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吴子斌||家乡的献宝山(散文)
主编:非 鱼
献宝山是云霄一个重要地标,她位于过去云霄的南大门,旧324线在其面前绕行而过。从此路过的行人,可以感受到一声轻轻的问候,她会悄悄地告诉你,这里有参加东山岛战斗而牺牲的烈士们。
献宝山与我们儿时的经历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那久远的年代,我们在此捉迷藏,放风筝。累了,可以席地而坐,听鸟语蝉鸣,任思绪飞扬。困了,在烈士墓地水泥板上席地而卧,与烈士拉近了距离。
献宝山原来的景致是十分迷人的,她的山顶有块小小平地,美如小小的乌山水晶坪。有几块圆滚滚的石头露出半截,桃金娘随处可见,蟋蟀神出鬼没,青翠的竹林,迎风摇曳,沙沙作响。
她的周围是绿油油的稻田。山旁有条乡间小路,小路蜿蜒而行。小路边有一水溪,溪水清澈见底,小鱼结群激游。此路悠然静谧,山风临临,是放风筝的好去处。每当农忙季节,孩童们在干裂的田地上奔跑嬉闹,玩得黄昏也醉了。
北面还有一小河,发自将军山,缓缓而来,流经前埔村,流向下港尾,最后汇入漳江。此河精彩之处在于它成了孩童们的“游泳圣地”,因为有一“顶坝”起蓄水作用,形成天然游泳池,又可在坝上玩跳水游戏。
顽童们常常一路冲向“顶坝”的挡门闸,赤条条地跳进下水潭。潜水屏息,睁眼可见惊动的鱼儿。冒出水面,便有一番激烈的水仗,水花迎面击来,刺得眼睛都红了。
这就是献宝山边的水仗,玩腻了,就一起往山上晾衣服去。紧接着又有了新的游戏——“攻占山头”。茂密的竹林,无名的墓地,潮湿的防空洞,都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儿时的献宝山包括周边环境是融为一体的,是风景如画的,也是引人入胜的。她同时也是孤独人儿的最佳去处。放学时,便喜欢赤着双脚,踩上烈士墓边老药房墙角下那颗光滑的大石头,然后一屁股溜下来,很刺激,也很无聊。
玩腻了,就悄悄来到烈士墓碑前,用手指轻轻触摸那凹陷下去且棱角分明的碑刻。当小手指在粗糙的碑面滑过时,因为摩擦,跳动的手指有一种灼烧感,很疼痛但却很温馨,好像如此便可以深深记住烈士们的名字,又可感受到他们的英勇。
烈士墓上方有一棵高大的苦楝树(至今还在),不时落下成熟的果子,黑漆漆的,揉开了,却是一抹的鲜红。噗噗落下的声响使烈士墓更显寂静肃穆。
平时的献宝山,一直是静静的,只有风和树叶的声音。夜晚,在此可眺望那满天的星星。夏日,可在此享受晚风的清凉。挺立的方尖碑静静地伫立在池塘边,一切都是静静的,只有“烈士们永垂不朽”七个大字,展现着那昔日的英雄气概。
这往日,我们是一定要聆听的。每当清明节来临,老师便会带领我们到这里扫墓。我们手拿着全新的扫把,轻轻地扫去散落的树叶、果子、石子。大家都默不作声,好像生怕打扰到烈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名字,早已被红漆描过,在婆娑树影下显得熠熠生辉。我们不知道他们究竟长什么模样,只知道十分年轻,十分英气。
献宝山的美,不只是她的优雅气质,更在于其浩气长存的精神。她祥和安宁,朴素迷人,与此地生生息息的老百姓一样,踏踏实实,同甘共苦,是人们奋斗进取的精神家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人们总是络绎不绝,总是受到激励,受到鼓舞,不忘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繁荣,也不忘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多做贡献。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今天的云霄早已发生巨变,原来那小小的县城早已旧貌换新颜,成了一座小城市。旧324线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程度胜过了中山路。
这一系列的变化,献宝山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推动者。只要你是一位有心人,你就会深深感受到,献宝山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那就是爱国、积极、向上……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吴子斌,福建漳州人,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早年华东师大毕业,现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
赞 (0)