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与帝争神——战神刑天

刑天本无名,东海发鸠山凤凰村人氏者也。小的时候比较勤奋,常年随父母入山采樵。力气特别的大,村中孩童咸不及之。和成年人相比也要身高数丈,力可拔山,乃村中第一勇士。然性温和,乐善好施,并不仗势欺人,村民们对刑天特别喜爱。

刑天少时,尝入山采樵,于山中得一钺,青铜所制,长逾八尺,上镌“干戚”二字。刑天异之,携之回村。至村,村民咸不能识,拭之,削金如泥。村庄皆惊哗,莫不以为神。后数日,一巨汉名唤共工者至此,言知巨钺由来。刑天与之,看毕,云:“此乃太古干戚神钺,有开天辟地之能,吾乃水神共工,汝可拜吾为师,吾将教之。”刑天甚喜,遂拜之为师。数年艺成,共工遂走。时刑天父母俱亡,村中无留恋者,乃弃家,行走于天下。

刑天尝至东海小村名唤流坡村者,村民咸曰:“吾村近日受夔牛袭略,民不聊生。”刑律天云:“吾通擒兽异术,可为汝除之。”村民皆喜。至夜,果见一苍身、独腿、无角之牛至村袭略,刑天即执干戚与之斗,苦战三日,夔牛终不敌,为刑天收伏,令为坐骑。

刑天至于东海发鸠山,遇险炎帝少女女娃,于之游数日,心爱之,言于女娃。女娃垂首不语,刑天以为其不允,遂走。

后数年,忽闻女娃溺死,共工亦为天帝所杀,狂怒,执钺骑牛,与天帝战于常羊之山。帝于之斗数日,力渐乏,恐不敌,乃设一计,斩刑天头,辄以常羊山石葬之,掷一石与之。刑天失头,心大慌,拾石置于项上,则目不能视。狂怒,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帝惧之,遂逃,后又遣人逐夔牛于东海流坡山。

刑天至今仍于常羊山下操干戚以舞,因帝尤犹惧之,故天下呼之曰“战神”。

刑天的故事在《山海经》有确切的记载,但是刑天是怎么死的,这件事却没有被记载。   

刑天的事迹主要记载在《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中,最开始炎帝和黄帝争夺神帝的位置,但是没想到炎帝被黄帝大败了。刑天在自己的盟友蚩尤被黄帝杀害之后,按耐不住了,最终和黄帝大战了一场。最后刑天战败,被黄帝砍去了头颅,葬在常羊山。刑天本应该这样死去的,但是他并没有。他失去了头颅却站了起来。他将自己的躯干当成头,站了起来,也就是说,刑天他没有死。《山海经》这一书中记载刑天拿着自己的武器站起来挥动之后就没有记载,没有写没有了头颅的刑天是不是被黄帝再杀了一次,也没有刑天是不是死去了,也没有写刑天怎么死的。

刑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被黄帝砍了脑袋,并把他葬在常羊山。但刑天竟然用两乳为双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来舞动,一直到现在仍然战斗不止,永不死去。

刑天到底有没有死根本就没有被记载,刑天这一人物本来就出自《山海经》,他是由《山海经》的作者构造出来的武将,如果在其书里没有记载刑天的死亡,也就是说作为战神的刑天一直都没有死亡,既然他没有死去,那刑天怎么死的就不用再说了。

刑天成为勇猛将士的象征,各朝各代之中,更是被比喻作战斗之神。几千年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诗赞颂说: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赞扬刑天虽然失败,仍然战斗不已的精神。诗中的“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曾引用此句激励龙文章等川军团的士兵,表示要奋勇抵抗日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