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探究事物的本质

稻盛和夫:探究事物的本质

只有彻底究明一事一物,我们才能体悟到真理,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所谓彻底究明,就是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物上,抓住其中的核心。有了对一事一物探明本质的深刻体验,就可以触类旁通,运用到所有的事物中去。

即使看起来是枯燥无味的事情,也要把它看作是上苍赋予自己的天职,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这样锲而不舍,不懈努力,真理一定会显现。

一旦明白了事物的真理,那么,不管做什么,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自由地、尽情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稻盛和夫

《京瓷哲学》

1

探究事物的本质

需要坚持的三个条目

前文中,我讲了'贯彻完美主义'、'认真努力,埋头苦干'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三个条目。只要每天坚持做到这三个条目,自然就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

贯彻完美主义,认真努力,埋头苦干。如果能像这样坚持三五年,甚至十年,就能逐渐探明事物的本质。这与禅宗僧人通过坐禅寻求开悟的方式殊途同归。

禅宗僧人不仅坐禅,还自己做饭、打扫、烧洗澡水和干农活,真正做到自给自足。根据禅宗的教义,这一切的劳动与坐禅相同,都是一种修行。

换言之,'认真努力地从事一项工作'是种修行。比如做饭,如果能排除一切杂念妄念,努力专注于烹饪食物,终会走上'开悟'之路。如果不从事劳动,而只是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像不倒翁那样坐禅,也并不能'开悟'。

2

探明事物本质

能够塑造自己美好的人格

在埋头研发精密陶瓷和努力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就有这种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事物的核心。

以前,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采访'宫大工'的谈话节目,让我感触很深。那位木匠看起来已经六七十岁。(宫大工意为'寺社木匠',是日本一种传统的木匠工种。从业者长年离家,居住在寺庙或神社的所在地工作。其技术及技法通常以'师傅传徒弟'的形式进行传承。------译者注)

小学毕业后,他就一直从事寺庙或神社木匠的工作。在节目中,和他谈话的对象是大学的哲学系教授。他所表现出的水准和涵养,连那位大学教授都有点招架不住。

我们经常用'有一技之长'来评价这类工匠,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木匠技艺的极致,那么他的境界绝对不仅仅停留在'能用刨子刨木,建造精美木结构建筑'的层面,还能够塑造自己美好的人性。

换言之,有一技之长之人,探明事物本质之人,对于万事万物,都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这种境界,既是我的感悟,也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

探明事物本质的人,其散发的气质也与众不同。即便没有在学校里受过高等教育,也能塑造出美好的人格。

3

努力埋头工作

能够塑造'不变节的人格'

在前文中提到,我曾受人之托前往美国华盛顿,在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研讨会上做了题为《领导者的人格重要性》的讲演。

当时,美国政治中心的智囊团由于克林顿总统的丑闻事件而陷入深思:'作为代表个国家的总统,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美国如今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如何对于这些问题,他们抱有困惑和危机感,因此开始思考'领导者应有的品质是什么'。

我在自己撰写的《新日本·新经营》书中,围绕'领导者的资质',提出了领导者应具备的数种资质,但我在讲演时特意不涉及该书的内容,而是在开头就提出'人格优秀者方能担任领导要职'的'人格论'然后阐述了塑造优秀人格的方式方法。

但要注意,人格并非恒久不变之物。相反,'变化'正是人格的一大特征。比如,原本认真严谨、人格高尚之人,成为领导后,在周围人的阿谀奉承中渐渐变得傲慢,最终人格堕落。

又比如,有的人年轻时是黑道混混,整日作奸犯科、祸害他人,但晚年时却幡然醒悟,成为人格高尚之人。由此可见,'不断变化'是人格的常态。环境和状况都能改变人格。

那是否能够拥有'永不变节'的人格呢?在演讲中,我引用了内村鉴三[内村鉴三(1861-1930),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和文学家。--译者注]所著的《代表性的日本人》一书中有关二宫尊德的故事。

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名农夫他也许上过几天'寺子屋'(寺子屋即私塾,是日本江户时代让平民百姓子弟接受教育的民间设施。也称为'手习所'或'手习塾'。-译者注),但绝对算不上有学问他靠着一锄一锹,从早到晚、披星戴月地在田间耕作。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努力勤奋,他使自己的村庄脱贫致富,成就了伟业。

各地贵族官绅听闻了他的光辉事迹,纷纷请他指导各地农村的脱贫工作。尊德不辱使命,让原本贫寒的村落一个个变得富足。

这样的事迹最终传到了江户幕府那里,于是尊德被邀至将军府中。对于当时的情景,内村鉴三在书中有如下描述。

'尊德仅为一介农夫,出生贫寒卑微,未受礼数教养。当时他穿上武士阶层的和服上衣与裤裙,与将军府中的武将们交谈。其行为举止和言谈内容,却透着高贵与风雅。'

