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清华外文:以人文理念推动外语学科改革创新
英语专业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文学科专业——英语教育界近年来已对此达成共识: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根据以上学科基础设置了五个专业方向,且每个方向均提供了多门可参考设置的人文学科属性课程,尤以文学类课程居多。《国标》和《指南》反映了业界近十年来对英语专业现状的反思以及对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思考,为英语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路径与解决方案。2014年9月至今,由清华大学外文系系主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教授带领清华外文人开展的英语专业改革实践初见成效,或可为其他高校英语专业改革提供参考。
“轮回的时光在这个保留至今的旧教学楼里交错,在幻想的时空里'四大导师’仿佛就坐在台上,身边的同学也好像就是那些后来大名鼎鼎的学者的青涩的面庞,突然意识到自己始终深处时间的潮涌里,被这股洪流浸润……”2019年毕业的首届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以下简称“世文班”)学生朱轩慧这样回忆自己在清华学堂上课的情景。
以人文课程培养跨文化能力
由清华大学外文系与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以下简称“世文院”)共建的世文班于2015年首次招收本科生10名,此后每年保持着15人之内的班级规模,迄今已有两届毕业生。2017年,世文班加入清华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学堂计划”,升级为“世文学堂班”,成为首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文科学堂班。
今年8月,国外仍被疫情笼罩。回应学生的要求,颜海平参加了朱轩慧和她的同学们组织的一场线上班会。“在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环境中学习的青年们一起出现在屏幕上,一瞬间,仿佛时空一统。但这一统时空很快示意出时间地域差和语言文化差的巨大张力。”颜海平回忆道,“那天的话题是'跨文化能力’,学生讨论着不同民族文化养成的人们如何在交流中相联以获得相通的不同方式,这也是他们在国内国外开展人生的过程中,从各自经历的语境差与时空差里吸纳精华,相互之间再交流、再发现的命题。”
颜海平认为,中国高校外文教育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技能训练层面,而应进入实质提升全球沟通能力的教学阶段。世文学堂班的学生来自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和全国高考的优秀生,外文基础相对较好,对他们来说,外文应是一种实践和实现跨文化沟通、对话和会通的载体。“学生在外文的研习中获得对母语的自觉和理解,在深化母语自觉和理解的过程中强化提升外文能力,从而具有能够与不同文化养成的人们交流、分享、交融的能力,对不同文明逻辑能够有所体认、把握、谈判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跨文化沟通和创新的能力。”
向着这一培养目标努力,世文学堂班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接承的是清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文化传统和育人理念。据介绍,世文学堂班的课程体系综合了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经典课程与欧美大学英文系科的经典课程,授课教师是一支涵盖清华中文、历史、哲学、外文相关系科的资深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主要高校的青年师资团队,他们构成了清华世文授课教授、清华—密歇根师资博士后研究员和世文院国际讲席教授团组三个教学群体。
“在2016年全年的建系90周年学术系庆以及近年来的世文系列国际学术活动中,世文学堂班的学生展示了他们的双语能力、世界视野、扎实的人文基础和活泼的对话风格。”在颜海平眼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她一直记得,在第一次为报考外文系和世文班的外国语学校保送生举办的招生说明会上,当她提出母语能力是外语能力的根本支撑,母语不强、外文也上不去时,一些学生会心地笑了。“他们的反应使我感到震动,因为并没有预期他们真的能领会母语和外语的这种关系,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改革发展为世文教育实验探索提供了社会条件。”
颜海平(右六)、陈永国(左一)、王中忱(左二)等教授与世文班学生及部分授课教师。
“学堂计划”2019届学生荣誉证书颁发仪式。
如今,两届毕业生中的大多数人留校深造或赴欧美顶尖高校求学,在现实世界中实践着跨文化交流与探索,并感受着这种交流探索所产生的抵达心智的触动。“与六年来外文系科所有毕业的学生一样,这些年轻人生逢其时,他们有能力、有头脑,在逐渐磨炼成为有担当的人;相信他们会以主动而开放的心态面对机遇和挑战。”颜海平说。
开启中外人文交流新篇章
“寻人文创新之美,架中英沟通之桥”——2019年4月,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的17名中方学生代表和来自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学院等高校的17位英方学生代表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主办、世文院承办的首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学生论坛。论坛期间,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中国古典乐器演奏与京剧表演,在故宫、798艺术区等地考察中国文化,并积极进行着人文学术相关议题的调研和思考。
