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宁川崔氏宗谱》
宁川崔氏 世召公墓园
人们常将“后记”称为“跋”,的确既生动又形象。“跋”者,从“足”,本义为踏草而行或翻山越岭,实指过程之艰辛也!著作如此,修谱亦如此!其中滋味,非亲历而不能体会!
本次续谱历经一年半,期间紧锣密鼓,马不停蹄。不仅谋篇布局上殚思极虑,资料搜集上煞费苦心,而且组织实施上千方百计。不可或缺并令人感动的是,社会力量不遗余力,谱牒专家尽心尽责,权威人士有求斯应,热心宗亲和衷共济。正因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新谱故有四处略具特色。一者全谱分世系、文论两卷,体现了与时俱进。《世系卷》置像赞、题词、新旧谱序于卷首,并录检索指引、修纂凡例、新编家训、雁行字序于其中,已具传统谱牒之基本要素。《文论卷》则对追根溯源、族史概貌、先贤事迹展开论述,并录大量艺文于其中,以助延伸佐读。两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可独立成册,又有密切联系,可谓新谱之一得;二者集当下资料搜索与研究成果之大成,增添了文化色彩。仰仗热心学者对本族历史文化的长期关注和钩深索隐,寸积铢累,竟然集腋成裘。其中文史类著述三十余篇,艺文则凡两百余篇(首),上溯肇基之源,下及民国人事。族内人物包括十多位,跨度涉及多朝代,内容涵盖诸贤为政、为学、为人之道,既彰须眉之功德,又显巾帼之风采。文史作者中硕博之士、民间学者、权威专家兼而有之,艺文作者亦不乏饱学之士、名宦鸿儒。读之不仅深为族史自豪,更为收获欣幸,此亦不失为新谱之得;三是参与者跨越姓氏之限,凝聚了多方智慧。一族之谱,本当族人为之。但明眼人不难发现,本谱不仅所录篇章多为族外贤士所作,且编修者中,既有谱师刘君明程先生,又有顾问陈君仕玲学者、杨君鉴生博士。他们或以一技之长专心致志,或以博学之识精心指导,令本谱增色不少。尤其世玲君引修谱之助为分内之事,不仅倾心指导,而且倾力相帮,为本谱《文论卷》修纂提供了大量资料,精神十分感人。在《文论卷》所收三十多篇文史作品中,最大篇幅与最多篇数者,皆非本族作者。他们求真务实,乐于奉献,在茫茫史海中守望孤独,呕心沥血,既成就了学问,又弘扬了文化,尤其为本族留下了宝贵财富,感谢之余,令人钦佩;四者于遵循中求创新,丰富了编撰体例。尤其在世系卷中增列简表并标注页码,既令传承脉络一目了然,又极大地方便了查询。且老谱以影印件编入,既避免人为错误与变化,又保留其原貌。此外还收录适量资料照片,使全谱既图文并茂,又存续了珍贵记忆。此亦不失为新谱之得!
宁德崔氏公益理事会会员大会
2020年11月14日上午,笔者与明瑞、立勇在曾文莉硕士的热心联系下,专程前往福建师大拜会德高望重的陈庆元教授。教授不仅拨冗相见,亲切指导,而且答允赐序,令我等兴奋不已。教授对本族历史了如指掌,尤其对霍霞公钟爱有加,研究不辍,实系我族之幸。其于2020年“五一”假期亲临宁德,既拜谒霍霞公墓,又考察“问月楼”遗址,还寄望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并加强对霍霞公文化研究。教授高识,但愿成为社会共识。
本族此番续谱,既得益于社会力量的无私帮助,亦得益于历代存谱的相对完好。言及于此,就不能不提起演绎于特殊年代的如烟往事。1966年在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运动中,本族桃源诸谱悉被当时的赤溪公社搜走。崔明瑞基于为其祖造坟之需,千方百计说服时任公社党委秘书,将自己反锁于档案室内,废寝忘食在堆积如山的故纸堆中查找了两天,方寻得本支诸谱,并连同将本村吴、魏族谱一并悄悄取回。若非其孝心族念,诸谱定然难逃一劫而早已化为灰烬。无独有偶的是,城区存谱遭遇亦然。据崔起长回忆,伯乾公独资编纂城区1933年谱,正本存于己,副本交由热心宗亲起茸保管。大约1964年,起茸出于信任,将副本转交其堂弟起长收藏。两年后“破四旧”风起,正本被付之一炬,起长冒险将副本以杉树枝包裹,藏匿于阁楼之上而得以幸存。他们功不可没,族人庆幸之余,理当为此心存感佩!
