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面为什么总有几个人对现实不满?

群里有时候很热闹,有时候也冷清。今天,有个朋友来跟我聊天:“想问你个问题哈,为什么群里总有那么几个人对于现实有这么多不满,总感觉现在的道路没有出路?”

这个问题问题的好。

我问他:“那么,你对现实的态度是什么呢?”他说:“我是乐观派”。

我说:“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受过重大的打击?”他说:没有。

我说那你还不能算是乐观派。他说:“虽未受什么打击,但是何必一定要受打击才能成为乐观派呢?”

我说我写文章来告诉你。

中国有句老话,说的是记人恩短,记人仇长。为什么有人对现实不满?还不是受过心灵的伤害?譬如初恋,最后多是失恋,可是又有几个人能轻易忘却?说是乐观派,未受过重大打击的人,一帆风顺,多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嘛。如果你身处残酷的现实打击之中而仍能保持希望,那才好说自己是真正的乐观派。否则,只能说自己是半个乐观派吧!

情绪,是对现实的反应;存在决定意识嘛,所以,古语讲“不平则鸣”。水浒传里讲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已经上一个层次了。从感觉到实践了。

互联网的自由度也越来越低了,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快了对互联网的“安全”管理。还要打造世界互联网生态安全。这“安全”包含着什么呢?请看新闻联播。和谐。如果一个人发言的范围越来越小,小到只能在群里发言,会是什么感受呢?如果一个人被一种氛围压迫,在群里都不敢说话,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恐怕对于想发言的人说,才能体会得到。至于“乐观派”,总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因为他总是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容易原谅,容易听话,况且,现实可没有打击过他,又有什么理由对现实不满呢?

所以,群里有几个人总是对现实不满,是因为他们在现实受到了打击,这打击不一定是利益的打击,而或许是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压迫。但不论是物质的剥夺还是精神的压迫,总之,现实无法令他们满意,所以才生出一种愤懑。所以才要“哀鸣”。

至于这“哀鸣”有没有效果,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如果连人哀鸣的权利都要剥夺的话,那就只能沉默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1975年1月才召开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宪法修改草案和修宪报告。其中,列入"总纲"部分的第13条是关于"四大"的内容:"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种形式,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第四十五条中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

1980年 8月底至9月上旬,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该议案提交审议表决。在对该议案的分组讨论中,代表们纷纷表示支持取消有关"四大"的条文。这项议案获得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说,为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决定将宪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有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修改为"公民有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取消原第四十五条中"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

无论你满意还是不满意,我都想最后说一句,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宪法。可他永远只在“春天里”。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春天里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