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接地气——就金锐先生文探讨对联的大众化

编者按:对联的雅俗之争由来已久。追求意境、美感也好,崇尚为现实服务、接地气也好,各自都有自己生存的土壤,存在即合理。本可以相安无事,如果为了标榜自己清新脱俗,不食人间烟火,把从故纸堆里淘来的、不着边际的另类风情奉为经典,就不太合适了。

作为凡夫俗子的联人,对联俗与不俗,高与不高,都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近日,金锐先生的一篇文章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唯我独尊的引导方向值得商榷。

鉴于此,联都网站微信公众号特推出以下评论文章,欢迎联友批评指正。

走下神坛接地气

——就金锐先生文探讨对联的大众化

作者:亮剑

金锐先生算是楹联圈内比较勤奋的写手了,这两天发表了两篇文章,第一篇是指责央视春晚的病联相声和错字的,第二篇是指责对联人围攻岳云鹏的对联相声的。这两篇观点截然不同,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也不知道金锐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也能自圆其说。通篇都在讲自己的文化气息,痛斥业界陈词滥调。眼界之宽、涉猎之广,自是高人一等,我等望尘莫及。

长见识之外,对金锐先生所言却不敢苟同,比如这一段:

某个自诩“对联家”的政府官员,组织了百余人用对联声讨岳云鹏。其中,也许有一些还可以的作品,但绝大多数都是陈辞滥调。我不客气地说——你让岳云鹏学十分钟格律,估计比他们写得强多了。这位组织者的对联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欣赏一下:

编导无知,用相声搞笑楹联,教两个白丁献丑,惊呆骚客;

视听勿乱,望春晚唱红大雅,让千年国粹成风,站稳艺坛。

这真是一副无意境、无内涵、无文化的“三无产品”。岳云鹏是不通格律,这位则是连基本的字句都不通顺,虽然没有“屎尿屁”,却是另一种更丢人的恶俗。到底是有多大的心眼、多厚的脸皮,才能号称自己是对联文化的“捍卫者”呢?

——以上出自金锐何愁文

金锐先生说的道理我明白,是要求高。但就这副对联的评价“三无”来说,显然跟金锐先生立志要弘扬传统文化的境界不符。

明明是就事论事的对联,先生却要求意境、内涵、文化,一看就是太极推拿高手。就论事来说,这副对联观点明确,切题切事,对仗工稳。上联谈现象,下联谈自己的期望。分而述事,有条有理,是很成功的叙事联,虽有夸张,不失本份。不知道对此事时褒时贬的金锐先生,能就此写出什么样的观点明确的联作?我等拭目以待。

金锐先生还说,各级楹联学会的会长有大量不懂对联的,但这些人往往被对联圈捧为“专家”、“大师”。还举例有人说会长不会写联正常,看来先生高才,对贵圈失望了。先生可能忘了,主席一辈子都没开过枪呢,不妨碍其雄韬伟略,席卷大江南北。

我印象中,金锐先生是一直被捧为专家、大师的。估计先生暂时没当上会长,所以颇有怨言。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说了两家话。

其实对联真是最简单,哪怕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应了金锐先生那句话:岳云鹏学10分钟格律就能比一般联友强。当然,肯定学一辈子也比不了金锐先生。

央视开场戏就是谈对联,其实是给楹联界打了一剂强心针,各联群从来没有这么火爆过。批也好,赞也好,也许文字过激,也许水平不高,客观上都宣传了对联。如果一味贬低对手来抬高自己,根基必然不稳,也无益于对联的普及,只能让更多吃瓜群众看笑话。

十几亿华人,都是潜在的对联爱好者,真正的要写对联的,1000人中有1人就不错了。那么,对联是在这1人中比重要,还是让另外999人喜欢重要?

有些联家沉迷于抛书袋子显示文化。写的对联,普通人不查康熙字典已经不能读懂了。您书读得多,喜欢摇头晃脑自得其乐,当然没错。但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对联,也不能简单地斥之为老干体、媚俗体视而不见。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唯我独尊的态度从来不可取。自诩为楹联界前XX名,从来都只会徒增笑柄,自取其辱。

前些天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副描写自然的对联,适合给小文打个总结:

茄花低吊,结果大红大紫;

柳絮轻浮,跟风何去何从?

愿借此语,与各位联友共勉,坚持自己,踏实做好本份事。弘扬国粹,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