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唱好京剧朋友的四点忠告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文章来自网络,向作者致敬)
(1) 下狠心细抠一、两个唱段
选一、两段你学过的代表性唱段,重新回炉。听录音时,针对两三个字,甚至一小段唱腔,把带子放过来倒过去(此时复读机很好用),翻来覆去琢磨,上口字,尖团,口劲,气口,头腹尾,收放,擞音,归韵,感情,气氛,等等,尽可能死抠不放,不钻研透彻决不罢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要在这些门道上下工夫。逐字逐腔模仿,逐字逐腔与录音带仔细比较,一点一滴地纠正自己唱得欠妥的缺陷。不满意就别往下放录音。过了这个小片段,才开始下一个小片段。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真正学好。十天,二十天,完成一个普通唱段就不错。或者,老唱段已习惯成自然,会不由自主顽固地往原轨道上跑,“老改不过来”。那就找一、两个新段子,从头来起,一小段、一小段地细抠。有这么一、两段严格符合规格的唱段打底,你就开始入了门(知道了要领,不是稀里糊涂、懵懵懂懂、似是而非了),再学别的唱段,你就可以触类旁通,势如破竹。用心出力把刀磨好,不会误你砍柴的工。
不同的人,听同一条带子,同一个唱段,感受和收获可以大不一样。知道门道,明白要领,所获必丰。否则,仅得皮毛而已。不下工夫深钻精研,永远只能得皮毛。会唱一百段吧,全是低质量的次品,不值得自慰的。
(2) 板眼一定要唱对
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都是有固定板眼节奏的,一定要唱准。拖长腔的地方,已经知道自己容易疏忽的地方,尤其要特别注意。这一句长腔,那一句长腔,眼上转腔呢还是板上转腔,这个音那个音,是落在板上呢还是落在眼上,都得确切搞清搞准,千万要防止脱板。这可是起码的基本要求。
摇板(紧拉慢唱)看似自由节奏,其实是有“板”的,有隐蔽深含的“板”。这么说,听着好像玄。达到一定的火候,就可以体会到。以为摇板节奏反正是自由的,也不管拉琴的、打板的人别不别扭,随随便便张口就唱,未免就不敢恭维了。
养成自己练唱时(请注意是自己练的时候)用手打板眼的习惯。久而久之,板眼会深植于心,打不打便无所谓了。此为“心板”。何况,鼓佬还在用鼓板节奏不断提醒呢。
(3) 要与文武场配合默契
有的学戏只管唱腔,胡琴、锣鼓一概忽略。当然,胡琴、锣鼓是为你服务的,为你的唱做衬托,以你为中心。但京剧毕竟是综合艺术,需要各方面密切磨合得“天衣无缝”才能让人获得完美的欣赏之乐。你只管自顾自地唱,不问胡琴、锣鼓的起承转合,这里抢前,那里拖后,再也好不到哪里去。
(4) 当大家的面唱,请注意自己的姿态、形象。保持沉着、稳重,别僵硬,不出怪动作。不要公而开之的打手板,要打也最好把手插在口袋里打,或者用脚趾在鞋子里“打”。总之,别让人看着不舒服,乃至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