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相聚小珠家,忆思追往太极路
年关将近,又是一轮紧张的店事家事,迎来新的一年。
小珠在炮竹声中醒来,一年的疲累已留在旧年。阳光透过玻璃窗,伴着空气中弥漫的炮竹的味道,小珠还闻到希望的气息。
起来吃过早餐,例行向一众长辈亲戚朋友电话拜年。兴隆拨通了轩源的电话。
小珠旁边听着兴隆向轩源拜年问候,俩人一应一答,久违的轻松感回来了。
通话中,兴隆与轩源说:“店里这几天休假,明天初二,我的姐妹们回来金都陪我妈,我和小珠回南城,师父您可有时间聚聚?”
轩源果断应承下来。
大年初二一早,两人忙完家里各种琐事,九点多才启程。
当两人到家时,轩源已在家里和小珠父母坐聊了好一会儿了,相谈甚欢。
轩源把他们谈话内容复述与二人:“我有两点要向小珠爸爸妈妈说的,一是谢谢小珠爸爸妈妈对小珠、对我、对太极拳的大力支持,让我深受鼓舞与感动;”
“二是小珠爸爸妈妈对小珠的培养,让小珠在太极拳上的感悟进步很大,小珠你在群里与大家分享的学拳笔记,把我的心声记录下来表达出来,和我的思想很接近,我看过后很受感动,谢谢你!”
“为了表达我的隆重的谢意,我特地带了个大果篮过来,果篮很沉,代表我沉甸甸的心意!”
小珠忙向轩源致谢。
小珠妈妈则对轩源对太极拳的精研专心很是欣佩,她连连感谢轩源:“轩源老师,您对兴隆和小珠的栽培,付出了很多耐心与精力!我发现自从小珠学习太极拳后,整个人的个性和气度都发生改变,看事情宽容了许多,豁达了许多,轩源老师您教得好!”
笑谈声声不断,让这个初二的上午更添明丽,小珠好像回到少时,承沐爸爸妈妈、师辈的爱护教导,能一心向学。这其中的缘分,只有心与心的相承相让才能不断往前。
今日这屋里人因太极拳的缘分相聚,奇丽得让小珠有点恍惚。她转进厨房洗菜切菜备午餐,轩源与兴隆已在客厅开讲说手了。
珠妈妈来到小珠身边,轻声告诉说:“轩源老师刚才说到,这次兴隆请他过来,他觉得是时候解开兴隆的心结了,要好好和兴隆聊聊。”
小珠笑:“就在前两天,兴隆与师父通过几次电话后,对我说觉得师父对他的态度改变了,和以前不同了。我说师父没变,是你的心变了,看到的就不同了。”
珠妈妈也笑起来。
这边厢在窃窃私语兴隆的孩子气,那边客厅里轩源与兴隆谈话的声音,说手的态势……不时传进来。兴隆实敦敦的人,轩源说发即发,说放即放,那种通透脆冷,让兴隆亲身感受,强于言说。且放下心中的芥蒂,纯粹去感受这虚化拿发的过程,无思想意识的偏离阻引,是体感积累的重要一步。
这次与兴隆说手,轩源主说三个要点:“一是要明白事物的本源,不要用大脑思考,不要主观,不要妄为,这些强为的东西与道无关,与本源无关。当保持清静无为,保持零状态时,对周遭一切清晰听见,应对方变化而变化、而生万法,不要在法上求果。”
兴隆说:“就是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保持好自己的零状态就是。”轩源说对!
“安排好自己就行,不要考虑别的什么,所有都是自心现量的。智慧心发,是自性现量……”轩源继续说。
“第二点,关于空间。因之前的接触了解,我知道你在空间上有自己的理解,这是好的,空间比物质,是上进了一个层次。但是在考虑空间这个层面上,你还是局限在物质层面上的思考,比如‘守住自己的空间,占据对方的空间’,或是‘为了防止对方占据自己的空间,在对方将动未动时,提前保持自己的空间不让对方进来……’”
“这还是把空间物质化了,你一个空间,我一个空间,我吃掉你的,你吃掉我的……可是你的空间、我的空间、他的空间有什么不同?都是处于同一天空下,都享用着无私的阳光、空气、水。这个空间本来就不是你的我的他的,大家都在其中,无分彼此。”
“所以有空间的意识是不错,但还不究竟,要继续把思维开阔。而且,你也不能估计到对方拥有怎样的空间。空间,只是你的心念的一个反映而已,主观性很强的。”
“空间无分彼此,也就不要考虑什么与对方的空间切线的问题,这是把问题复杂化了。就是零状态!静也零态,动也零态,不判断不分析,随缘而动。”
“第三点,舍弃。我发现你练了中轴,就强调中轴。比如自己的中轴贴入对方的中轴,或是推按对方的中轴等等,想着如何能用。”
“中轴,天地轴等等,只是为了让练者明白浑圆体,并不是去练成一根轴,不是为了功用。我强调的是身心要融入浑圆体,浑圆一定是有轴的,姑且以天地轴练之,去感悟十方虚空是均匀、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浑圆一体的,就好!”
