偿付,25%正进行重组或清算程序,23%缺乏违约后的相关信息。
企业债劵违约后,各项进程都较为缓慢,其中有几点原因。首先,地方政府经常介入违约发行人和其债权人在重组计划上的谈判,可能导致相关法律程序拖延数年;第二,地方政府和法院为保护就业和维持社会稳定,通常倾向于重组而非清算;此外,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地方法院仍然缺乏处理债劵违约问题的经验。

山东“互保圈”现象更易导致债劵违约

今年以来,山东民企发行的债劵违约频频发生,引发了投资人关注,尤其是在东营以及邹平地区的部分民企债遭市场恐慌抛售。山东胜通集团、山东金茂纺织化工集团等民企100强均触发债劵暴雷。
惠誉评级分析称,首先是因山东的经济结构造成,山东有很大一部分经济是所谓的过剩产业,大多是在地炼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属于较为脆弱的环节,无法做到上下游的一体整合,2017年以来整体开工率偏低,一直处于50%-60%左右,加上受到一些事件的影响,例如成品油收税制度变得更加严格,导致上述企业的资金流受到限制。
另外,山东民企普遍存在互相担保的现象,“互保圈”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企业的债务危机会殃及到向其提供担保的企业,尤其是在东营地区,大约有20多家民企陷入了非常复杂的“互保圈”。而中国民企一般持有的流动现金都不会太多,大约足够偿还其一半的短期负债。
当所担保企业出现问题,银行会要求向其提供担保的企业来代替偿还债务,对这些企业的流动性会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一些金融机构以及投资人出于对“互保圈”的信息以及结构透明度不好的担忧,选择回避对非头部企业的投资,不对其提供新增贷款,进而导致部分企业出现债劵违约或是进入破产清算。

债劵文件水平缓慢提升

在债劵文件水平方面,惠誉评级中国企业研究联席董事张顺成指出,自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2016年9月首次引入事先约束条款后,中国债劵文件的水平在缓慢提高。2018年末大约有6%的企业债劵包含了交叉违约条款,比截至2016年8月的0.2%有所提升,常见于铝行业、贵金属、钢铁以及煤炭行业,但整体比例仍然远远低于境外市场水平。此外,债劵违约的宽限期(通常为10至15天)也仅见于交叉违约条款中。
而债劵持有人会议虽然有助于促进相关方就相关事件进行沟通,但其法律效应仍然较弱,若违约发行人拒绝执行债劵持有人会议通过的提案,持有人仍然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来推进违约后程序。
在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市方面,2018年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国内债劵约占总量的2%,其中大部分为国债。
“中国国债已被纳入一些全球债劵指数,且中国债劵的收益率较高,使得境外资产管理机构增加了对中国债劵市场的投资。但是,对债劵违约率上升和人民币贬值的担忧,以及违约后的法律程序不完善、相对薄弱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仍然是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所面临的障碍,”张顺成说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