换言之,塑造人格的唯一手段是埋头努力工作,而非接受教育或研读书籍。

在演讲的最后,我是这样总结的:'通过努力专注于某件事而形成人格的人,是一切组织应该选择的领导人物。这样的领导者必定能避免组织陷入不幸。'

4

事物的本质是万般皆通的

很荣幸各位能齐聚一堂听我'说教',但我'说教'的内容并非是专业学习所得四十多年来,我只是一直在从事研究、制造和销售陶瓷制品以及经营公司而已。但我认为,只要探明一件事物的本质,就能做到万般皆通。

按理来说,我并没有资格去华盛顿参加研讨会,也没有资格在由学者和官僚精英组成的美国智囊团面前演讲。我只是个普通的日本人,在京都不知疲倦地和陶瓷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但我在工作中领悟的道理,即便在美国的政治中心也依然通用。所谓'闻言以贯万物',想必就是这个意思。

在日本国内也是如此,我并没有学过专业的经济学。但我每次在各种经济团体举办的会议上发言,大家都会对我的话表示尊重。这并不是因为我是什么权威,而是因为我通过埋头工作探明了事物的本质,所以说的话能触及些许真理。

尽管都是企业经营者,但他们有的人是继承父母的企业,有的人是自主创业。而且从事的业务领域也各不相同,有的从事物流业,有的从事缝制机械业,有的从事零售业……

但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是不能安于现状,要具备奋斗精神。'不愿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想尝试各种不同的挑战。'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经营者就必须爱上工作,不断发挥创意,秉着'明天要优于今天,后天要优于明天'的信念,持之以恒。

(0)

相关推荐

  • 稻盛和夫:劳动塑造人格,认真努力的从事一项工作是一种修行

    只有彻底究明一事一物,我们才能体悟到真理,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所谓彻底究明,就是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物上,抓住其中的核心.有了对一事一物探明本质的深刻体验,就可以触类旁通,运用到所有的事物中去. --稻 ...

  • 如何让“管”变得没有那么累?

    稻盛和夫是二哥非常敬佩的一个企业家,倒不是他的成就有多大,而是在于他的经营思想,他把敬天爱人,奋斗不止的中国传统哲学精神融入到了管理之中,着力培养企业经营文化,强调利他.在稻盛和夫的企业里工作,能够做 ...

  • 《心》的10条法则:一切始于心,终于心

    500多年前,中国有"阳明心学": 400多年前,日本有"石门心学". 稻盛和夫先生虽是科学家出身的企业家,但他终生追求的问题,也是"心"的 ...

  • 《小王子》:用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只有用心才能看清, 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王子> 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文中以儿童的视角寻找生命的& ...

  • 这才是真正的深度思考,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大脑什么时候拥有最高的效率? 到底什么在阻碍着大脑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什么才是真正的深度思考? 如何让自己真正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作为一个纯粹的务虚者,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这是小务虚一直试图突 ...

  •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简化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抓住简单了

     认知框架 2020-06-21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已关注 所属专栏:玩转概念,敲开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之门!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化繁为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类事物可能各有各样,在表面上看,是很复杂的.从一 ...

  • 真相:看透事物的本质

    何为真相?真相就是事实,事实是指已获客观证实的事物.事实没有对.错,事实就只是事实而已.而意见是一个人的评估和盘算,意见的对错则取决于是否符合事实,所以,有对错之分的是"意见",& ...

  • 「技术人生」第2篇: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作者:贺科学 技术一号位不是岗位,更多的是技术人员在公司中做事的一种心态,这个系列的文章适合所有想要对日常工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技术人,借助理论工具的指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 ...

  • 解读事物的本质,你我以及宇宙万物因何存在于宇宙中?

    有些问题看似很简单,却难以回答,一件东西究竟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发生? 从最简单的开始解读:你是由什么组成的? 很显然,你是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基本粒子组成 ...

  • 读《曾国藩家书》:探究事物背后的道理,然后做到知一句,行一句

    (一)"<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 其修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 ...

  • 陈先达:哲学教会我们看见事物的本质,仅此一点就足矣

    不懂哲学的国王是不是戴王冠的驴不关我们的事,但哲学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干部,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都息息相关.我们不能说不懂哲学是徒有其名的人,但可以说善于哲学思维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 2 ...

  • 本质思维-如何发现事物的本质|思维模型No.42

    文/大辉船长 本号为创业者大辉的个人自媒体 分享思考.学习和行动的方法 小时候,跟爷爷一起去山里放羊,夏天雷阵雨多,每看到黑压压的云朵,我就以为会下雨.因为一下雨,羊群就不听指挥乱跑,就催爷爷说,「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