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乃大事,终生不可不谨慎

古今圣贤皆重修身,修身之道要在修心。生命是一个过程,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要内外兼修,既要诚正心意,又要端正言行。黄庭坚曾说过:“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修身养性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贵在有常。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修身养性乃大事,终生不可不谨慎。

一是要慎独。慎独是君子的重要品行之一,更能显现出一个人的本性、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大学》中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端其行是慎独,勿自欺也是慎独。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提挈之恩,夜里怀金十斤馈赠,被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愧而出”。清代时有位叫叶存仁的官员,从政30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一次离任时,僚属们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叶存仁见状将馈赠品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相赠:“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君子重慎独,修己以安人。当独自一人时,更应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到不自欺、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二是要慎微。慎微,意为高度重视、谨慎对待、正确处理细小的事情。重小处、重细节、重微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内容。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慎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国时期大书法家于右任,因为发现有人在办公楼后方便,就挥毫写下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警示条。有书法爱好者觊觎于先生的墨宝,揭去字条进行剪裁装裱,做成“,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结果其思想含义大变,令人拍案叫绝,一时传为佳话。古人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增强慎微意识,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和能力。因此,我们要坚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带头修身养性、纯正心念、坚守正道、弘扬正气。

三是要慎始。慎始,意思是从一开始就要慎重。《左传》中有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明代王廷相主持都察院事务时,曾对初任御史的张瀚说,昨天雨后上街,有位轿夫穿了双新鞋,刚上路时小心翼翼地生怕把鞋弄脏,结果进城后道路泥泞渐多,一不小心鞋就被溅上了一些泥污,从此之后便不再顾惜脚下的鞋子而急忙地赶路了。为人立身之道也是这样,一旦失足了,可能以后也就无所顾忌了。张瀚退而思之,很佩服王廷相看似浅显却又深刻的见解,并一生谨记在心而力行之,因而不仅颇有建树,而且清廉刚正,甚至对于权倾一时且有恩于己的重臣张居正也敢于据理力争。最终张瀚辞归故里,著书立说,直至善终。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小心使得万年船。凡事一开始就慎重小心、三思而行,才能立得直、行得正、做得好、走得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实证明,一些人因违纪违法而被查处和惩罚,都是因为在一开始就没有把握住自己,结果堕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的。《荀子》中有曰:“前车之鉴,后车之覆。”我们一定要增强慎始意识,工作、学习、干事、创业和交际,都要认认真真地规划,小心翼翼地开始,规规矩矩地操作,扎扎实实地推进,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