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学《易经》——学什么?
写在前面:我以前读书,没有学过《易经》,工作后接触过《易经》,但是读不来,直到8年前,看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易经的奥秘》才对这部书,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后来,每遇到相关的介绍或者书籍,都会留心。四年前,阅读南怀瑾《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还未读完),近两年,在掌阅“中华自然国学丛书”袁立著《易经》,读得意味盎然。
上周下定决心,要重学《易经》,这一周工作虽然很忙,但是,晚上的时间毕竟还是属于自己。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记录一点。
在头两天,很纠结,也很焦虑。研究《易经》的文献、作者,何止千万,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研究有所心得,并写出报告。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越搜集,越泄气,究尽我的一生,也无法看完这许多的著作。我答应了自己,每周更新一篇心得报告,总不能失信吧?
一周,我连一个人的著作或者成果都学不完。我要怎么办?
所幸的是,我找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杨庆中教授的课程《周易——易经篇》,杨教授系统介绍《易经》,讲《易经》起源,卦辞、爻辞,卦序等,特别强调他的授课或者心得,就跟导游词一样,欣赏美景还须受众自己去体验。一句话,对我有用,能与我生命体验产生共鸣、共振的,才是我所要的。
于是,我变得更加淡定、自如,从容,不迫。
本周,我的学习心得简单汇报一下:两个字,渐(jian四声),彖(tuan四声)。
第一个字,渐。
六十四卦第一卦,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天勤勉渐进,直到夜静更深时还像遇到危险一样保持警惕。这样就会免于灾祸。
这种刚健意识和忧患意识,与我产生巨大共鸣。
第二个字:彖。
原始意义是一种能以牙断铁的神兽。此处用意在于断定,以判吉凶。在我理解,彖对于一个卦、一个人都同等重要。尤其以青少年的成长来说,青少年未来发展有无限可能,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可能做到很大成就。等到年纪大了,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等到青少年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是十分痛苦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报》收到一青年潘晓的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被称为“潘晓之问”。
所以,年轻时,多尝试是好事。但是,及早决断,甘心情愿做好一件事,将会变得特别重要。取舍、吉凶,方显智慧。
以上心得,仍然偏向政治化、伦理化、哲理化。下次还是尽量往自然科学方面靠。于是,接下来阅读的思路,可能会朝着与西方近代科学部分,从伽利略、牛顿直到计算机语言0101的二进位法等方面,加以印证。这对于我这个文科男来说,确实很有挑战性。
而且,我将从八卦开始玩起,去追溯与感受早期先民创立这么有趣的图画的情境。

(左:先天八卦;右:后天八卦),先把八卦弄清楚,再弄重卦六十四卦,会是一个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