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一尘”
“一尘”者,不惟佛家之语也。
在儒家的理念中,一尘是微小的事物或微小的差距,前者如鲍照在《野鹅赋》中所言:“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后者如王守仁在《寄邹谦之》所言:“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在道家的观念中,一尘就是一世。道学家葛洪在《神仙传·丁约》中说:“儒谓之世、佛谓之劫、道谓之尘。”
儒家的“精一”,出自被朱熹称为“圣人心法”的虞廷十六字(舜传位给大禹时的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精一”,指的是专心如一,做精一件微小的事。
道家的贞一,又称为专一与守一,出自《庄子·在宥》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就是说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
佛家的三昧,意指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见于《智度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可见,在三教中,对“一尘”之阐释虽不尽相同,但其核心却相似,都是“一尘虽小,亦有乾坤”之意。笔者为安乐寺所撰之联,有一句“化境悟空微世界”就源于此。
芸芸众生,相比于大哲大智们,可谓蝼蚁一生,草木一世,既然本身就微小,何不做好做精一件微小之事呢?
也许,我们仅是一滴水,但毕竟是水,不能望洋兴叹,感叹自己的渺小,而要自乐于我与大海一样,有水之本性与初心,要知道自己有利物之用,也要有不争之意,即便是我们仅能湿润一粒尘土,也是善莫大焉。
也许,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很小很小,但如果没有危机感,努力惟新,或许在明天,这差距就增加了又一个很小很小的距离。
也许,我们谋求的是远大的目标,等待的是大机遇,注重的大手笔,但做不到明察秋毫,做不好细微之事,何以有大成果,这就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清·刘蓉)之要义吧?联曰:
玄妙咸归三界内;
细微尽在一尘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