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往业,从初志
大家过年好。值此新年佳节之际,祝福所有的朋友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今年没有回老家,所以有些自己的时间。这两天看了一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定浩写的《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这是一本很薄的书,一百多页,但我却捧在手里好好地看了两天。
书中写了过去时代的一些人以及他们的一些诗,曹植、阮籍、陶渊明、谢宣城、李白、曹操;从这些人又谈到《古诗十九首》、《九歌》等。这本书不仅仅在谈诗、谈诗人,也在说自己,讲述自己的童年、青春、以及各种回忆,他把诗歌、读诗歌的感受与自己的经历结合到一起,写得非常透入人心。
读这本书,不但让我对过去的诗人与他们的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是时不时想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现状与目标,比较震撼的一次阅读体验。行文优美,文字背后的故事更精彩。记录几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1 修往业
钱穆说,“此个人之日常生活与其普通应接,皆成为此一家文学之最高题材。……中国文学之成家,不仅在于文学技巧风格,而更要者,在于此作家个人之生活陶冶和心情感映。作家不因其作品而伟大,作品因于此作家而崇高也”。这里面,所谓日常、应接、陶冶、感映,归在一处,就是一个“修”字。
中国文化的好,是凡事无论大小好坏,都要在自己身上去寻原因。
对应到我自己,这方面感觉做得还凑合。虽然平时也经常找外部原因,但更多的是自我反思。“作家不因其作品而伟大,作品因于此作家而崇高”,我们不会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得到认可,我们一定是因为我们是谁才有价值。中国文化中,能力是一方面,德行更重要,或者说一个人的价值观更重要。
2 从初志
我们经常看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那么这个初心到底是什么呢?想做好一款产品,是否能够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想问题,而不是被“销售指标”所绑架,甚至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村上春树的初心是写好每一本小说,即使在取得了各项成就之后,他的初心始终没变。
成年人的世界,“保持初心”往往很难,在面临很多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良心丧于困地,道德败于无形”。那到底该如何保持初心呢?书中引用《诗经》和《论语》中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两句合在一起,就是初志。
我读这段话,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路走来,某个时段可能做出了一点业绩,但每每被其他所吸引,总感觉有另外一条更有意义的现实之路。实际上,往往是那些认定一个方向,死磕自己之人,会找寻到自己的“初心”和“初志”。
3 思无邪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在曾经写出《诗经·魏风》之地的魏国,据说是舜和禹的故居所在,土地贫瘠,民风节俭,但国君褊啬。节俭,是对自己小气,当然是对的;褊啬,是对他人小气,却是不好的。
看到这个故事,我常想起如今很多人所谓的节俭,都是对别人小气,对自己大方,那不叫俭,叫做啬。也会让我想起“对自己宽容,对他人严格”的各种人和事。别人稍有不好就各种指责,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说是受限于各种条件。不管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被管理者,这种做法都是非常不好的。
书中说“思无邪”,就是要勇敢去面对这些人心中黑暗、复杂、不可知的地方,以呈现出一种简单、清明的东西。“思”本身,可以是无邪的,这需要巨大的力量。
4 赠汪伦
上学的时候读《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只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一定匪浅,这次读书查了些资料,发现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村夫汪伦想结识李白,以桃花潭相诱,他欣然前往,才知桃花潭只是潭名,并无桃花,他亦不气恼,还留下脍炙人口的七绝诗篇。看到这些史料时,那个天真烂漫的李白形象跃然纸上。
话说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到如李白一样吗?一笑置之,一笑了之,如明月之苍茫,如桃花之烂漫,如一个人需要一生为之奋斗拼争的天真。
5 秋胡行
《秋胡行》是曹操西征张鲁途中写的一首诗,这一年曹操六十一岁,天下三分之业已定。然而,曹操此时此刻,却自有其进退两难、沉吟不决的心事。《秋胡行》的动人之处,是令我们有机会目睹一个君临四方的人如何严峻而直率地省察自己的内心。
在这一刻,他面对的不再是生死瞬变的战场,而是个体生命最本真的困惑,即,他最终要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最终,当“壮盛智慧,殊不再来”,当生命垂垂老去之际,他用什么来安顿自己。
生活中,不管是处于哪个层级,都会遇到各自的问题。“正确生活着的人不把问题体验为悲哀,所以,环绕他生活的是一轮明亮的光晕,而不是可疑的背景”。他们并不急于把问题变为答案;相反,那些问题照亮了他们脚下的道路,并慢慢地,消失在身后。
最后
《既见君子》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的人和事,每一段都值得细细咂摸,属于越琢磨越有韵味的那种。
但正如作者所说,言语文字本身可能是无为的,它只能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行事原则。
这本书,值得多看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