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十五年,此欢诚可耽
和王姐认识有十五年了。
开始她在天津,一年也就见个几次,每年整个系统为期一周的培训会议,算是比较固定的会面了。最初比较深刻的印象,都是在白洋淀留下的。
比如王姐每天早起,和几位同样早起的同事满院子遛弯儿;每次上课提前就位,简直像是长在了第一排似的;分组学习总是担当组长,带队认真讨论问题;有一次因洗手间地滑摔得不轻,很乐观的和大家开玩笑说是否算工伤。
如果说早起遛弯儿是养生的开始,那么控制饮食并且带领团队控制饮食,一定是养生的进阶。从某次培训开始,发现王姐不吃晚饭了;然后渐渐发现她的团队都没出现在晚餐桌上。更进一步就是,和王姐一起出过差的同事,回来半开玩笑的说,跟王姐出差,干活儿不怕累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得经得住吃草挨饿;活儿再多早晚能干完,饿着肚子实在是难熬得很。
和王姐真正朝夕相处,是这几年在北京。一个格子间四个工位,我和王姐是斜对角。以前那么友善的老大姐,居然好几次开口就要把我的腿锯掉一段——就因为长得高还在办公室穿高跟鞋。太凶残了,果然是距离产生美!距离近了,美就没了。我不能接受这么残酷的真相,只能往好处想,就当大姐是心疼我穿高跟鞋辛苦,还心疼我穿高跟鞋时腿容易把桌子撞得DuangDuang响。
和王姐共事的多了,越发感觉到大姐工作态度的严谨认真、工作思维的缜密无遗、工作方法的高端巧妙。也越发觉得大姐接地气儿:周末回天津不只背着双肩背包,还常常拉着一辆便携购物车——就是去菜市场买菜的那种小车!据说是在北京遇到便宜的,就拉点回天津;到了天津买了便宜的,再拉点回北京。有次开会,王姐专门备了一盆的沙窝萝卜,一早上就拿去水房洗好切断,当作会议的茶歇。别说,与会人员给吃了个干干净净,可能还没吃够。也不知那次的萝卜,是不是从天津拉回来的?
王姐依然注意饮食,时常自己带饭,食材会偏素些,做法也以清淡为主。有段时间她常去吃楼下自助餐厅,其他同事久不去了,不了解行情,向王姐打听菜品如何,王姐答:挺好的,吃着健康,没什么油水。同事秒懂——连王姐都说没什么油水,可想而知是“不好吃”的。
这一年王姐膝盖疼,遭了不少罪。钟爱的遛弯儿减少了不说,有段时间上下台阶疼得厉害,无法乘坐地铁,只好打车上下班;幸而近来好转很多。传说中将名为“红树林”的小院子,已建设了近一个月,开张迎客指日可待。我想,就为了再听到王姐极具特色的笑声,也要去她心心念念的小院儿做客呀。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