理事会成员寻访先祖宦迹
还需提及的是本邑文史新秀张兴旺学士。他利用假期及繁忙的工作之余,不仅默默点注了城区、赤溪所有存谱之序文,而且从浩瀚记述中编辑了《宁川崔氏大事记》及《崔氏人物表》,还为本支迁居赤溪及桃源之史实作了探寻与解读。其对我族史之熟稔,已非常人可比。此外,其与宋经、李伟(男,宁德蕉城人,1987年10月生,蕉城区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成员)等,或帮助拍照存影,或搜索制作图片,都为续谱付出了不少汗水。在《文论卷》编辑与校对中,仕玲、明程、兴旺诸君一丝不苟,无论版面编排还是字词订正,都用心极致,避免了不少疏漏和遗憾。尤其小张多次与笔者埋首于电脑屏幕前,日旰不食,抟心揖志。无论谁翻阅本卷,定然既为我族受多方之助而称羡,又为卷中包括作者在内的热心之士而翘指。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族内竟有极个别以种种借口而数典忘祖者,虽经多次动员劝说,却或强词夺理,或麻木不仁,或啧有烦言,始终无动于衷,拒绝入谱,其中居然还有彪炳史册的名贤后代,怎不令人深为惊讶、痛心与遗憾?
《问月楼集》由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回归梓里。
也许冥冥之中确有奥妙!就在历经三次校对和完善之文稿拟送福州打印清样之际,仕玲君传来微信截屏,从中获悉明代河源举人谢宜申曾作《钟鼓楼记》,记述用吉(讳昌)公鼎建钟楼之动因、过程、规模、外观等。因网络查阅无获,笔者便急忙联系河源史志办黄惠兰女士。她告知此文收于司雁人校注的(同治版)《河源县志·艺文志》中,此著系当地日报社副社长个人出版,至今不对外出售,故查找不到其中文章。好在她曾受赠一本,所以很快拍照发来。由此不仅得以及时收录谱中,更弥补了2019年考察留下之缺憾。类似之“巧遇”,近年不乏其例,可谓如有天助。笔者由是联想,其实历史犹如链条,不论有形无形,每一代人皆属此一链条中之一环,唯有心存敬畏,方能行稳致远。
世系资料表明,本族现有入谱户数——户,丁口1859人(不含红名,下同),其中城区所属1859人,赤溪所属927人,三都所属55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66人。在日益发展壮大的宁川大地,无论人口总数还是文化层面,本族皆非昔日可比。但愿此次谱成,有助于族群思考、励志、奋进。
世召公墓园修复工程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公元2020注定是本族举觞称庆之年。历经一年多的宗谱续修收官之际,正逢陈仕玲学者校笺的《崔世召集》正式出版发行之时,并欣悉陈庆元教授点校的《崔世召集》亦将问世。学界泰斗与文史奇才选题竟如此不谋而合,著作几乎同时出版,岂不令人不胜欢欣?此外,还将上年配置的霍霞公墓区构件正式安放。如此珠璧交辉,实可谓“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惟愿所有的努力都化作现实,所有的美好都如期而至!
本谱修纂一年多乃至本族公益事业理事会成立四年来,各项族务深得多方面关心帮助。借此谱成良机,谨向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热心人士及有关部门诚致崇高敬意和衷心谢意!鉴于本族能力与智慧之限,无论日常理事亦或家乘编修中,都不免欠周之处及水平之缺,祈盼诸君与方家原宥海涵并不吝赐教!(崔树凑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