“所以不要止步于中轴,练了中轴悟出了道理,就要舍弃它,才能不断进步。同理,明白中轴了就练丹。丹,还是为了明白浑圆体。练到了就不要了,直至练到浑圆了还是得舍去,松松空空,才能从太极回归无极,从无极又能入太极的妙境。”
轩源从推手中,感觉到兴隆较之前有所进步,摆腰转胯没有了,这一点很关键。
兴隆,也从这一次详尽的讲解中,终于了解到展指凸掌,是手掌沿球壁铺展开,腕点与丹相虚连,他说这样,展指就不是强作为,知道为什么展指了。
客家擂茶、茶菜、饭都做好了,大家围桌而坐,边吃茶,边聊着太极拳的趣闻轶事。
珠妈妈好奇地问轩源:“轩源老师,您的功夫这么厉害,是怎么学的?谁教您的?您的师父也这么厉害吗?”
这是个大问题,轩源感慨地笑笑,凝了凝神,娓娓道来:
轩源的童年时期,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姐弟二人,艰难度日。
为了维持家计,母亲到很远的地方做清洁工,轩源姐姐十一岁就没有读书,出来打工养家了。轩源当时未满十岁。
家里没有了父亲,就没有了顶梁柱,不但生活拮据,还常受人欺负。
那段家境贫寒,受人欺凌的日子里,留给轩源很深的印象,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要自强,要长大,要保护这个家,不再受欺负!
步入青年,满腔热血的他参了军,他在东北服兵役,当一名普通炮兵。
东北严酷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繁重的部队训练任务……他那颗不屈从的心得到磨练。
从部队复员后,偶然间听得人说太极拳好,他就有心留意。
七十年代初,社会上渐多人学习传统武术。市体育馆办了几期杨式太极拳培训班,他也报名参加了普及套路的培训。
轩源因此对太极拳多了了解,听人说吴式太极拳养生好,他的头脑中有了“吴式”的概念。
三十多岁时,轩源患上一种奇怪的病,他的右边肢体发生萎缩,致病原因不明。此病致残率很高,医生甚至说轩源下半辈子就要坐轮椅的……
这对于轩源是很大的打击,当时他的小儿子才三岁,难道也要重复他小时候的痛苦吗?
他要把病治好!多方了解询问,从医学途径得到的消息都不乐观。有人建议他学太极拳,“太极拳拉筋好,你现在不就是筋紧吗?”轩源觉得有道理,转而寻求这方面的信息。
师母也积极地帮他寻找打听哪里有好的太极拳师傅教拳。说来也巧,师母的一位同事,说他爸爸打吴式太极拳,功夫很好的,了解到轩源的情况,答应回家问问。
同事父亲了解情况后,因他年纪大了,便让他的徒弟圆生执教,轩源正式学吴式太极拳。
“我师父性格和善,学识渊博,是当时少有的大学生。我们俩人年纪相仿,既是师徒,又如兄弟,十分投缘。我师父教会我拳架,单推,四正推,我一直在坚持练。刚开始练,心愿很简单,就是为了把身体练好。”
轩源在学拳练拳的过程中,很是勤奋刻苦,为了与病魔抗争,为了恢复健康,为了自己的家庭,他付出常人不可体会的艰辛和努力。
经过一段时期的刻苦练习,轩源的身体状况发生改变,不断向好,这让轩源对太极拳充满感恩之心;
随着对太极拳的日益体会和理解,他对太极拳的内涵更有兴趣去探讨;
随着身体的一步步康复,他对太极拳更充满信心!他的兴趣和工余时间,逐渐专注在太极拳的探求中……
圆生的思想比较自由开放,他看到轩源不断有自己的体会,拳的一些动作有所改变,圆生是宽容的态度:
“我师父每见我的拳架又有不同,与别的师傅不同的是,他总会鼓励我:咦,你这样打,把这个拳又发展了啊;不错,我看很好!”
这让轩源在拳上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广,也影响到他日后对他人学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