据了解,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于2016年12月由清华大学倡议、中英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清华大学世文院外文系承办首届峰会论坛,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任联盟建盟主席。这是首次以中国高校发起、包括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二所中英核心高校共同推动的人文学术界的国际学术协会。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邓克然(左)和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右)为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倡议发起仪式揭牌。
“中英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顺应时代、求新求进的追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联盟成立致辞时表示,“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对于深化中英两国高校交流合作,培养青年一代理解、借鉴、融合不同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迄今为止,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已成功举办四届峰会论坛、一届青年学者论坛和两届青年学生论坛。“变革的世界局势对中国人文学界提出了参与界定具有共性的人文研究命题的要求,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的成立是对于这一要求的具体回应,对于深化中外人文学术的研讨与合作、培养具备扎实人文基础和世界视野的高水平青年领跑者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是世文院自2016年4月成立以来承担建设的一项重要人文学术和人文教育的中外合作机制。2019年,教育部清华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基地获批成立。2020年,中心成为清华文科高原高峰建设的重点基地,将依托多种人文资源,以中英、中美人文交流、人文学术、人文教育的发展和研究为重点,展开双语、多语的跨文化研究,实质参与国际理论界对人文领域内共性命题的设置和探讨。
除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外,中心的研究工作还涵盖清华论坛-世文系列学术讲演、世文院外文系世界地图与世界文化系列学术论坛、外文-世文薪火讲演系列常设学术讨论会、国际人文研讨课程系列、清华-密歇根研究员学会常设论坛、和“世界人文在中国”研究系列讨论会。“中心的工作同时与世文学堂班的教学和外文系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相结合,其基础研究从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的世界主义与中国经验等多个系列丛书方向进行。”颜海平表示。
推动外文学科加入文科高原
与世文院开拓引领同时进行的是清华外文学科的建制改造和团队更新。近年来,清华外文学科地位逐年上升:2016年外文系学科评估为全校人文唯一A类;2019年外文系英语语言和文学专业首次进入北京市重点专业行列;现代语言学和文学进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清华大学教学研究机构考核,外文系首次进入A级;2020年QS全球排名,外文系英语语言和文学专业首次名列全国第二。“改革后的外文学科有了作为全系中心工作的学科定位,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很不容易。”颜海平说。
自2015年起,在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颜海平在学校决策和师生支持下,带领全系将外文系从以工具性语言教学为主的建制转向教研综合的学术构架,建立了语言与心理认知、语言与教育应用、语言与文化社会、欧美文学与批判理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东亚语言与文化、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八个跨国别、跨语种的学科方向群。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传统上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划分,而将其划分为不同专业领域的教研设置,为作为人文学科专业的外文跨学科发展及时赢得了当下的建制支持空间、奠定了面向未来的布局。
颜海平
2016年春,外文系正式启动人事制度改革。立足于清华“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悠久传统,肩负打造“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大学的新使命,回应当下国际格局变化和国家需求扩展给外文人文带来的历史契机,外文系确立了“加入文科高原、瞄准世界前沿、追求清华标准的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发展目标。系科通过新人引进与稳态晋升双管齐下,逐步推动以高水平学术研究为抓手、教研相长为驱动、教师主动学习、相互提升之良性环境的营造形成。全系的教育教学改革沿着世文学堂班的实验理念推动展开,涵盖本硕博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八个学科群的科研和交流日益活跃,学术研讨会的多样进行成为风气,青年科研成果成效显著,学术出版计划相继策划。
随着对“我们是外文专家、我们是中国学者”的专业意识辩证自觉的进一步强调和提升,青年教师相继成长为长聘教授,各学科带头人负责人主动发挥作用。在2019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基地和世文院进一步提升势能、提供包括出版在内的平台和资源的支撑下,全系师生向着新时代更高的目标奋进。
“外文系、世文院在变革和创新中双轮驱动,完成了以创新型专业学科发展为中心工作的建制转型和教育教学全面提升的初步实践。更多的年轻学人正在发展成熟起来。清华外文人将在走向综合性一流的科研和教学团队的跋涉中、在为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的过程中,继续一步步踏实前行。”颜海平表示。
内容来源:《21世纪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