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特点

1.低氧法

实验动物:大鼠

获得方式:将动物放置于低氧浓度及气压不同的氧舱内,大致有常压低氧、低压低氧、低氧高二氧化碳三种条件,

模型特点:低氧造模简单,易复制;不同造模时间及造模方式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缺乏肺动脉高压的内膜纤维化或从状损伤的病变。

2.野百合碱诱导法

实验动物:大鼠

获得方式:野百合碱60mg/kg经腹腔或皮下注射反复注射3-4周

模型特点:野百合碱诱导模型成本低、可重复;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病理变化和人肺动脉高压类似;但在早期就可出现渗透性肺水肿、内皮屏障消失和显著的外膜炎症增生;同时可引起心脏和肝脏病变。

3.手术分流法

实验动物:大型动物(猪、犬)

获得方式:造模方法包括体循环动脉-肺动脉分流术、动-静脉分流术、心内分流术、肺叶切除、手术栓塞法、动脉缩窄法等

模型特点:大型动物的血管较粗,分流量大,容易操作,相对不易发生闭塞,能够较为方便的评估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情况,然而饲养大型动物价格高昂、制作成本高、死亡率高,需要有较高手术技巧。

4.骨形成蛋白受体2突变小鼠

实验动物:转基因小鼠

获得方式:直接购买后暴露于低氧中

模型特点:具有典型的肺动脉压力增高和肺血管重构病理改变;基因敲除小鼠并不一定发生肺动脉高压,提示骨形成蛋白受体2突变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遗传学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